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1篇“ 小脑幕“的相关文章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口,以颧弓中点为切口前端,后缘达横窦中外侧三分之一处,皮瓣翻向颞部。去除骨瓣后,在显微镜下剔除蛛网膜及软脑膜,观察手术入路的暴露范围,明确途径中相关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颧弓根部上缘可准确定位中颅窝底,10例成年人颅骨标本的星点至乳突尖部、星点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星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7.23 mm、45.27 mm、26.16 mm、23.08 mm。颞下入路在切开小脑幕后可充分暴露上至后床突下至岩骨脊、弓状隆起的区域,可以处理中斜坡、环池、中脑和桥脑腹侧面或外侧面的病变,并可通过颧骨切除扩大幕上的显露区域,岩骨磨除技术扩大幕下的显露范围,其中滑车神经全长、距小脑幕缘的距离、在小脑幕夹层中走形长度、穿入幕下处距离岩骨脊的距离分别为(16.95±4.74)mm、(1.27±0.73)mm、(5.72±1.37)mm、(4.51±0.39)mm。通过后床突或弓状隆起作为定位安全打开小脑幕,动眼神经可作为解剖标志定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可明确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暴露范围、术中的难点,有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规划手术方式,降低手术并发症。
- 程进超王其福李陈荣军李廷政李敏白瑞军
- 关键词:颞下入路小脑幕中颅窝滑车神经显微解剖
- 小脑幕上无症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分析(附163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无症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确诊的无症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3例,其中122例为手术治疗者,41例为于门诊随访观察者.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肿瘤部位、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等.结果163例患者中,男51例,女112例,男女比例为1.0:2.2;发病年龄为(53.25±10.75)岁(22~80岁),其中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41.72%,68例),其次为60~69岁患者(22.09%,36例);男、女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肿瘤位于大脑凸面最多见,占73.62%(120例),其次为矢状窦旁,占16.56%(27例),而位于大脑镰旁、脑室、小脑幕者均较少见.肿瘤体积的M(Q_(1),Q_(3))为6.08(1.87,15.78)cm^(3).行手术切除的122例患者中,WHO 1级97例(79.51%)、2级21例(17.21%)、3级4例(3.28%);组织病理学类型中以移行型(36.07%,44例)、纤维型(25.41%,31例)及内皮型(17.21%,21例)多见;纤维型脑膜瘤的分布部位最为广泛(各部位均可见),其次为移行型和内皮型脑膜瘤.122例患者中,术后21例(17.20%)发生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WHO 1级、2级、3级患者分别占8.20%(10例)、6.56%(8例)、2.46%(3例).结论初步观察显示,小脑幕上无症状脑膜瘤可能与脑膜瘤的整体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 杨明煦吕一帆邓宇轩杜超于兰冰任同张扬初君盛郝淑煜季楠
- 关键词:脑膜瘤幕上肿瘤无症状疾病疾病特征
- 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保守治疗对比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量20~40 mL)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小脑幕上血肿量为20~40 mL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每组各40例。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OS)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7 d血肿清除率、GC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3、-8.299、124.397、18.256,P<0.05);神经内镜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GOS评分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0.218、4.927,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够改善小脑幕上HICH(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负担。
- 赵帅杰李亚飞王昊天闵有会张辉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儿童小脑幕上脑脓肿的初步观察
- 2023年
-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小脑幕上脑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初步观察手术效果。所有患儿均行神经内镜经颅脓肿清除+引流术。6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无一例死亡。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2~18个月;至末次随访,仅1例患儿遗留轻偏瘫症状,均无癫痫发作及脓肿复发。初步观察发现,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儿童小脑幕上脑脓肿创伤小、清除脓液彻底、安全性较高,患儿临床预后较好。
- 王海涛张亚菊张冉
-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脑脓肿小脑幕引流术治疗儿童
- 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的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48例)与黄荧光技术组(50例)。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治疗,黄荧光技术组采取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肢体运动障碍、脑水肿及肺部感染),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的卡氏评分(KPS)。随访2年,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荧光技术组肿瘤完全切除率高于传统手术组(84.00%vs.58.33%),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12.86±2.68)d vs.(18.41±3.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肢体运动障碍、脑水肿及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黄荧光技术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80.24±13.35)分vs.(74.37±1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荧光染色技术引导荧光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小脑幕上胶质瘤,可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对改善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雷钟奇刘家传王金标温玉东姚寅生武孝刚王春琳
- 关键词:小脑幕上胶质瘤荧光染色肿瘤切除术
- 小脑幕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 2023年
- 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湖北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LLHBCH2022YN-048。患者男,5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木1月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幕下小脑后方右侧近中线旁约4.4 cm×2.8 cm的肿物,边缘光整,信号欠均,T1WI呈低信号,内伴条片状高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
- 王宁刘谦肖仁哲余金川杨倩刘玉林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硬膜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 小脑幕上下H3K27M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临床及影像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下H3K27M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A-DMG)临床及磁共振(MRI)征象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A-DMG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KPS评分。MRI资料包括常规MRI特征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年龄、肿瘤位置、T2-FLAIR错配征、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肿瘤边缘清晰度、室管膜侵犯、强化程度、强化占比、rADC、水肿最大径、.坏死最大径在幕上和幕下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临床症状、KPS评分、有无坏死、坏死占比、强化模式、强化边缘清晰度在在幕上和幕下组中无统计学差异。肿瘤位于幕下时,内部信号均匀,缺乏囊变、坏死和出血,T2-FLAIR错配征多见;肿瘤边缘清晰,无瘤周水肿或范围较小;肿瘤强化程度较轻,呈点线状、环状或混合强化模式,强化区域范围小于肿瘤全部体积50%。结论幕上与幕下A-DMG的年龄及MRI征象存在差异,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肿瘤所在脑区位置。
- 梁寿衡马宇卉王敏阳崔光彬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一种小脑幕切开刀
- 本实用新型针对手术刀切割小脑幕效率低且易划伤健康组织问题,提供一种小脑幕切开刀,其包括支撑部、缓冲部、切割部与持握部;所述切割部设置在支撑部的侧壁上;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一端与第一支...
- 刘春晖李储忠桂松柏耿素民赵澎曹磊白吉伟朱海波李振业程森张亚卓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3年
- 阐述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选择50例病人,其均为高血压脑干出血,进行治疗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到2023年4月。对抽签方式进行利用以此分组,使病人成为两个小组,组名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人,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治疗方法,而研究组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进而通过观察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以此分析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对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病死率,并在极大程度上还能提高了病人的神经系统损伤恢复程度,提高了病人的预后,减少了病人的住院天数,是临床上治疗脑部出血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使用。
- 容国云黄凯懿
- 关键词:显微手术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 2023年
-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术后6个月失访;其他8例随访0.6~6年,平均(2.5±1.7)年;无复发或死亡,mRS评分0~2分。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可以很好地暴露上侧、外侧和腹外侧桥脑,是治疗桥脑外侧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方案之一。
- 张钧宋国智常成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
相关作者
- 王汉东

- 作品数:485被引量:1,69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NRF2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 漆松涛

- 作品数:930被引量:3,852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研究主题:颅咽管瘤 手术治疗 神经内镜 松果体区肿瘤 手术
- 余新光

- 作品数:535被引量:2,683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 外科手术 手术
- 孟新月

- 作品数:11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胎儿 小脑蚓部 小脑幕 颅后窝 脑干
- 车晓明

- 作品数:105被引量:2,8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脊髓 脊髓肿瘤 外科手术 脊髓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