搜索到70篇“ 大气再入“的相关文章
飞行器大气再入过程中黑障缓解方法综述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方便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黑障的缓解方法及其研究现状,系统地介绍了目前航天领域中用于缓解黑障的多种技术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黑障的成因以及研究现状,并阐述了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机理;其次,详细说明了14种黑障缓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这些方法包括改变空气动力学形状、引入正交电磁场、驻波检测法、提高入射频率以及太赫兹法等。随后,从功耗、尺寸质量、通信效果以及工程实用性等6个方面对每种方法进行了分类评估。最后,针对黑障问题后续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喻明浩邱泽洋
关键词:再入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层黑障
基于TLE数据的空间目标大气再入预报
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空间目标监测和编目,目的是提供全链条轨道数据服务,其中包括空间目标的再入和陨落预报。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近地空间的航天器、火箭体和轨道碎片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
刘劲宏
关键词:大气再入
文献传递
地球大气再入返回器辐射加热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地球大气再入返回器的辐射加热计算方法开展了研究,采用NASA的高温空气辐射加热预测软件QRAD中用到的四光谱带模型,同时考虑了辐射散热效应及非平衡辐射加热。对于返回舱大底的辐射加热分布特性,采用了基于牛顿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发展的高超声速再入体辐射加热预测方法结果可靠。
陈思员苗文博程晓丽
关键词:地球大气
大气再入试验飞船下降和回收系统
1999年
文章论述大气再入试验飞船的降落伞部件,着重说明设计要求、设计说明,研制和鉴定方法。
马宏林
关键词:降落伞飞船
飞船和有翼飞行器的大气再入
1992年
密塞.,E
关键词:飞船有翼飞行器大气再入
全文增补中
基于TLE数据的空间目标大气再入预报被引量:5
2021年
空间态势感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空间目标监测和编目,目的是提供全链条轨道数据服务,其中包括空间目标的再入和陨落预报。Spacetrack网站向全球用户提供了公开可获取、编目空间目标数量最多的两行轨道根数(two line element,TLE)数据库,是开展空间目标轨道力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源。如何利用该数据库实现无控目标再入时间、位置和坠落区域的精确预报,对于空间碎片管理和地面的安全评估至关重要。利用TLE数据对空间目标进行无控再入预报,一般包括TLE异常清理、弹道系数估计、轨道确定和再入预报。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刘劲宏
关键词:大气再入
欧洲典型再入飞行测试技术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深入认识大气再入气动物理参数飞行测试技术体系研究进展,概述了IXV,SHEFEX和EXPERT等典型欧洲再入飞行试验项目中所采用的特种环境飞行测试技术,并以EXPERT为主对其所搭载特种测试技术的目的、意义和技术概况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领域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
张云昊白光辉尤延铖付秋军陈瞳
关键词:航天器大气再入飞行测试
欧洲“过渡型试验飞行器”研究与飞行试验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大气再入领域被视为是广泛开展空间应用的基础。涉及行星探测、标本带回、未来运载器与空间飞机的研制、乘员与货物的空间运输、无人飞行器为在轨卫星提供服务,以及其他在空间和宇航领域内的创新应用。欧洲针对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和技术准备项目。作为欧洲航天局(ESA)“未来运载器准备计划”(FLPP)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验证平台,“过渡型试验飞行器”(IXV)得到欧洲航天局及各成员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王卫杰李怡勇
关键词:试验飞行器飞行试验大气再入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初探被引量:14
2015年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是一种新型的再入航天器,可实现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任务中的行星大气再入,具有系统简单、质量小、气动加热低和可适应不同外形的再入载荷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国际发展现状,并对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参考俄罗斯的充气再入与降落技术(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IRDT)设计先例,提出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构型方案,并针对该构型进行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气动力和热仿真分析。计算采用了迎风格式的层流模型,基于密度进行求解。文章还基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开展了再入轨道的设计,最后对再入气动特性分析、柔性热防护材料、布局与折叠包装和充气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初步建议。
荣成成左光陈冲和宇硕郭斌石泳
关键词:大气再入
一种新型可控方向的再入充气罩被引量:3
2013年
充气式再入与降落技术(IRDT——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航天回收技术。它的结构简单、回收成本低,极大地改善了返回式飞行器的气动加热环境,同时降低了飞行器表面的热流密度。本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控方向的再入充气罩,研究表明将其应用于返回式飞行器的回收时,可在低密度大气层内将飞行器的速度降至较低水平(20m/s以内),从而降低了对防热材料的要求。另外,在没有附加动力装置的情况下可通过对充气罩气囊的充/放气来主动控制返回式飞行器的姿态,从而控制着陆点的方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再入充气罩可为返回式飞行器提供足够的阻力和偏转力矩,从而起到减速和控制的作用。气动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再入充气罩在返回过程中的气动加热情况(最大热流密度为426kW/m2)远小于传统返回舱(最大热流密度为4826kW/m2),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防热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张庆叶正寅
关键词:大气再入充气结构气动特性

相关作者

秦子增
作品数:113被引量:574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降落伞 翼伞 仿真 大型降落伞 航天器
孙仲康
作品数:133被引量:1,018H指数:21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无源定位 雷达 单站无源定位 双基地 双基地雷达
张晓今
作品数:62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降落伞 跑道 机场跑道 仿真 弹道修正
袁格
作品数:24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流场 纹影 流体测量 风洞试验 流体力学
南英
作品数:119被引量:4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航天器 再入轨迹 数值仿真 飞行器 飞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