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98篇“ 川楝子“的相关文章
- 川楝子醋制工艺优化
- 2024年
- 目的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kg饮片用38 kg醋,闷润115 min,文火炒制10 min(饮片表面温度70~90℃),OD值为90.67。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醋川楝子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 张雨范蒙蒙李红伟张振凌张振凌
- 关键词:川楝子
- 川楝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川楝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反相柱色谱对川楝子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楝子中分离并鉴定了5种化学成分,分别为(21S,23R,24R)-21,23-epoxy-21,24-dihydroxy-25-methoxytirucall-7-en-3-one(化合物1),Cinamodiol,Meliasenin G,21R,23R-epoxy-21α-ethoxy-24S,25-dihydroxy-apotirucall-7-en-3-one,Toosendine E。结论得到的化合物均为甘遂烷型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川楝果实中分离得到。
- 武倩茹
- 关键词:川楝子纯化三萜类化合物
- 川楝子和苦楝子生药鉴别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川楝子与苦楝子饮片的区别,以便于临床正确应用。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川楝子、苦楝子的形态特征和粉末进行研究。结果:2种药物的性状特征有较大差异,川楝子呈类球形,直径2~3.2 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苦楝子呈长椭圆形,皱缩较明显,长1.1~2 cm,直径1~1.5 cm,表面灰黄色,久存呈棕红色;果核长椭球形,一端平截,另一端略尖,有5~6条纵棱,内分5~6室。显微特征中,川楝子的果皮纤维较大,多为环纹导管,果皮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较厚;苦楝子果皮纤维较小,多为梯纹导管,果皮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较薄。结论:基于性状和显微鉴别可以区分川楝子和苦楝子,该研究结果可为以上2种药材的快速鉴别使用提供参考。
- 朱丽明王小鹏侯建忠朱顺娟
- 关键词:川楝子生药鉴别
- 川楝子肝毒性的影响因素及最佳炮制工艺探究
- 2024年
-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预测,探讨川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对肝毒性(脂肪肝)的影响,同时考查川楝子醋制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联合运用TCMSP等多个数据库,对川楝子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点进行检索,利用IPA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核心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探讨其活性成分对肝毒性特别是脂肪肝的影响;同时通过单因素考察探究川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从川楝子中筛选得到活性成分35个,相关作用靶点209个。IPA核心分析显示川楝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川楝素、槲皮素、大豆黄素、异槲皮素、硬脂酸、甘露醇、山柰酚、香草醛、芦丁可通过作用于EIF2AK2、STAT1、STAT2、IRF9、TP53、DCK等主要靶点对脂肪肝进行调控;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川楝子中所筛选的9个核心成分与12个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过3目筛的川楝子细粉在加醋量为12 mL,闷润时间为2 h,烘干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川楝素含量最低,为0.39 mg/mL。结论:川楝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对脂肪肝具有调控作用且以川楝素含量作为其中一项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可以为川楝子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 杜晓鹂郭晶杨新跃陈思羽陈邵静刘涛常静董玉
- 关键词:川楝子分子对接醋制肝毒性川楝素
- 一种同时测定川楝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川楝子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同时测定川楝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步骤一、构建图谱;步骤二、溶液的制备;步骤三、多成分定量测定;步骤四、化学模式识别,本方法可使川楝素和其他三种黄酮类成分与峰面积之间均展现出...
- 杜晓鹂董玉曹晓东张博雅
- 基于网络药理学系统评价川楝子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SymMap数据库获得川楝子治疗肝癌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基因,将川楝子和肝癌的交集靶点导入GeneMANIA数据库获得靶点互作关系,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关键靶点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到槲皮素等6种主要活性成分,TP53、AKT1、IGF2、CDKN2A等主要靶点,癌症通路、癌症中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和大肠癌通路等主要调控路径,揭示了川楝子治疗肝癌的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性质,从整体上为川楝子治疗肝癌提供参考。
- 刘慧娟余水红胡叶青曹富吴其国
- 关键词:川楝子网络药理学肝癌
- 不同种类的盐对炮制川楝子-小茴香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2024年
- 考察不同种类的盐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影响,为筛选炮制辅料用盐提供参考。采用不同厂家、不同地区生产的盐,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1∶1)药对进行炮制,采用HPLC方法测定各炮制品中川楝素、异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的含量,采用SPSS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含量差异。结果显示,5种盐炙样品(S1~S5)中α-蒎烯和反式茴香脑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2样品中异川楝素和川楝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样品(P<0.01或P<0.05),其他组样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5种盐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α-蒎烯和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相似,Y2号盐(低钠盐)炮制后样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高于其他盐炙样品。因此,结合文献研究及药效安全性的考虑,优选除低钠盐外的普通盐作为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的炮制用辅料。
- 王小鹏朱顺娟侯建忠魏伟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盐炙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 2024年
- 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其盐炙机理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HPLC方法建立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生品和盐炙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色谱图进行处理,采用SMICA13.0软件对生品和盐炙品各10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标定了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通过OPLS-DA分析,共筛选出14个共有峰为川楝子小茴香药对生品和盐炙品的差异性成分(VIP>1),分别为20号(反式茴香脑)、19号(α-蒎烯)、18号(川楝素)、15号(异川楝素)色谱峰(盐炙后响应降低),17号、14号、12号、6号(异槲皮素)、13号、16号(山奈酚)、5号、8号色谱峰(盐炙后响应增加),以及21号(槲皮素)、22号色谱峰(盐炙后新增加的色谱峰)。试验结果表明川楝子-小茴香盐炙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川楝素、异川楝素、反式茴香脑、α-蒎烯、山奈酚、槲皮素、异槲皮素可作为二者的差异标志物。
- 王小鹏马天翔刘文海侯建忠朱顺娟
- 关键词:盐炙指纹图谱
- 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9种成分含量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比例及炮制方法对川楝子-小茴香药对中芦丁、异槲皮素、阿魏酸、槲皮素、异川楝素、山柰酚、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配伍使用的最优比例。方法分析采用HPLC-DAD法,ZORBAX SB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DAD检测器。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19%~103.13%,RSD 1.86%~2.67%。川楝子-小茴香1∶1、1∶2、2∶1组中9种成分总含量高于川楝子+小茴香(1∶0+0∶1)组(P<0.05),川楝素-小茴香(1∶1)组总含量最高;炮制后,川楝素、异川楝素、α-蒎烯、反式茴香脑含量降低(P<0.05,P<0.01),异槲皮素含量升高(P<0.01),其余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川楝子与小茴香配伍后有利于9种成分总量的溶出,比例为1∶1时含量最高。
- 侯建忠朱顺娟李瑶王小鹏郝建明曹云飞
- 关键词:川楝子小茴香配伍比例HPLC-DAD
- 川楝子效用的演变探析
- 2023年
- 通过查阅春秋战国至当代的本草及方书文献,探究川楝子效用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川楝子的功效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继承性。汉唐时期对川楝子的应用比较局限,仅明确其疏散表邪、清热、杀虫、利尿的功效。宋元时期在临床应用上拓展了其导气治疝、疏肝泄热等功效,明确其为治疝要药的作用,为本草著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效用分列,重点探究了其药理作用机制,明确了其治疝机理。当代药典则简化为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的功效。川楝子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多种临床疗效,应充分加以利用。
- 叶宇航
- 关键词:川楝子
相关作者
- 齐双岩

- 作品数:33被引量:1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川楝子 肝毒性 白芍 配伍减毒 薄荷油
- 金若敏

- 作品数:341被引量:2,29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肝毒性 川楝子 山豆根 中药 大鼠肝损伤
- 梅彩霞

- 作品数:20被引量:8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川楝子 配伍减毒 肝毒性 白芍 定痛散
- 周英

- 作品数:346被引量:7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人白血病细胞 螺环 肿瘤生长抑制 类化合物 吡咯
- 周浓

- 作品数:198被引量:9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滇重楼 指纹图谱 HPLC测定 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