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文章
- 肾透明细胞癌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ccRCC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SEER数据库中的60508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8426例)和死亡组(208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长径、手术情况、放化疗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组间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代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中,筛选出ccRCC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验证。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种族、性别、婚姻状况、诊断年份、肿瘤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情况、化疗及放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种族、婚姻情况、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和手术情况与ccRCC患者的心源性死亡风险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男性、未婚和未手术是ccRCC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og-rank检验分析的结果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年龄>60岁、男性、未婚和未手术是ccRCC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医生在临床诊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用药,以降低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 张黄成昊王进奎杭宇计凤鸣夭志刚武成闯李金荣郝子朋王志伟姚桂萍严兵
- 关键词:心源性死亡
- 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中西医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中西医预警指标,建立并验证预警模型。方法:将山东省7家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627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队列研究。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结合Cox回归模型筛选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预警指标,绘制预警模型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校准图、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效能。结果:将3个保护性指标(利尿类药物、益气类注射液、降血脂类药物)和9个损害性指标[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吸烟史、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脉细数无力或结代、阳气亏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面色口唇紫暗作为预警指标构建预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776与0.772,预警准确性良好。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较为一致,预警稳定性良好。训练集与验证集在17%~56%和18%~44%的风险范围内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有效性。结论:基于中西医预警指标构建心力衰竭易损期心源性死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稳定性与临床有效性较好,可为心力衰竭易损期高危人群识别与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参考。
- 李润民戴国华高武霖管慧任丽丽王兴蒙曲惠文
- 关键词:COX回归心源性死亡
- 血清Mb、GDF-15、ADAM9与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9(ADAM9)与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及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并根据观察期内(随访6个月)心源性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另选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35岁以下AMI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影响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b、GDF-15、ADAM9单独或联合对35岁以下AMI患者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的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观察期内共发生心源性死亡30例,发生率26.07%;死亡组患者高血压占比及血清Mb、GDF-15、ADAM9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b、GDF-15、ADAM9水平升高是35岁以下AMI患者心源性死亡发生的危险因子(P<0.05);35岁以下AMI患者血清Mb、GDF-15、ADAM9两两正相关(P<0.05);血清Mb、GDF-15、ADAM9联合预测35岁以下AMI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AUC为0.877,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0.752、0.762、0.720(P<0.05)。结论 35岁以下AMI患者血清Mb、GDF-15、ADAM9明显升高,联合检测此三项指标对35岁以下AMI患者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祁亚楠赵平田志强张宇高文慧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肌红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5
- 氧化应激相关基因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
- 2024年
- 目的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构建基于差异表达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DEOSRGs)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符合选择、排除标准的外周血mRNA表达谱数据集。使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限定物种为“人”。使用GEO2R工具鉴定DEOSRGs;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惩罚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最优模型;使用风险因子分布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其临床预测价值。结果选择样本量较小的数据集GSE60993和GSE61144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具有完整预后信息的GSE49925数据集用于模型构建和预测价值的验证。通过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集取交集,筛选出10个DEOSRGs,包括9个上调和1个下调的基因。上调基因分别为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MMP9)、精氨酸酶1基因(ARG1)、FBJ鼠骨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基因(FOS)、血管非炎性分子1基因(VNN1)、Toll样受体4基因(TLR4)、白细胞介素18受体辅助蛋白基因(IL18RAP)、中性粒细胞胞质因子1基因(NCF1);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基因(ALOX5)、髓系细胞白血病1基因(MCL1)。下调基因为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MMP9和UCP2是STEMI患者早期阶段最高上调和下调的DEOSRGs。构建的预后模型(风险得分)为(年龄×0.31)+(Gensini评分×0.02)+(血清肌酐×1.1)+(MMP9表达水平×2.52)+[ARG1表达水平×(-0.22)]+[IL18RAP表达水平×(-0.51)]-44.3。风险因子分布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可有效预测STEMI患者发病2年内的心源性死亡事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816。结论实验研究对STEMI患者构建了基于DEOSRGs的预后预测模型,可对发病2年内的心源性死亡风险进行有效分层。
- 汪雯雯吴宝晴黄雷
-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录组生物信息学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易损期心源性死亡的中西医预警指标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易损期心源性死亡的中西医预警指标,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山东省7家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727例患者纳入队列研究。运用Cox回归结合多重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MSVM-RFE)模型分析预警指标。结果:将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获得的53个潜在预警指标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纳入MSVM-RFE模型进行效能检验,当纳入前11位潜在预警指标时,获得最小错误率0.177与最大精度0.823,即为最优预警指标子集。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级vsⅡ级:HR=2.33,Ⅳ级vsⅡ级:HR=2.59),吸烟史(HR=1.75),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HR=8.08),气阴两虚血瘀证(HR=2.26),面色口唇紫暗(HR=3.63),脉细数无力或结代(HR=1.02),少苔或有裂纹(HR=1.05),空腹血糖(FBG)(HR=1.02)为损害性预警指标;益气类注射液(HR=0.44)、降糖类药物(HR=0.29),降血脂类药物(HR=0.96)为保护性预警指标。结论:Cox回归与MSVM-RFE模型相结合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实现优势互补,适用于高维、多重共线性、小样本数据的中西医预警指标分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润民戴国华高武霖管慧任丽丽王兴蒙曲惠文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COX回归
- 碎裂QRS波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研究入院时碎裂QRS波(fQRS)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44例N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纳入患者心电图有无fQRS波将患者分为fQRS波组(n=145)、无fQRS波组(n=199)。根据GRACE评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12例)、中危组(126例)及高危组(106例)。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组患者各参数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fQRS波、GRACE评分及两者联合预测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344例NSTEMI患者共随访(5.55±1.37)个月,发生心源性死亡患者24例。fQRS波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占比以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无fQRS波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fQRS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组心源性死亡者占比为10.34%,高于无fQRS波组的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fQRS波、GRACE评分是NSTEMI患者短期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OR=2.739,95%CI:1.123~6.637,P=0.002;OR=10.861,95%CI:2.426~48.621,P=0.027)。fQRS波组ROC预测心源性死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609(95%CI:0.556~0.661),GRACE评分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85~0.781);两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ROC曲线下面积比较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GRACE评分检测和fQRS波检测。结论fQRS波、GRACE评分以及两者联合均能预测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fQRS波联合GRACE评分对NSTEMI患者短期心源性死亡事件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王健袁康正李桃勇廖清池戴莉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碎裂QRS波心源性死亡
- 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20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1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Cox回归,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TG/HDL-C对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和Cox回归结果表明,TG/HDL-C是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OR=1.796,95%CI 1.382~2.335,P<0.001;院外:HR=1.726,95%CI 1.341~2.222,P<0.001)。ROC曲线显示,TG/HDL-C对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院内:AUC=0.77,95%CI 0.689~0.855,P<0.001;院外:AUC=0.695,95%CI 0.573~0.817,P=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G/HDL-C升高,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明显增加,预后较差(Log-rank,P=0.013)。结论TG/HDL-C是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及院外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张冀鑫刘芬张雪鹤李文玲田婷房彬彬李晓梅杨毅宁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
- 血浆β-羟丁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浆β-羟丁酸(β-HB)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方法282例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按血浆β-HB水平分为β-HB正常组(<0.3 mmol/L,n=189)和β-HB升高组(≥0.3 mmol/L,n=93),收集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现病史、用药情况、血运重建、心脏超声、血脂及血生化等);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年,记录发生心源性死亡事件,采用Kaplan-Meir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浆β-HB水平对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β-HB正常组和升高组患者中发生心源性死亡分别为12例(6.3%)和19例(2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β-HB正常组STEMI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β-HB升高组(P<0.001);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浆β-HB可增加STE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风险(HR为1.07,95%CI为1.01~1.19,P=0.029)。结论血浆β-HB是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微蒋智姚雨彤刘会宋勃邓世燕潘裕佳韦方吴强
- 关键词:酮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基于随机森林与Logistic回归的723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死亡中西医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采用随机森林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中西医预后因素。方法运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6家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潍坊市中医院、日照市中医院、淄博市中医院、青岛市中医院、济南市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收集其入院时基线资料、合并疾病、中医证素、心脏彩超、实验室检查及中西医药物治疗情况的72项原始数据,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获得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纳入病例分为终点组及非终点组,运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依次纳入随机森林模型,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作为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因素,根据平均基尼指数减少量对预后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进一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的作用性质。结果共纳入病例723例,其中发生心源性死亡99例。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25项变量,逐步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纳入变量数为11时模型的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最终将平均基尼指数减少量排名前11的变量作为心源性死亡的预后因素,依次为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狭窄、抗凝类药物、益气类中药注射剂、心率、胆红素、舒张压、阳虚证、周围血管疾病、降血脂类药物和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增高(OR=2.204)、合并主动脉瓣狭窄(OR=12.852)、心率增快(OR=1.008)、胆红素增高(OR=1.025)、舒张压增高(OR=1.029)、合并周围血管疾病(OR=8.751)、NT-ProBNP升高(OR=1.922)是患者心源性死亡的西医危险因素,使用抗凝类药物(OR=0.437)、使用降血脂类药物(OR=0.366)是患者心源性死亡的西医保护因素;阳虚证(OR=1.127)是患者心源性死亡的中医危险因�
- 孙聪戴国华高武霖管慧任丽丽李润民刘鑫李珏赵泽鹏付浩然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后因素阳虚证
-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112例ADHF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心源性死亡发生状况,并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心源性死亡组和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D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112例ADHF患者中有17例发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为15.18%;发生心源性死亡组碎裂QRS波导联数、LVEF及血清CRP水平情况与未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碎裂QRS波导联数较多、LVEF≤50%、血清CRP水平高均是AD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碎裂QRS波导联数较多、LVEF≤50%、血清CRP水平高均是ADHF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
- 陈艳王皓李松森潘光杰
-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C-反应蛋白
相关作者
- 戴国华

- 作品数:116被引量:74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队列研究 心肌梗死
- 张金盈

- 作品数:272被引量:1,274H指数:1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田慧

- 作品数:450被引量:4,94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 老年人 代谢综合征 老年 2型糖尿病
- 肖靖

- 作品数:20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低血糖 老年人 高胰岛素血症 心源性死亡 老年患者
- 钟文雯

- 作品数:43被引量:22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高血糖 代谢综合征 老年 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