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3篇“ 德国小蠊“的相关文章
2种杀虫剂有效成分在德国和美洲大体内的代谢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德国和美洲大对2.5%吡虫啉杀蟑饵剂和0.5%呋虫胺杀蟑饵剂的取食量和肠道代谢差异,为2种杀虫剂有效成分对德国和美洲大致死速率的差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试德国和美洲大对饵剂的取食量,并进行肠道解剖和粪便收集,用液相色谱法分析肠道及粪便中的2种杀虫剂有效成分含量,计算中肠代谢率和消化道代谢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德国和美洲大对2种饵剂的取食量均明显低于对正常饵剂的取食量[德国对呋虫胺:(7.56±0.79)mg/只,t=-62.310,P<0.001;德国对吡虫啉:(0.66±0.29)mg/只,t=-25.873,P<0.001;美洲大对呋虫胺:(9.53±0.58)mg/只,t=-34.067,P<0.001;美洲大对吡虫啉:(2.72±0.28)mg/只,t=-27.191,P<0.001]。2.5%吡虫啉杀蟑饵剂在德国中的消化道代谢率和中肠的代谢率分别为96.17%、81.04%,在美洲大中分别为92.71%和97.01%,2种蜚对吡虫啉饵剂的消化道代谢率和中肠代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7.290,P=0.054;F=5.436,P=0.080)。0.5%呋虫胺杀蟑饵剂在德国中的消化道代谢率和中肠代谢率为54.69%和78.82%,呋虫胺在美洲大的前、中、后肠及粪便中均未检出。结论德国和美洲大均对吡虫啉和呋虫胺饵剂产生明显拒食,可能是造成2种饵剂对2种蜚致死速率差异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呋虫胺对美洲大致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消化道代谢不是2种药物致死速率具差异性的原因。
唐丽萍赖云燕梁泽权朱剑
关键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呋虫胺吡虫啉
室内饲养德国卵鞘孵化观察
2024年
目的了解室内饲养德国卵鞘在不同温度下孵化变化情况,为其室内饲养和室外监测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德国雌虫单只饲养,1只/管,60管/组,分成4组,置于(24.00±1.00)℃+(60.00±5.00)%、(27.00±1.00)℃+(60.00±5.00)%、(27.00±1.00)℃+(70.00±5.00)%、(30.00±1.00)℃+(70.00±5.00)%条件下,每天观察记录卵鞘携带时间、产卵鞘间隔时间以及孵化若虫数。结果德国卵鞘孵化若虫数最多为(35.46±2.98)只;多次产卵鞘的孵化若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0,P=0.385);卵鞘携带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若虫数与卵鞘长度有显著相关性(r=0.572,P=0.000),与温度、湿度无显著相关性(r=-0.221,P=0.053;r=0.079,P=0.542);孵化若虫数与孵化卵鞘携带时间、孵化卵鞘时间间隔无显著性相关(r=-0.097,P=0.577;r=-0.184,P=0.357)。结论温度、湿度对德国卵鞘孵化若虫数无显著影响,温度主要影响卵鞘孵化活力及携带时间。
何凤侠师永霞郑夔蔡扬尧黎东红
关键词:德国小蠊温度孵化若虫
S-烯虫乙酯对德国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德国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朱敏慧刘丽军周毅彬徐智寅刘洪霞
关键词:德国小蠊致畸
PPK基因在控制德国繁殖行为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PPK基因在控制德国繁殖行为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了PPK抑制剂在降低蜚目昆虫的繁殖能力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可靶向德国繁殖行为的两个退化蛋白/上皮钠离子通道基因PPK28和PPK...
陈楠 阳洋 刘梦雅 胡嘉旋 李胜
一种鉴定德国所食蚤蝇种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德国所食蚤蝇种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现场德国的完整肠道并提取全部DNA,所得全部DNA为待鉴定样品;采集现场不同蚤蝇的DNA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所述蛆症异蚤蝇的特异性引物、东亚异蚤...
郭亚东 杨凤芹 尚艳杰 张祥彦
24种植物精油对德国的驱避活性
2024年
为评估不同植物精油对德国的驱避活性,进而筛选出驱避效果最佳的植物源驱避剂,为开发新型蟑螂驱避类产品提供参考。采用三连筒测试法进行试验,间隔相同时间对三连筒内德国的分布状况进行观察并选出效果更佳的植物精油,再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确定其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2500μL·cm^(-2)剂量下,每2 min对三连筒内德国的分布状况进行记录,发现24种植物源驱避剂中,水杨醛和桂醛2种植物源驱避剂的驱避效果较显著。对2种植物源驱避剂设置剂量梯度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驱避率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0.6250μL·cm^(-2)剂量下,2种植物源驱避剂在空气中流动后,三连筒内德国的分布状况都发生明显变动,均有大部分德国向远离植物源驱避剂悬挂端移动。在0.3125μL·cm^(-2)剂量下,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的驱避率均在50%以上,效果仍不错。三连筒试验结束后,再用Y型嗅觉仪对相同浓度的植物精油进行试验,发现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的驱避率与三连筒试验中的结果相近。综上,水杨醛和桂醛对德国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具有作为蟑螂驱避类产品的应用前景。
吉玉洁江定心
关键词:德国小蠊植物精油水杨醛
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德国引诱剂,该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包括2‑乙基‑5‑甲基吡嗪。本发明还公开了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在德国防治中的应用。本...
孟焕文东保柱孟超周洪友包立岚苗建军张鹏飞狄洁增王东伊卫东
PPK基因在控制德国繁殖行为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PPK基因在控制德国繁殖行为中的应用,具体公开了PPK抑制剂在降低蜚目昆虫的繁殖能力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了可靶向德国繁殖行为的两个退化蛋白/上皮钠离子通道基因PPK28和PPK...
陈楠 阳洋 刘梦雅 胡嘉旋 李胜
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德国引诱剂,该引诱剂的活性成分包括2‑乙基‑5‑甲基吡嗪。本发明还公开了2‑乙基‑5‑甲基吡嗪作为德国引诱剂在德国防治中的应用。本...
孟焕文东保柱孟超周洪友包立岚苗建军张鹏飞狄洁增王东伊卫东
植物精油对残杀威在德国上的增效活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测试筛选10种植物精油对德国(Blattella germanica)的触杀活性和对残杀威的增效作用,为减缓害虫抗药性,开发植物源增效剂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4月11日采用点滴法测试莳萝、芹菜等10种植物精油对德国的触杀活性及对残杀威的增效活性。结果10种植物精油在500mg/ml的剂量下,百里香精油、荆芥穗精油、莳萝精油、芹菜精油、白芷精油均对德国有触杀活性。对处理24h后死亡率≥20%的德国的植物精油进行浓度梯度测试,随着植物精油浓度的提高,百里香精油、荆芥穗精油、莳萝精油、芹菜精油对德国的触杀活性越强;在植物精油剂量为2000mg/ml时,处理24h后百里香精油和莳萝精油对德国致死率均达到100%。用2%植物精油+残杀威亚致死浓度进行增效活性初步筛选,处理24h后,10种植物精油中,除留兰香精油外其他9种植物精油均表现有增效活性,其中芹菜精油增效活性最强,增效系数为200%。选择增效活性最强的芹菜精油、白芷精油和百里香精油,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残杀威亚致死浓度进行测定,其增效活性都表现为随浓度的提高而提升。结论百里香精油、莳萝精油对德国有良好的触杀作用;芹菜精油对残杀威的增效活性最强,可为开发天然的植物源增效剂提供参考。
赖云燕罗茵关彩玲吴鹰花朱剑
关键词:德国小蠊植物精油触杀活性残杀威

相关作者

霍新北
作品数:128被引量:433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预防医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德国小蠊 家蝇 抗药性 高效氯氰菊酯 骚扰阿蚊
孙锦程
作品数:82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德国小蠊 舰艇 抗药性 流行病学 芳樟醇
郝蕙玲
作品数:89被引量:2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德国小蠊 舰艇 蚊虫 白纹伊蚊 昆虫生长调节剂
曾晓芃
作品数:144被引量:637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病媒生物 德国小蠊 蚊虫 蟑螂 病媒生物控制
林永丽
作品数:66被引量:27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德国小蠊 聚维酮碘 抗药性 昆虫生长调节剂 文献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