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0篇“ 小脑半球“的相关文章
右侧小脑半球罕见囊实性脑膜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探讨脑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右侧小脑半球脑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手术采用旁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右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放疗辅助治疗。结果 患者因头痛、头晕伴步态不稳20余天入院。头颅核磁示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囊实性占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半球脑膜黑色素瘤。术后给予辅助放疗治疗,出院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90分,随访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囊实性脑膜黑色素瘤是颅内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结合多种诊疗手段,手术以全切为目标,肿瘤预后差,免疫治疗联合基因靶向药物治疗等新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盛成俊赵小玉沈宇晟李彦东吴徐超曾加吴昊麦麦提力·米吉提更·党木仁加甫朱国华
手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罕见成人小脑半球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放化疗干预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成人小脑半球PMA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手术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肿瘤次全切,术后复发给予贝伐单抗化疗干预。结果 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偏右缘团状异常占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干预,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规律2周期贝伐单抗治疗后无明显进展,再次复查MRI示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行第3周期化疗,术后1年随访临床症状无明显进展。结论 成人小脑PMA罕见,手术以全切为目标,无法全切术后应及时放化疗干预,贝伐单抗治疗有效。
盛成俊沈宇晟赵小玉李彦东吴徐超曾加李文壮麦麦提力·米吉提更·党木仁加甫朱国华
关键词:成人贝伐单抗
DSA联合3D ASL对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DSA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小脑半球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因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DSA及ASL资料,评估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椎动脉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支架置入术前后小脑半球不同供血区脑灌注的变化。结果:21例术前DSA显示优势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部位均为优势侧椎动脉颅外段,术后狭窄均解除。PLD为2.5 s时,术前、术后,优势侧及非优势侧,小脑各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值均较PLD为1.5 s时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在椎动脉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的CBF值均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椎动脉非优势侧,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CBF值高于术前(包括PLD=1.5、2.5 s)。结论:DSA联合ASL能定量评估小脑半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能提高椎动脉优势侧小脑半球各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及椎动脉非优势侧的小脑半球小脑上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程晓悦乔鹏岗姜彬张婷婷贺文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
小脑半球新生隐球菌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肉芽肿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主要以头晕、头痛、低热、颅内高压为主,临床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小脑隐球菌肉芽肿的患者以头痛、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术前影像学诊断为右侧小脑半球占位,入院后择期行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隐球菌肉芽肿。术后予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1个月,随访3年颅内未见复发。
代云蒙李武超刘汶杨通印王荣品
关键词:小脑半球抗真菌治疗颅内高压氟胞嘧啶病理学检查
不同侧小脑半球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对健康受试者吞咽调节效应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对健康受试者大脑吞咽运动皮质和小脑吞咽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并探讨小脑iTBS调节吞咽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分为优势侧小脑组(15例)、非优势侧小脑组(15例)、对照组(14例)。优势侧小脑组给予优势侧小脑iTBS干预和非优势侧小脑假刺激,非优势侧小脑组给予优势侧小脑假刺激和非优势侧小脑iTBS干预,对照组给予双侧小脑假刺激。iTBS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双侧大脑和双侧小脑的舌骨上肌群代表区进行单脉冲经颅磁刺激(TMS)测定,观察受试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和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与组内干预前比较,非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双侧大脑吞咽皮质和刺激同侧小脑的MEP波幅升高(P<0.05);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仅刺激同侧小脑的MEP波幅升高(P<0.05)。在MEP波幅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变化方面,与对照组干预后同指标比较,非优势侧小脑组刺激双侧大脑皮质和刺激同侧小脑的数值较高(P<0.05);与非优势侧小脑组干预后同指标比较,优势侧小脑组刺激双侧大脑皮质的数值较低(P<0.05)。3组受试者MEP潜伏期、MEP潜伏期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变化,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优势侧小脑半球与优势侧小脑半球iTBS对吞咽相关脑区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但二者所兴奋的脑区有所差异。
王丙琰孟萍萍潘晓娜孙慧王强
关键词:吞咽小脑运动诱发电位
小脑半球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报告
2023年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通常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内,颅内少见,且发生于颅内的SFT/HPC多位于颅内脑外,原因是它们多起源于脑膜,通常作为颅内脑外肿瘤的鉴别诊断之一。本文将报道1例位于小脑半球内的SFT/HPC,发病部位不典型,缺乏特异的影像学征象,术前很难常规考虑SFT/HPC的诊断,因此误诊为其他常见的脑实质肿瘤。本文通过介绍此病例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手段等,为脑实质肿瘤诊断治疗提供经验。
彭玉洋严静黄丽媛郭兴
关键词:影像表现
不同侧小脑半球间歇性θ爆发式经颅磁刺激对健康受试者吞咽神经网络影响的观察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间歇性θ爆发式经颅磁刺激(iTBS)作用于吞咽功能优势侧小脑半球、非优势侧小脑半球对于健康受试者吞咽神经网络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小脑iTBS调节吞咽功能的神经机制。 ...
王丙琰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浅谈双侧小脑半球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2023年
双侧小脑半球、蚓部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其患者脑功能受损,常常需要长期护理。临床护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针对患者的特殊病情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护理,症状缓解和护理干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护理措施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以科学、温馨、安全的护理方式,为患者的健康和康复提供最好的保障,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双侧小脑半球、蚓部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陈蔚
关键词:术后护理
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22年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夏海红陈涛柳钦张敏纪建松
关键词:小脑半球胶质母细胞瘤颅骨成形术小脑幕术前诊断脑膜瘤
单侧小脑半球及桥臂梗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2年
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中单侧小脑半球及桥臂同时梗死非常少见,这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1例右侧小脑半球及桥臂梗死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增加临床工作者对小脑血管变异的认识。
马有梅李国徽杨安石赵亮娟田晓霞王丽敏
关键词:小脑脑梗死

相关作者

张勇
作品数:665被引量:1,829H指数:1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MRI表现
程敬亮
作品数:1,434被引量:5,051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MRI表现 磁共振 MRI诊断
杨运俊
作品数:244被引量:974H指数:1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陈丽萍
作品数:33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重性抑郁症患者 重性抑郁症 纳洛酮 抑郁障碍患者 1H-MRS
郑瑞平
作品数:24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抑郁症 自杀意念 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