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61篇“ 女主人公“的相关文章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主人公陈铁军所任职务考证
2025年
作为党史上的著名人物,陈铁军随着《刑场上的婚礼》等相关影视作品的播出而广为人知,并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然而,作为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党史人物,其生平却还有一些地方仍存在不确定之处。比如,陈铁军究竟担任过哪些职务,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魏法谱
关键词:英雄模范人物党史人物影视作品职务女主人公新中国成立
《一位士的画像》与《第一炉香》主人公婚姻悲剧根源比较
2025年
《一位士的画像》与《第一炉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悲剧爱情与婚姻展开。运用性主义理论、以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两位主人公类同的悲剧根源,对婚姻中的两性关系以及社会性别建构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探究东西方两位作家有关性婚姻悲剧的创作共性。
李莘然
关键词:《一位女士的画像》婚姻
《正常人》中男主人公心理成长分析
2025年
爱尔兰新兴作家萨利·鲁尼的小说《正常人》获得了2018年布克奖提名。作品主要围绕男主人公康奈尔和玛丽安的心理成长展开叙述,这与荣格的原型理论不谋而合。研究发现,通过调试人格面具,寻找彼此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释放出阴影,最终他们找到了自性。
吴蓓徐勋
关键词:心理成长玛丽安荣格原型理论自性
不同的社会,相同的境遇:《画中情思》与《红字》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2024年
形象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了解作家态度和情感的途径之一。《画中情思》和《红字》是泰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巫拉帕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成功塑造了被封建礼教和清教思想毒害,从而失去爱情和幸福的性形象吉拉娣和海斯特。两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吉拉娣和海斯特的爱情婚姻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落后的传统道德观念对性悲剧的影响,从小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恶劣以及性地位之窘境,从而启发读者思索性该如何看待自己和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性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杨淞麟
关键词:女性悲剧命运比较文学
《黑色皮革手册》中主人公的悲剧性研究
松本清张是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黑色皮革手册》是松本清张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犯罪性原口元子为主角,讲述了她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额资金,以此成为银座酒吧的妈妈桑后又不断谋取金钱的故事。本论文在迄今为止的...
贾元淏
关键词:欲望悲剧性
分析电影《乱世佳人》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024年
在电影《乱世佳人》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多面而令人着迷。她的自我意识和坚韧使她勇敢面对南北战争的挑战,然而,她的自私和冷漠性格常常让观众感到困惑。斯嘉丽的复杂内心世界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她渴望爱情却害怕失去独立。深入解析斯嘉丽的性格矛盾,使用科学性和分析性语言,强调斯嘉丽的角色是多面性的,并提醒观众一个角色的吸引力常常在于其矛盾性和多维性,旨在深化对斯嘉丽这一角色的理解,使观众更加珍视电影中的性格复杂性。
张兰兰
关键词:《乱世佳人》斯嘉丽性格特点电影人物
亨德尔歌剧《朱里奥·凯撒》中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2024年
歌剧《朱里奥·凯撒》是巴洛克后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亨德尔创作的一部歌剧作品,在这部歌剧里,其超群的旋律技巧、多样的风格变化、严谨的结构布局与乐队的衬托描绘等堪称歌剧史上的瑰丽珍宝。亨德尔运用积极渲染的手法将音乐和戏剧性紧密结合,营造歌剧人物情绪宣泄的氛围,准确地把握了戏剧发展和人物情感发展。人物形象的深层次塑造是歌剧创作的核心所在。亨德尔对主人公(埃及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研究人物的音乐形象与声乐形象表现的,揭示了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情感发展历程,以及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特征。
褚维娜颜鹏
关键词:亨德尔歌剧
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
2024年
从三次权主义运动中孕育而生的性主义,在以男权为主导的欧洲西方国家迅速传播,风靡于各个国家,代表了那一时期性压抑已久的呼唤。随着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不断体现,更是打破了社会普遍对于过往性社会地位的认知和固有观念,从性视角出发重新构建了性本该拥有的自我意识,并呼唤性勇于发声、关注自我,实现性对自我认知从固有观念的“他者”逐渐向“自我”的转变。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简·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勇于抗争、追求平等、肯定自我价值等自我意识的性形象。文章从性主义视角对简·爱的自我意识进行分析,以此来深入性主义文论对《简·爱》的解读与理解。
赵海宁
关键词:女性主义《简·爱》自我意识
创伤理论视角下《送奶工》中主人公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
2024年
安娜·伯恩斯(Anna Burns)出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工人阶级家庭,是北爱尔兰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作家。《送奶工》作为她的第三部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广受赞誉,不仅荣获了布克奖,还获得了奥威尔奖和全美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个文学奖项。该小说是对创伤社会的压力如何造成主体性缺失的精彩描述,讲述了主人公是如何从创伤中醒悟过来,不断抗争与内省,直面阴影,自发探索主体性建构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席夸梅·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盛赞其“出色地描绘了一个紧凑小社会里谣言的力量和社会的压力,展现了谣言和政治忠诚怎样被用来服务于对个体的无情伤害。”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创伤理论与文学作品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探讨创伤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同时引发性对自身主体性建构的思考。本文以《送奶工》为例,从创伤理论视角出发,解读主人公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希望对人文学科的研究贡献力量。
付依婷
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主人公“玛仁卡”人物形象塑造及演唱分析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是斯美塔那的第二部歌剧,同时也是他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之一。斯美塔那在这部歌剧中运用了合唱、波尔卡舞曲、民歌等,使...
曾康姿
关键词:歌剧斯美塔那

相关作者

唐建怀
作品数:28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女主人公 苔丝 《呼啸山庄》 《红字》 《德伯家的苔丝》
韩文霞
作品数:21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康学院
研究主题:《白夜》 於梨华 沉沦 女主人公 大学语文课程
黄燕萍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无名的裘德》 裘德 女主人公 《德伯家的苔丝》 性格
李玉萍
作品数:18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 女主人公 文学创作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李颜伟
作品数:40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研究主题:女性 女主人公 社会 翻译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