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8篇“ 巴丹吉林沙漠“的相关文章
巴丹吉林沙漠激情
2024年
2022年9月22日,在几位朋友的多次鼓动和催促下,我与四川马帮的徐大爷和诚信商道(马帮名),从成都出发,疾驰1400公里,在穿越了从巴丹吉林镇到达沙漠核心区后,于次日凌晨6点抵达蒙古族汉子金塔的营地。1300公里高速路的疲慵和倦急。
谷运龙(羌族)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高速路马帮蒙古族核心区
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水热特征及其关系
2023年
为了探寻干旱区土壤水热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文章对试验区巴丹吉林沙漠地面以下0~200 cm深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和温度进行长期原位定点自动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年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浅层土壤温度逐日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温度的日变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浅层土壤含水率在雨季主要受降雨、蒸发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其余时段受土壤温度和气象因素的双重作用;深层土壤含水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地面以下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在10月至次年1月上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8月二者呈不相关关系,9月呈负相关关系。
赵烨赵贵章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
巴丹吉林沙漠西缘不同地表沙尘水平通量被引量:2
2023年
巴丹吉林沙漠西缘是黑河中下游冲洪积平原地表风沙输入沙漠内部的重要断面。在沙漠西缘选择干涸湖床、芦苇滩地、盐碱滩地、流动沙地、灌丛沙堆5种典型地表,利用MWAC沙尘收集器,开展近地表沙尘输移通量的野外观测,分析不同高度(10、25、50、85 cm)沙尘水平通量及分布特征,计算观测期间不同地表沙尘水平通量。结果表明:不同地表沙尘水平通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与高度呈指数型函数关系。0~85 cm高度的5种典型地表沙尘水平通量存在明显差异,流动沙地>干涸湖床>芦苇滩地>盐碱滩地>灌丛沙堆,0~10 cm高度层内沙尘通量占比最大。流动沙地和干涸湖床为巴丹吉林沙漠西缘主要输沙地表。植被覆盖度、裸露空间面积以及地表物质层特性,直接影响地表沙尘的输送通量。风速会影响沙尘水平通量分布,较大风速的地表风蚀起沙的粒径较大,地表沙尘水平通量也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沙漠西缘输沙断面不同地表的沙尘输移规律与区域风沙过程。
肖雨婷张国明洪畅刘连友刘连友谷雨刘勇向明珠刘勇孙煦然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沙尘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颜色季节性变化成因
2023年
粉色盐湖往往被称为玫瑰湖,关于其颜色随时间变化原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野外考察观测与室内X射线衍射、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对巴丹吉林沙漠玫瑰湖达格图湖泊颜色随季节变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格图属于高盐高碱的氯化物型盐湖。夏季水温高、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造成嗜盐嗜碱有色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湖水呈现亮粉色;秋季随着水温降低、水量减少,有色微生物减少或消失,湖水变为无色透明。此时混杂赤铁矿的氯化钠结晶大量析出,在湖底形成粉色盐层,使整个湖泊呈现淡粉色。不同季节微生物数量变化造成水中溶解氧不同,赤铁矿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不同季节结晶盐中赤铁矿含量随之改变。
张欣董治宝南维鸽陈国祥石唯康王晓枝高冲
关键词:沙漠湖泊群落组成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沙山物质来源定量研究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位于我国西北部阿拉善高原,以其特有的高大沙山湖泊相间的景观闻名世界。目前对高大沙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沙山的沉积物、形态以及形成过程。沙源是沙漠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明确巴丹吉林沙漠沙源可以为...
张云枫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粒度特征
巴丹吉林沙漠东缘主要灌木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被引量:1
2023年
荒漠植被是极端大陆性干旱气候下形成的以灌木、半灌木为主的植被类型,基于对严酷环境的耐受能力和生态适应过程,形成了特有的表型可塑性和生态响应策略。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硬质沙地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和尺度构造双因素试验设计,对比分析了主要种群适应基础和空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耐贫瘠、抗风沙使得冠幅直径和高度表现较高,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通过捕获流沙增加自己的株丛茎,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种子萌发和幼苗定植能力强导致出现频次较高;三者在植物群落地位和作用依次降低。白刺和梭梭种群空间分布主要以母株为中心,沿着合成风向扩散;红砂种群空间分布尽管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是集中连片分布形式较弱;3个植物种群整体空间分布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呈现出斑块镶嵌分布,物种界限消失。梭梭、白刺和红砂植物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基础差异能够通过数量特征相关指标体现,其在植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次降低;单一种群空间分布能够反映母株为中心的扩散形式,复合种群空间分布反映的空间协同适应情况,呈现出斑块镶嵌分布,物种界限消失。
姜亚东吕世杰刘红梅娜仁花刘昕宇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主要种群
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天然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巴丹吉林沙漠天然梭梭林的种群结构以及动态特征,揭示梭梭建群种的更新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编制其静态生命表、生存曲线、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梭梭种群年龄结构属于“J”型,且梭梭幼苗数量较多;(2)梭梭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龄级越大数量越少,消失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第ⅩⅦ和Ⅳ龄级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3)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变化指数大于零(V_(pi)>V'_(pi)>0),为增长型种群;(4)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各龄级个体数量呈增加趋势。研究显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天然梭梭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针对该种群幼龄成活率较低的情况,建议人工干预,以提高存活率。
毛毛蒙仲举党晓宏赵飞燕王德慧柴享贤
关键词:梭梭种群时间序列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晚第四纪古水文-环境演变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西部,面积约5.2×10 km,是我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属于季风-西风过渡区域。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及东南部集中分布有世界罕见的高大沙山群,沙山间有多达105个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的常年积水湖泊。近年来...
姜高磊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晚第四纪湖相沉积物
基于野外观测的巴丹吉林沙漠跃移起沙研究
2023年
跃移起沙是风沙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区域土壤风蚀、沙尘气溶胶排放等地表过程关系密切。为了厘清巴丹吉林沙漠跃移起沙的规律,在其北缘拐子湖地区开展了跃移起沙和微气象观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点全年跃移起沙时长为186.6h,占总观测时长的2.1%;最大小时起沙时长为3596s,最大小时起沙量为384.5kg·m^(-1)。2)跃移起沙时长和起沙量的高值(大于平均值)均出现在3-5、11-12月,分别占到全年的73.9%和81.8%;起沙时长的季节分布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起沙量的季节分布则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3)跃移起沙主要发生在白天(8:00-19:00),起沙时长和起沙量分别占到全天的81.1%和82.0%;两者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4:00,最小值均出现在5:00。4)跃移起沙风速分布范围为8.5-10.5m·s^(-1),平均值为9.7m·s^(-1);跃移起沙风速与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与水汽压和土壤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杨兴华杨兴华杨帆霍文周成龙何清霍文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类型与钙华沉积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为查明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类型与钙华沉积关系,探索钙华沉积与水循环过程.通过分析钙华分布、湖泊与地下水离子组成、水化学类型、矿物饱和指数(SI)开展研究.结果显示:钙华湖泊约占湖泊总数的1/5,这些湖泊在空间分布上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性;湖泊水化学类型共18种,主要包括Cl-Na型(43%)、Cl-CO_(3)-Na型(14%)、Cl-SO_(4)-Na型(14%),钙华湖泊未表现出类型的特殊性.结合钙华测年及古气候成果分析,钙华是在晚全新世干旱气候背景下,蒸发浓缩导致湖水体积减小,同时持续接受地下水补给,湖水与地下水发生混合作用下产生的化学沉积;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差异导致不同湖泊钙华沉积规模、位置的差异;具有较低方解石、白云石SI的地下水更有利于与湖水混合沉积钙华,该类地下水主要源于蒸发岩的风化溶解.
曹乐聂振龙聂振龙申建梅王哲
关键词:地下水钙华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学

相关作者

王乃昂
作品数:317被引量:2,712H指数:3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气候变化 全新世 沙漠化
董治宝
作品数:372被引量:3,734H指数:4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风沙流 风蚀 土壤风蚀 风沙地貌 沙漠化
董春雨
作品数:33被引量:247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湖泊群 湖泊 水化学
马宁
作品数:31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 沙漠腹地 湖泊 湖泊群
李卓仑
作品数:64被引量:4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巴丹吉林沙漠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巴丹吉林 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