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0篇“ 心理复原力“的相关文章
乘风破浪——初中生心理复原提升心理活动课
2024年
【活动理念】心理复原(又称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通常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时能够良好地适应,从困难经历中恢复过来甚至反弹的能心理复原较高的个体能够有效应对压和困难情境,因此提升学生心理复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心理复原的培养方面,国际心理复原研究计划(T h 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Project)提出了“I am”“I have”“I can”策略(简称3I策略)。其中,“I am”指个体的内部量,即自己有哪些优势或品质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I have”指当身处压或逆境时的外部支持量,即有哪些外部的资源可以为自己提供帮助。
谢俊杰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优势资源初中生
交通建设公司员工心理复原对压知觉及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
2024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某交通建设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健康和压知觉与心理复原的关系,为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6—12月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某交通建设公司451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情况问卷、90项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简明心理弹性量表(10-item conne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中文版压知觉量表(chinese 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451名交通建设公司员工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44.75±50.35)分,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32.4%(146/451)。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龄的交通建设公司员工的压知觉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工龄的交通建设公司员工的心理复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工龄、婚姻状况的交通建设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员工压知觉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432~0.585,均P<0.01),心理复原与压知觉、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0.324~-0.698,均P<0.01)。压知觉和心理复原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3,P<0.01),单独解释心理健康变异的2%(ΔR^(2)=0.02),说明心理复原在压知觉与心理健康关系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芜湖市某交通建设公司员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困扰,压知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复原低的员工在压知觉水平增高时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差。可通过帮助员工更好的应对知觉到的压及提升自身的心理复原水平,改善交通建设公司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范佳丽刘新民黄龙王燕余剑飞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复原力
四川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心理复原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心理复原与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儿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7—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健康量表、心理复原量表、睡眠质量量表对四川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274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74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得分为(12.12±3.95)分,心理复原得分为(85.98±21.86)分,睡眠质量得分为(8.45±4.78)分,其中224名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5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是否轮值夜班、是否有躯体性疼痛、运动锻炼频率等特征的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儿科工作年限、是否有躯体性疼痛、运动锻炼频率等特征的儿科护士心理复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儿科工作年限、职称、是否轮值夜班、是否有躯体性疼痛、运动锻炼频率等特征的儿科护士睡眠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健康、心理复原与睡眠质量得分均呈负相关(r>0,P<0.05),心理健康与心理复原得分呈正相关(r>0,P<0.05)。年龄、婚姻状况、是否轮值夜班、是否有职业性躯体疼痛、运动锻炼频率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复原均是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70.7%。结论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睡眠质量问题突出,其中心理健康和心理复原是其保护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身心状况,以促进医疗卫生人资源健康发展。
张欣张艳
关键词:儿科护士睡眠质量心理复原力
知觉压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知觉压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量表、大学生复原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呈显著负相关;②知觉压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但能通过3条间接路径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心理复原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复原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心理复原和抑郁在知觉压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吴才智马娜黄婷婷黄婷婷任志洪任志洪
关键词:心理复原力抑郁自杀意念大学生
早期胃癌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心理复原与应对方式链式中介效应
2024年
目的:分析心理复原与应对方式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复原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问卷简化版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对254例早期胃癌ESD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254例早期胃癌ESD后患者PTSD评分(45.63±7.52)分、疾病进展恐惧评分(34.85±5.67)分、心理复原评分(41.35±6.27)分、应对方式评分(51.39±6.42);②PTSD与疾病进展恐惧呈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应对方式均呈负相关(P<0.05);③早期胃癌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PTSD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9.18%,其中心理复原的中介效应占20.94%,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13.45%,心理复原-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占4.79%。结论:心理复原与应对方式在疾病进展恐惧与PTSD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疾病进展恐惧可以通过调节心理复原与应对方式间接影响PTSD。
杨雯张洁李雁飞
关键词:早期胃癌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复原力
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复原处于中等水平,良好的心理复原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心理复原的概念、评估工具等。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的影响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水平,临床上对此可给予电话随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干预措施。建议未来开展冠心病患者心理复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健康结局关系的研究,以期为构建系统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寇小康孟海英李转珍刘柳王彩香冯珊珊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复原力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健康知识
儿童恶性肿瘤照护者心理复原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2024年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是5至14岁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手术、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的进步,儿童癌症的5年生存率增加了83.9%。虽然儿童癌症的治疗结果有了显著改善,但对儿童及其家庭来说,接受癌症诊断仍然是一个困难的经历,这需要重新调整家庭成员的角色。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都是消极的。根据之前的研究,患有癌症的儿童的家庭在癌症诊断和治疗后表现出更大的信心、更强的心理成熟度和更多的同理心,这种品质学者们称为心理复原(resilience)。本研究对儿童恶性肿瘤照护者心理复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儿童癌症的护理提供借鉴。
丁丽娜舒丽丽王爱萍江晶晶
关键词:儿童恶性肿瘤心理复原力
授权赋能教育联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心理复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权赋能教育联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心理复原、癌因性疲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20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22年1-6月入院,101例)、干预组(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院,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授权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康复指标、中文版心理复原量表(C-CDRISC)评分、中文版癌症疲乏量表(C-CFS)评分、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C-MCMQ)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干预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C-CDRISC评分中的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评分、C-MCMQ中的面对评分及GSES评分、SF-36评分明显增高,且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CFS评分中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评分及屈服及回避评分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结论:授权赋能教育联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中,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康复时间、提高心理复原、改善癌因性疲乏和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丽张紫娟李悦
关键词:胃癌癌因性疲乏
癌症复发恐惧感对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一项基于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的链式中介模型
2024年
目的:探讨癌症复发恐惧感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希望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成都上锦南府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R-Q-SF)、Herth希望指数(HHI)量表、心理复原量表(CD-RISC)、女性癌症幸存者自我倡权(FSACS)量表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展开调查,应用SPSS 26.0软件中Process插件与Bootstrap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并检验。结果:FOR-Q-SF得分为20~46分,HHI量表得分为18~36分,CD-RISC得分为35~87分,FSACS得分为33~9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癌症复发恐惧感、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为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CD-RISC得分、FSACS量表得分、HHI量表得分与癌症复发恐惧感呈负相关(P<0.05);CD-RISC得分、FSACS量表得分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癌症复发恐惧感可反向预测乳腺癌围术期希望水平,也可通过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正向预测围术期希望水平,还可以通过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围术期希望水平;总中介效应量为55.91%,其中链式中介效应量为12.46%。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癌症复发恐惧感水平越高,其希望水平越低,心理复原、自我倡权能在癌症复发恐惧感与希望水平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吴文娟刘嘉斌刘娟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复原力
高中生数学认知负荷与心理复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侯连红

相关作者

雷鸣
作品数:48被引量:291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心理复原力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贫困 心理健康教育
戴艳
作品数:53被引量:3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心理复原力 贫困大学生 复原力 心理健康 创伤后应激障碍
张庆林
作品数:521被引量:3,838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事件相关电位 ERP研究 顿悟 ERP 脑机制
李仁莉
作品数:9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
研究主题:创伤后成长 心理复原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学生 地震灾区
邹锦慧
作品数:138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人体解剖学 护理专业 主观幸福感 解剖学 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