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8篇“ 应激相关障碍“的相关文章
- 一种应激相关障碍分型的自监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激相关障碍分型的自监系统,属于医学数据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收集病人的医疗数据,包括fMRI数据,问卷和量表。这些数据被分为应激障碍组和非应激障碍组。预处理模块:对各类数据进行预处理,提高...
- 马云云伏云发丁鹏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或预防用医药组合物
- 本发明提供应激相关障碍、应激诱发性焦虑症、或并发抑郁症的应激相关障碍或者焦虑症的治疗或预防用医药组合物,该医药组合物包含选择性阿片δ受体激动剂作为活性成分,优选上述选择性阿片δ受体激动剂进一步具有阿片μ受体拮抗剂作用和阿...
- 斋藤显宜山田大辅中田惠理子
- 一种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中的应激相关障碍的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中的应激相关障碍的装置,包括放置座、支撑腿、主壳体、安装机构以及频闪机构;其中所述放置座底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放置座顶侧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壳体,所述主壳体正侧表面铰接有壳门;所...
- 黄欣宋伦邢陈姚俊祺刘舒静王椿清万德莲
- 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及管理现状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和烧伤临床科室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12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和客观认知得分分别为(12.38±3.79)分和(4.42±1.47)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49.52%和55.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过培训为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1);学历是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客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分别有83.70%和73.64%的烧伤科护士表示在科室没有应激相关障碍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常规。结论: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度低、行为差,但态度较好;烧伤科室缺乏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管理者应注重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 严雪芹罗彩凤柏素萍严志新邢唯
- 关键词:应激相关障碍烧伤护士
- 20~40Hz频闪光对应激相关障碍的改善或治疗作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中的应激相关障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非侵入性地向所述受试者递送具有20~40Hz的频闪光。本发明采用的频闪光能刺激γ振荡脑电波,改善应激相关障碍的γ振荡脑电波弱化的特点;同...
- 黄欣张黎明宋伦邢陈周延召姚俊琪邹东旭刘舒静
- 文献传递
- 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及管理现状的综合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调查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及管理现状。方法2020年1月—6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烧伤科103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认知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所有受试者的基线资料、管理现状以及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研究对象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护理人员中遇到精神障碍患者会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会诊占比59.22%(61/103),不一定占比28.16%(29/103),不会占比12.62%(13/103);84例护理人员表示所在科室无应激相关障碍的评估工具,占比81.55%;74例护理人员表示所在科室无应激相关障碍护理常规,占比71.84%;60例护理人员表示未接受过创伤相关心理护理培训,占比58.25%;49例护理人员表示科室无条件开展心理护理,占比47.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称、聘用形式及接受过培训与否均和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均和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无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及接受过培训与否均是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且管理现状有待提高。职称及接受过培训与否均是医院烧伤科护理人员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影响因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 华英吴长青陈亚蓉张怡
- 关键词:烧伤护理人员应激相关障碍护理管理
- 用于治疗应激相关障碍的组合物
-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治疗应激相关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合物、试剂盒和方法。
- 史蒂文·霍夫曼约翰·罗思曼
- 文献传递
- ICD-11与DSM-5关于应激相关障碍诊断标准的异同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目的是对《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这两套诊断系统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异同进行比较。应激相关障碍与暴露于应激源或创伤事件直接相关,造成个体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一系列改变和功能损害。本文通过对两套诊断系统中应激相关障碍诊断特征的异同进行探讨,以期增进精神心理工作者对两套诊断系统相应内容的理解。
- 肖茜张道龙
- 关键词:应激相关障碍
- 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应激相关障碍的药物治疗刍议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数万名患者被隔离治疗,轻/中症患者被隔离在方舱医院集中治疗,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相关障碍。对出现焦虑、抑郁、胸闷、心跳加快等症状,病程不足3 d,且无法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可以经验性给予苯二氮[艹卓]类(BZD)药物治疗;当患者应激反应症状持续3 d没有明显改善时,建议启动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支持疗法、心理危机干预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应激引起的焦虑、抑郁为主,其中抗抑郁药起主要治疗作用,BZD药物起辅助治疗作用。
- 果伟贾菲沙莎沙莎刘珊珊
-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抗抑郁药
-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被引量:4
- 2018年
- DSM-5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及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这组障碍与暴露于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关。个体可表现焦虑、恐惧症状、快感缺失、烦躁、外化的愤怒和攻击性及分离症状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之后,存在侵入性症状、回避相关刺激、认知与心境存在负性改变、警觉性增加,且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适应障碍发生于应激源出现后3个月内,表现为超出应有程度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变化,应激源或其结果终止后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反应性依恋障碍与脱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的诊断均需有严重的童年期社会忽略或剥夺史,但前者表现为抑郁及退缩行为,后者表现为脱抑制与缺乏社交边界。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
- 郝凤仪张道龙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关作者
- 梁珍

-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抑郁发作 案例分析 司法精神医学 司法鉴定 精神病鉴定
- 高北陵

- 作品数:156被引量:1,289H指数:20
-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
- 研究主题:评定量表 脑外伤 伪装 精神分裂症 信度
- 高镇松

- 作品数:253被引量:1,070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血液流变学 精神病 抑郁症
- 赵素银

- 作品数:65被引量:316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防御方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年龄 抑郁症
- 冯艳芳

- 作品数:11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MMPI 人格 社交焦虑障碍 车祸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