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79篇“ 心理干预措施“的相关文章
- 护士职业倦怠测评工具及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较为普遍,且是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对于护士职业倦怠的测评尤为必要,而且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本文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的测评工具、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心理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我国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干预策略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吴淑君冯伟杰
-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测评工具心理干预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
- 2024年
- 探讨对尿毒症血透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70名血透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的方式,探究组和一般组的病人数量相同,探究组采用心理干预,一般组则采用了传统的护理方式,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进行了比较。在治疗前,探究组的负性情感得分与一般组相比,没有任何的差别(P>0.05),而在治疗后,探究组的负性情感得分比一般组要低,具有显著的可比性(P<0.05)。在治疗之前,探究组的生命质量得分与一般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而在护理结束后,探究组的生存品质得分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 尿毒症血透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宗琰智
- 关键词:尿毒症护理心理干预血液透析
- 儿科护理中的心理干预措施分析
- 2024年
- 在儿科护理中,除了对患儿的生理疾病进行治疗和护理外,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儿科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和家长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剖析患儿及家长面临的心理问题,并详细探究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其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目前儿科护理心理干预实践中存在的难点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预测与建议。通过全面了解并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有望提升儿科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减轻家长负担,并推动我国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向更人性化、全方位关怀的方向发展。
- 李小红
- 关键词:儿科护理心理干预
-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译丛 团体治疗中的101项心理干预措施 第2版
-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作品,一部集合了101项创造性心理干预措施的团体治疗案头书。一批享誉国际的权威专家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团体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及难题,并从更广泛的范围去审视那些常常在团体中出现而有时却疏于处理的实例。...
- (美)斯科特·西蒙·费尔编
- 关键词:集体心理治疗
- 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心理痛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构建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并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痛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组建医护管理团队,循证构建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6例、腹腔镜肝切除30例、开腹肝切除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8例。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指导,实验组给予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干预后1、3、6个月的心理痛苦程度及免疫功能状态。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时、干预后1、3、6个月的心理痛苦评分[实验组:(6.53±1.54)分、(3.66±1.12)分、(2.13±0.94)分、(0.87±0.70)分;对照组:(6.16±1.46)分、(4.45±1.11)分、(3.95±1.09)分、(2.26±0.86)分],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理痛苦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1、3、6个月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入院时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S-ABC框架的系统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康复,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的。
- 张英杨凤霞郭敬张庆玲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系统心理干预心理痛苦
- 青少年1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 2023年
-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糖尿病,也知道一些糖尿病的危害。临床上将糖尿病分成两种,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有疾病,其实不然,1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是青少年。如果青少年得了1型糖尿病,不仅会给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给予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以降低糖尿病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及学习、生活的影响,使青少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 李建荣
- 关键词:1型糖尿病高发人群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青少年中老年人
- 自杀倾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措施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依靠药物无法满足有自杀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杂的健康、家庭及社会需求。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并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团体心理干预、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等一系列健康干预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升。
- 尉建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杀心理干预
- 胎儿抚触心理干预措施对减低肥胖分娩产妇焦虑水平的护理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胎儿抚触心理干预对减低肥胖分娩产妇焦虑水平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月芦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13~20周肥胖孕妇60例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开展胎儿抚触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开展常规护理。对比2组第1次产检时、入院时、分娩后的焦虑评分,宫口全开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及自然分娩率等。结果 2组孕妇第1次产检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分娩后观察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口全开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7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P<0.05)。护理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胎儿抚触心理干预能提高肥胖产妇适应能力,可使产妇减轻焦虑,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自然分娩,满意度高。
- 蔡文星
- 关键词:肥胖产妇心理干预焦虑水平自然分娩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医护人员团体心理干预措施分析
- 2022年
- 探究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中采取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选94例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随机分两组,每组47例,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团体心理干预。结果 SAS、SDS评分以及CSQ评分护理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SAS评分、SDS评分以及自责、退避、幻想评分护理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对比,实验组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中采取团体心理干预可以很好的改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心理问题,提升医疗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马晓宁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心理状态团体心理干预
-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医务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医务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对我市创伤后应激障碍医务人员进行了临床对照实验研究,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医务人员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45例)和试验组(心理干预45例),比较2组医护人员干预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3个维度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6个维度评分、症状自评量表3个维度评分、社会支持量表3个维度评分以及应对方式量表6个维度评分的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组医护人员干预前后创伤再体验、麻木和回避、警觉性增高、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躯体化症状、忧郁、焦虑、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的创伤再体验(2.26±0.24与2.56±0.31)、麻木和回避(1.92±0.26与2.43±0.37)、警觉性增高(2.01±0.26与2.67±0.33)、睡眠质量(1.20±1.14与1.74±0.28)、入睡时间(1.05±0.17与1.83±0.29)、睡眠时间(0.86±0.08与1.54±0.19)、睡眠效率(1.14±0.20与1.53±0.29)、催眠药物(0.15±0.03与0.18±0.04)、日间功能障碍(1.50±0.42与1.78±0.40)、躯体化症状(1.34±0.18与1.97±0.26)、忧郁(1.21±0.25与1.58±0.37)、焦虑(1.26±0.14与1.83±0.21)、客观支持(12.4±1.0与13.4±1.4)、主观支持(5.2±0.5与6.9±0.8)、对支持的利用率(4.6±1.0与5.8±1.2)、解决问题(5.0±1.1与6.2±1.4)、合理化(5.0±1.2与5.2±1.3)、求助(3.8±0.7与4.9±0.9)、自责(3.8±0.5与4.3±0.6)、幻想(3.4±0.6与4.0±1.0)和退避(3.0±0.4与3.6±0.8)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比于常规干预而言,心理干预措施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医务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可明显改善。
- 阮莉莉薛冰付会威
- 关键词:医务人员危机干预
相关作者
- 郑晓龙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被引量:8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 研究主题:心理干预措施 围手术期 干预 护理 母乳喂养
- 卞兆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83被引量:1,307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
- 研究主题:随机对照试验 循证医学 CONSORT 中医药 组合药物
- 任善玲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9被引量:2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脑血管病 癫痫 中风 预后 干预措施
- 杨旭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研究主题:艾滋病 干预措施 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措施 主要心理问题
- 陈耀龙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76被引量:5,923H指数:3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循证 中西医结合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