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8篇“ 妊娠34周“的相关文章
1例妊娠34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妊娠34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入院后经多学科会诊确定手术方案,在全麻下先行剖宫产术,再行Bentall升主动脉置换+全弓动脉置换+象鼻子技术+主动脉根部包裹术,经过多学科相互配合后,新生儿转新生儿监护室观察治疗,产妇转心外监护室观察。产妇术后3 d由心外监护室转回病房,继续治疗10 d后治愈出院,新生儿于新生儿监护室治疗14 d后顺利出院。对于这类特殊且危急患者,采取多学科合作(心脏外科、产科、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密切合作)、快速评估、科学严谨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易梦思李雪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妊娠护理
妊娠34后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对手术安全性及母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妊娠34后凶险性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时机对手术安全性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住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84例,入院分娩妊娠时间均超过34,妊娠34~36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组,超过36的4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胎儿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以及介入手术率低于对照组[(754.58±20.35)ml比(1449.26±512.32)ml、17.5%(7/40)比52.27%(23/44)](P<0.05)。两组分娩后红细胞压积与分娩前的变化量、分娩后血红蛋白与分娩前的变化量、宫纱填塞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使用率、子宫切除率、输血率、术后ICU转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2500 g率以及转入新生儿科率高于对照组[75.0%(30/40)比11.36%(5/44)、80.0%(32/40)比11.36%(5/44)](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36之前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进行终止妊娠对于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更有保障,如胎儿发育速度较慢,则需要适当根据产妇以及胎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将分娩时间延长,但是切不可超过36
夏小龙齐卫红
关键词:前置胎盘终止妊娠
保胎治疗对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临床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保胎治疗对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的90例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4以下35例作为观察组,34以上(含34)55例作为对照组,对于34以下出现胎膜早破者采用积极的保胎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出现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出现宫内感染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34以下孕妇应该尽可能延长孕,孕的延长有利于胎肺发育成熟,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临床效果满意。
徐爱云
关键词:保胎治疗妊娠胎膜早破临床干预
妊娠34以上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引产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妊娠34以上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引产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87例胎膜早破时孕34~36+6的PPROM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催产素使用距破膜的时间分为3组:A组23例、B组36例,C组2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比较3组孕产妇在住院过程中产前破膜时间、发生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A、B、C三组在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剖宫产比例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B两组与C组之间在产前破膜时间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与C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34以上的PPROM患者破膜24 h后引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围产儿结局。
王锋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引产
腹腔镜子宫腺瘤样瘤剔除术后妊娠34子宫破裂一例被引量:4
2015年
孕妇39岁,因“妊娠34,阴道流液1h”于2014年7月7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患者2013年1月曾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aparoscopic myomectomy,LM),术中见子宫前壁近宫底处瘤样突起,直径约4cm;子宫后壁见瘤样突起,直径约3cm,单极凝切表面浆肌层,瘤块与围肌层界限不清,均完整剔除,未穿透内膜,创面均予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肌层一层,连续扣锁缝合浆肌层一层,双极电凝创面出血点直至无明显出血。
程琰徐常恩陆芝英虞燕文夏雨露程海东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腺瘤样瘤妊娠34周子宫破裂可吸收缝线
保胎治疗对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临床效果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研究保胎治疗应用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产科接收治疗的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的100例妊娠孕妇,经保胎治疗后33例孕妇分娩孕仍<34(A组),67例孕妇分娩孕34(B组),比较这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的窒息率、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孕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新生儿的窒息率(21.21%)、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24.24%)、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18.18%)及死亡率(12.12%)均高于B组的4.48%、4.48%、2.99%、1.4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孕34以下孕妇应该尽可能延长孕,以利于胎肺发育成熟,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
洪琳凤
关键词:保胎治疗胎膜早破
保胎治疗对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临床干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保胎治疗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孕28~36+6)孕妇分成两组,其中孕<3434例设为保胎组,给予保胎治疗,临产或孕34者64例设为未保胎组;观察两组及不同孕母婴预后情况。结果①保胎组经保胎治疗后23例(67.6%)孕超过34,破膜至分娩时间明显少于未保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胎组新生儿窒息率、颅内出血、NRDS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死亡数与未保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与孕不足34者应尽量延长孕,促进胎肺发育成熟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周晓晔李士芹赵建春薛金玲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保胎
保胎治疗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保胎治疗对足月前胎膜早破妊娠(PPROM)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PPROM(孕28~36+6)孕妇分成两组,其中孕小于3434例设为保胎组,给予保胎治疗;临产或孕大于或等于34者64例设为未保胎组。观察两组及不同孕母婴预后情况。结果保胎组经保胎治疗后23例(67.6%)孕超过34,破膜至分娩时间明显少于未保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组新生儿窒息率、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评分、新生儿死亡数与未保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不足34者应尽量延长孕促进胎肺发育成熟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廖成英黄达元
关键词:足月前胎膜早破孕周保胎
妊娠34合并流行性出血热救治成功一例被引量:3
2010年
患者23岁,因“停经34^+3,发热3d,阵发性腹痛伴见红12h”于2008年3月1日急诊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查体:体温35.5℃,脉搏10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8/6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
王改珍滕红宁刚刘郅红张玉磊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妊娠34周救治阵发性腹痛
保胎治疗对于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临床干预效果观察
2021年
研究妊娠34以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中,保胎治疗手段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室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对照分析法,患者临床病例资分为保胎组50例,未保胎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分娩时间、胎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NRDS)发生率。结果:保胎组胎膜早破分娩时间降低、胎儿窒息和NRDS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不足34妊娠产妇应进行保胎治疗,促进胎儿发育成熟,预防感染、注重延长孕可降低母婴不良发生率。
郭瑞麻延芳
关键词:保胎治疗妊娠34周胎膜早破临床干预

相关作者

漆洪波
作品数:655被引量:6,266H指数:3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妊娠 胎盘 早产 妊娠期
王天龙
作品数:692被引量:3,874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围术期管理 老年患者 麻醉 围术期 麻醉管理
段涛
作品数:211被引量:2,33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产科 胎儿医学 妊娠 早产
林东岩
作品数:50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表现 阴道超声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胸外 心脏异位
肖兵
作品数:49被引量:5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孕产妇死亡 剖宫产 子痫前期 死亡率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