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6篇“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相关文章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东亚发展区域主义被引量:5
- 2021年
- 发展与区域主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发展区域主义作为两者的联结是理解区域主义实践与演进重要的理论视角。在东亚区域主义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其发展导向特质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坚持国际机构与国家政府作用、兼容"整体"理念与"渐进"方法,追求灵活务实原则为特征的实践路径。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典型案例,围绕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从亚远经委会与科伦坡计划到亚开行、再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湄公河流域的发展合作不断朝着制度化、多元化与本土化的方向演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这种区域主义最具体和主要的成果,其坚持发展导向、重视国际机构作用、尊重"包容并蓄"与"循序渐进"、协调社会与环境发展以及追求可持续安全的特征是东亚发展区域主义的重要内核。
- 崔庭赫郑先武
-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丛书 环境政治视野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
- 本书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环境政治问题为实例对环境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互动性、关联性进行探讨,深入分析环境政治问题对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作用机理,全面评估环境政治问题对中国在次区域国家投资贸易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并在此基础上...
- 马明责编
- 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区域合作的实践逻辑解析——以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在当今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中,次国家行为体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主动推进与塑造区域合作进程的作用。地方政府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参与区域合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地方政府首先通过自身的叙述获得中央政府授予参与区域合作的权限,然后与区域内的行为体不断互动,以此促进与塑造区域合作的进程,最后获得身份承认。为此,本文提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分析框架,运用"叙述"、"参与实践"以及"身份承认"之间的因果机制,分析地方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实践过程,并以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进行验证。
- 李秀芳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碎片化”问题研究
- 2019年
-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增多,该区域合作机制出现“碎片化”问题。分析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碎片化”表现为:合作机制的多元化、合作机制间的重叠以及各种合作机制间相互竞争的关系。“碎片化”问题的原因是权力竞争、利益分化和认同缺失。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周边命运共体,我国应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产品为切入点和以制度建设为核心路径,谨慎应对和处理该区域机制“碎片化”问题。
- 赵祺徐罗卿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碎片化
-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
- 当前形势下中国需要加大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力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WTO谈判陷入僵局,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美国推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试图以高标准的区域合作架空原有的亚太经合组织,把...
- 李春雷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 2016
-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是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的合作平台,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外交的重点方向。2015年11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为本区域各国提供...
- 刘稚主编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问题及启示
- 2016年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我国参与最早、成效最好的区域合作之一。二十多年来,次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水资源争端不断、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配套制度不健全、域外国家介入等问题。在下一阶段,次区域合作应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设施联通建设,深化产业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利用澜湄合作新机制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发挥中国引领作用等方面着力,努力将大湄公河次区域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周边战略依托和"一带一路"的先行示范区。
- 王亮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命运共同体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困境与前途——兼论中国在其中的作用
-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支点,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和建设方向。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GMS)建立以来,次区域各国在互联互通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年来,世界格局正在进入深度...
- 邓涵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次区域合作周边外交
-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
- 2015年
-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MEKONGSUBRE-GIONCOOPERATION,简称GMS)机制的目的是推动GMS各国经济合作,开展互联互通,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广西自2005年4月继云南省之后成为我国第二个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的省区以来,其与GMS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广度与深度均实现了新突破,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在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作用更加凸显,为实现GMS的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当前广西参与GMS合作仍面临诸多制度性、政策性瓶颈,亟须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支持。
- 广西财政厅联合课题组
-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程度GMS成员国
- 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 2015
- 2014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随着次区域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参与GMS合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此形势下,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继续深入追踪分析该区域2014年以来的...
- 刘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