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2篇“ 山水诗“的相关文章
用系统性认知助推初中山水诗文理解
2025年
山水诗文为例,通过让学生自我探究总结山水诗文的基本特点,聚焦景物赏析点,明晰思维路径,理解山水诗文的多元意蕴,在多向度的联结中建构起对山水诗文的概念性理解,使学生协同学习、发展思维、迁移运用。案例中借助适切的学习支架指导学生从“了解”走向“理解”,在充分打开思维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梳理,走向古文学习概念的建构与学习目标的达成。
施云锋
关键词:山水诗文理解性教学高阶思维
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研究
2025年
目的 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面向浙东唐之路双重文化身份,探索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山水诗与浙东唐之路的互证关系;其次选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符号耦合性;最后采用设计实证法,以天台山为个案,建构山水诗意象在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共生路径。结果 通过互证关系、符号耦合、设计共生三个维度,建构了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结论 文旅融合的实质是双向赋能,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研究,将对浙东唐之路山水诗文化的设计传播和旅游产品业态的丰富,产生双向推动作用。
单日柯胜海
群山尾岱东走海 追溯鹊华山水之美——从古代鹊华山水诗文中探寻济南最美山水
2025年
历史上,济南城北鹊山和华山(又称华不注山),曾经被数十里湖泽——鹊山湖环绕,古济水和后来的大清河穿湖而过,多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注入此湖。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中最早详细记录鹊山湖:“历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又渔船掩映,罟罾疏布,远望之者,若蛛网浮杯也。”这里的莲子湖即鹊山湖。就是这片代表济南最美的鹊华山水,引得李白、杜甫、曾巩、于钦、赵孟頫、元好问、张养浩等一众历史名人为其赋、作画,赞美鹊华山水,和鹊华有关的古代文更是有上百首之多,而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名气最大。他们以不同方式赞美鹊华山水好,景致美。自宋元以降,迄至明清,因上游黄河溃决,溃水多次夺大清河入海,鹊山湖逐渐消失,鹊华山水之美也悄然离我们远去。
郝国柱
关键词:古代诗文《酉阳杂俎》张养浩山水诗文元好问
徐玑山水诗
2024年
“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乃叶适入室弟子,以复兴唐、擅写山水著称。徐玑山水多写永嘉,笔墨所及有会昌湖、松台山、谢公岩、石鼓山、江心屿、雁荡山等。因恩荫入仕,仕宦多地,徐玑亦将他乡山水,赴任永州司理参军期间,尤多山水诗创作。四季时替,徐玑总是保持美好心态,兴致勃勃,观赏不同季节的山水。徐玑对歌艺术孜孜追求,其创作观点可以归纳为:学习唐人,多写五律,句律精严,警响圆熟等。徐玑对自己的仕宦生涯和现实生活比较知足,心态平和从容,故总能以流畅简洁的笔,描绘眼前所见寻常景色,刻画出清丽悠远的境。
诸葛忆兵
关键词: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之三重面向
2024年
东晋时期出现了“理感”一词,作为玄学思潮与作交会的理论依据,谢灵运山水诗中赏心之“美感”与滤化之“情感”皆以其体道之“理感”联结敷演,这类作品在山水情境中反复连缀理、美、情之间的关系,展陈人在玄理的基准下,如何转化为赏美姿态与缘情心理的过程。一方面呈现出谢灵运山水诗的不同特质,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中国歌从玄言过渡到山水的转折,而谢灵运将“理感”推向“美感”的创新,更为六朝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具体的见证。
孙惠楠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理感美感情感
谢灵运山水诗的空间书写
罗方圆
袁枚山水诗歌意象研究
2024年
袁枚是清代中叶的一位杰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性灵说”的歌理论,歌创作也十分丰富,其中的山水诗更是独出机杼,性灵独具。这一特点自然也反映在袁枚山水诗意象的创造和选择上。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袁枚对物象的选择具有轻巧灵动的特征。而从意象的审美特点来看,袁枚的山水诗意象主要具有孤绝、富有生趣和灵趣、奇幻神异、凄寒寂寥等四个特点。除了分析袁枚的意象创造特点之外,本文更用袁枚“性灵说”的论观点加以观照,探究袁枚山水诗意象与其“性灵说”的相合之处。
康牧青
关键词:山水诗意象性灵说
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
2024年
山水诗歌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人类在征服大自然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把大自然对象化,这就必然会反映在歌里,最初这种对象化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神话的时代过去了,于是大自然直接成了歌中丰富想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林庚
关键词:山水诗对象化大自然神话诗歌
山水诗画里的精神品格
2024年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济源,感于高山巍峨、水波辽阔,于是在玄宗胞妹玉真公主学道之所王屋山阳台宫,写下流传千古的《上阳台帖》,并留下“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传世佳作。“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济源因济水发源得名。济水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水系,环王屋山曲折东去,终至渤海,全长900千米,途经的济南、济阳、济宁等地名均缘于济水。古人将独立入海的河流称为“渎”,济水同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天下四渎”。
李建国
关键词:精神品格
柳宗元与陈与义山水诗比较研究
2024年
陈与义的山水诗继承韦柳,与柳宗元的山水诗有许多相似性,特别是意象与意境有较大相同,意象上的淡雅脱俗,意境的幽寂。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两者的山水诗仍然存在差别,内容和情感和风格存在差异。
黄婷敏
关键词:陈与义山水诗

相关作者

时志明
作品数:31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市职业大学
研究主题:山水诗 生平思想 清代 山水诗论 论略
何方形
作品数:42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山水诗 戴复古 王士性 屈骚精神 谢灵运
王英志
作品数:128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性灵派 性灵说 手稿 山水诗 论略
孙兰
作品数:22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山水诗 意象 对外汉语教学 唐代山水诗 联句诗
陶文鹏
作品数:124被引量:26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宋诗 辛弃疾 诗歌 赏析 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