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0篇“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相关文章
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025年
为了查明云南省淡水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野外和农贸市场采集5种螺共4502份,取其肌肉用组织压片法镜检广州线虫幼虫,再提取组织DNA,采用PCR扩增广州线虫ITS基因。镜检发现,在福寿螺中发现广州线虫第Ⅲ期幼虫;PCR扩增显示:5份样品为广州线虫阳性,总阳性率为0.111%(5/4502);不同地区间,昆明市阳性率最高(0.231%,4/1734),德宏州(0.221%,1/453)次之;不同淡水螺种类中,福寿螺阳性率为0.192%(4/2081),环棱螺阳性率为0.160%(1/624),其余3种螺未检出;不同采样环境下,农贸市场阳性率为0.192%(4/2083),野外环境阳性率为0.041%(1/2419)。不同螺种类和采样环境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获悉了云南省部分淡水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为云南省广州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董路段博芳杨建发杨红梅李坤马洲董星和李永华邹丰才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ITS基因
广州线虫感染小鼠导致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模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脱髓鞘性视神经炎(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DON)动物模型,为DON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灌胃广州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的方法感染Balb/c小鼠;接着用神经行为学和视觉评分来评估小鼠神经功能学变化,视觉动作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检测小鼠视觉通路的变化,组织病理学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髓鞘形态功能性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来检测视网膜节细胞标志物Brn-3a和视神经髓鞘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lb/c小鼠在广州线虫感染后第21天,其体质量明显下降,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视觉评分均显著降低;同时,视觉动作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视路传导功能受损;另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固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到视网膜节细胞和视神经髓鞘出现明显损伤;最后,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标志物Brn-3a和髓鞘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MBP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广州线虫感染Balb/c小鼠可损伤其视网膜和视神经,进而导致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发生,其可作为一种新的DON动物模型。
杨亮牛珍马芷璇吴小杰孙希孙希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BALB/C小鼠动物模型
广州线虫感染大鼠脑组织转录组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线虫感染后大鼠脑组织转录组的表达水平。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感染组(20只),感染组每只大鼠经灌胃感染40条广州线虫Ⅲ期幼虫,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1、7、14、21 d,对照组、感染组分别随机解剖3、5只,取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TRIzol法提取感染后14 d大鼠脑组织RNA,逆转录为cDNA后测序。选取差异表达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RNA靶蛋白之间的蛋白质互作(PPI)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采用qPCR验证表达差异的lncRNA。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14 d,感染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脑海马区神经元胞浆固缩;感染后21 d,脑膜处可见寄生虫样组织。RNA测序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14 d,大鼠脑组织中差异表达mRNA的数量为955个(890个上调、65个下调);差异表达lncRNA的数量为193个(122个上调、71个下调)。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细胞成分主要为质膜外侧的胞外空间、细胞表面等,分子功能主要为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PPI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的靶点为趋化因子配体11、RT1-Da、丝氨酸家族E成员1等,均与免疫应答相关。ceRNA结果显示,显著富集的miRNA如mir-466b-3p、mir-1956、mir-207和mir-328a-5p等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血生成等过程有关。qPCR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线虫后,感染组大鼠H19的相对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在感染后21 d达到峰值,为15.07
程东慧蒋天哥景一丹杨丽敏郭云海方圆李中秋张仪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长链非编码RNA转录组学
2019-2023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广州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202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体内广州线虫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2019-2023年每年4-9月在13个州市采集市售鲜活螺,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广州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检查1584份活螺样本,螺类的广州线虫感染率为3.66%。不同螺类的感染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福寿螺(6.41%)、中华田螺(2.74%)、环棱螺(2.56%)。除福寿螺外,其它螺类的广州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7月份的螺类广州线虫感染率最高(7.87%)。除楚雄未检出阳性样品,其余12个州市均有阳性螺,其中红河州的螺类广州线虫感染率高达9.52%。结论云南省部分地区市售螺类仍然有广州线虫感染,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需继续加强监工作,加大宣传,改善环境,开展灭鼠工作,同时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应用研究,为广州线虫病的防控提供更加敏感的监测方法。
陈奕杉陶洪李彦忠杨晶晶王婷婷张娟陈萌周晓梅
关键词:螺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
一种广州线虫感染中间宿主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广州线虫感染中间宿主的检测方法,选择广州线虫感染螺类的口球作为检测部位。具体为:将广州线虫感染螺类将头足部从正中剪开,暴露的口球;取口球周围肌肉组织,呈薄片将组织薄片置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挤...
李天美赵永波郭云海方文陈绍荣刘榆华赵申华李婷
Icam-1介导广州线虫感染小鼠血脑屏障破损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究广州线虫感染对小鼠血脑屏障破损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广州线虫病Balb/c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检查小鼠脑部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白蛋白(Alb)渗漏情况。分离脑组织,提取RNA和蛋白质,RT-qPCR检测小鼠血脑屏障破坏相关分子基因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小鼠Icam-1表达情况,Icam-1与Alb共定位情况。构建广州线虫感染Balb/c小鼠后抑制剂A205804治疗模型,通过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检测感染小鼠、正常小鼠和抑制剂治疗小鼠血脑屏障渗透性情况。HE染色检测A205804对感染小鼠脑部病理损伤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A205804对感染小鼠Icam-1表达的抑制情况以及白蛋白渗漏情况。结果随着感染时间增加,脑组织开始出现明显的脑膜增厚、炎性细胞增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21天看到Alb渗漏到血外部。RT-qPCR显示,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小鼠Icam-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B结果验证,与未感染小鼠相比,感染小鼠Icam-1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小鼠在感染第21天Icam-1在脉络从与脑膜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Alb和Icam-1均在脑膜处共表达。给予A205804后,伊文思蓝在脑组织中的渗漏量明显减少。HE染色显示脑膜处的炎性细胞数量减少。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小鼠脑组织中Icam-1和白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广州线虫感染可诱导Balb/c小鼠通过上调Icam-1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而Icam-1抑制剂A205804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破坏程度。
覃秋华韦航吕志跃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血脑屏障ICAM-1
非编码RNA在广州线虫感染中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广州线虫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人体感染后可引起嗜酸性脑膜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能在多个生物水平调控生理与病理过程,但目前对ncRNA在广州线虫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搜集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ncRNA对广州线虫感染宿主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和信号传导等,且其可用于广州线虫病诊断。本文总结了ncRNA在广州线虫感染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从而为广州线虫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程东慧李中秋曾文博蒋天哥郭云海张仪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非编码RNA分子机制
海口市湿地公园褐云玛瑙螺广州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海口市湿地公园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线虫情况,分别于2021、2022年3—7月采集海口市某湿地公园两岸的公共绿地和乱石下的螺类并鉴定螺种,鉴定为褐云玛瑙螺的螺进行压片后镜检肺囊,“肺检法”检测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线虫感染情况。提取阳性螺广州线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核糖体大亚基rRNA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2021—2022年从调查点共采集到褐云玛瑙螺207只,其中23只广州线虫阳性,阳性率为11.11%(23/207)。PCR扩增结果显示在约40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符合预期大小。BLAST比对结果显示,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中广州线虫基因序列(GenBank序列号:AY295821.1、FM207759.1、AM039758.1和ON747308.1)的一致性为98.49%~99.75%。结果提示该湿地公园存在广州线虫阳性的褐云玛瑙螺,接触、进食生或半生的螺肉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
黄梦宇陈帝坤陈慧儒范梦培柳俊有权云帆
关键词: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
2017—2022年云南省常见螺类广州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螺类中广州线虫感染状况和特点。方法2017—2022年每年4—10月,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县(区)采集鲜活螺,包括公共场所、野外环境采集和农贸市场、餐饮店销售的螺类等,每份螺样1 kg左右,采用酶消化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疑幼虫并鉴定虫种,检测广州线虫Ⅲ期幼虫。结果2017—2022年共采集检测螺类2402份,广州线虫阳性217份,总阳性率为9.03%。不同年份采集螺的阳性率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阳性率以2018年最高(15.05%),2022年最低(3.36%)(χ^(2)=55.427,P<0.01)。不同螺类中,褐云玛瑙螺的阳性率最高,达47.06%(88/187),其次为福寿螺(7.89%,50/634),环棱螺和中华田螺分别为4.57%(54/1181)和6.25%(25/400)(χ^(2)=362.406,P<0.01)。除怒江州外,全省15个州(市)螺样均检出广州线虫,其中红河州采集到的螺样广州线虫阳性率最高,为19.75%(63/319),其他依次为西双版纳州(19.69%,51/259)、普洱市(9.52%,12/126)、玉溪市(9.09%,16/176)等(χ^(2)=123.135,P<0.01)。不同采样环境中,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螺样阳性率最高,为33.33%(28/84),田边、河沟等野外环境的螺样阳性率为17.61%(50/284),农贸市场的螺样阳性率为6.94%(130/1872),餐饮店的螺样阳性率为5.56%(9/162)(χ^(2)=98.076,P<0.01)。不同月份采集的螺样中,广州线虫的阳性率以6月份最高,为50.00%(14/28);5月份最低,为4.36%(18/413)(χ^(2)=117.157,P<0.01)。结论云南省野外采集和市售鲜活螺中存在广州线虫感染,其中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阳性率较高。
张娟陶洪李彦忠王婷婷杨晶晶向以斌陈奕杉周晓梅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阳性率
广州线虫感染后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广州线虫感染后小鼠脑内组织蛋白酶(CTS)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广州线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分离脑组织,提取RNA和总蛋白。分光光度计检测RNA吸光度和浓度,合格后送RNA测序。设计组织蛋白酶A、B、C、D、E、F、G、H、K、L、O、S、W、Z引物,Real-time PCR扩增特异性片段,检测正常及感染广州线虫后7、14、21 d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组及感染后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组织蛋白酶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显示组织蛋白酶D(CTSD)在正常组及21 d组小鼠脑组织内细胞定位。Iba-1是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与CTSD共标记。收集广州线虫四期幼虫,提取可溶性虫体抗原。体外培养小胶质细胞系BV2。可溶性虫体抗原(25μg/mL)、脂多糖(LPS)(1μg/mL)、IL-13(ng/mL)刺激BV2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分离总蛋白。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浓度后,WB检测CTSD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和感染广州线虫7、14、21 d组小鼠脑组织转录组测序,14种组织蛋白酶即CTSL、S、F、A、H、B、Z、D、O、K、C、E、W、G存在差异表达。CTSJ、M、P、Q、R未在转录组测序中查到结果。经Real-time PCR验证,各CTS在感染不同时间表达水平不尽相同。随感染时间延长,CTSD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1 d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正常组和21 d组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与CTSD可共定位,且21 d组荧光强于正常组。可溶性虫体抗原、LPS、IL-13刺激BV2细胞,WB结果显示,虫体抗原刺激CTSD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LPS组,IL-13组最低。结论广州线虫感染可诱导BALB/c小鼠脑组织及小胶质细胞表达CTSD,后者可能参与脑炎的发生发展。
魏洁邓健许莲曾幸达吴忠道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组织蛋白酶D小胶质细胞脑组织

相关作者

吴忠道
作品数:430被引量:1,18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日本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 克隆 恶性疟原虫 基因编码
陈代雄
作品数:88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华支睾吸虫 淡水鱼 褐云玛瑙螺 福寿螺
李华
作品数:250被引量:1,948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弓形虫 日本血吸虫 广州管圆线虫 护理 免疫诊断
詹希美
作品数:211被引量:64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日本血吸虫 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 克隆
沈浩贤
作品数:85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囊蚴 并殖吸虫 感染度 淡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