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19 篇“ 心跳骤停 “的相关文章
嗜铬细胞瘤相关心跳 骤 停 1例 2024年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C)是罕见的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数(85%~90%)PCC位于肾上腺,而其余10%~15%位于肾上腺外,其临床表现主要因肿瘤不适当释放儿茶酚胺所致。儿茶酚胺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但PCC持续或间断地释放过量的儿茶酚胺则可导致机体功能紊乱[1,2]。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气促伴呼吸心跳 骤 停 1小时”经急诊心肺复苏成功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61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222/129mmHg,外周循环差,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61次/分,律齐。 黄旭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心跳骤停 儿茶酚胺 中医针灸对心跳 骤 停 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在心跳 骤 停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80例心跳 骤 停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术进行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结果;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有效患者的自主呼吸、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心脏复跳时间,心肺复苏后基本生命体征、指脉氧,血清IL-6、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心肺复苏有效率分别为85.00%、87.50%,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心肺复苏有效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脏复跳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有效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7.86±6.71)min短于对照组的(56.24±7.52)min(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有效患者复苏后收缩压(87.64±11.08)mm Hg(1 mm Hg=0.133 kPa)较对照组的(79.63±10.32)mm Hg高(P<0.05);两组心肺复苏有效患者复苏后体温、脉搏、呼吸频率、指脉氧比较无差异(P>0.05)。抢救成功后即时,两组血清IL-6、IL-1β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抢救成功后3 d,观察组血清IL-6(87.29±10.54)ng/L、IL-1β(57.12±8.67)ng/L低于对照组的(99.30±12.73)、(70.63±10.29)ng/L(P<0.05)。结论针对心跳 骤 停 患者,在心肺复苏术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自主循环恢复,效果确切。 王静关键词:中医 针灸 心肺复苏 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急诊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 2024年 通过汇总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多个因素,旨在通过原因分析来提高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的抢救效率。方法 在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的时间段内,挑选出279例呼吸骤 停 患者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分析采用回顾法。按照抢救结果来进行分组,最终划分为两个组别,即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211例。通过组间对比来探讨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279例患者的分析结果如下:抢救成功率为23.37%。对比两个组别之间差异可知,影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伴心源性病变、院外复苏情况等。结论 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可知,影响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急诊心肺复苏的因素多种多样,要想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临床可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陆仲炎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 影响因素 院内心跳 骤 停 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院内心跳 骤 停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9月收住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HCA患者ROSC且住院≥24 h,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及ROSC后24 h内最初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酸碱度(PH)、血乳酸(Lac)、白蛋白,计算NLR。比较两组指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进一步评估NLR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7例,存活组47例,死亡组90例,死亡率为65.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体外膜肺氧合使用率、心源性、电除颤及肾上腺素(>5 mg)、WB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心肺复苏时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APACHEⅡ、Lac明显升高,而淋巴细胞绝对值、PH、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APACHEⅡ、复苏时间、白蛋白均是RO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与APACHEⅡ预测价值相当,其次为复苏时间、白蛋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37、0.774、0.696,当截断值分别为6.16、24.5、18.0、31.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和75.6%、77.8%和77.2%、96.7%和53.2%、76.6%和65.6%,且NLR联合复苏时间时AUC更高,为0.8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3.0%。结论:对ROSC的IHCA患者预后NLR与APACHEⅡ的预测价值相当,且NLR简单、经济,联合复苏时间预 杨晶 段文慧 王芳 王玮玮 王杨周 成亚东关键词: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一种对呼吸心跳 骤 停 救治流程进行质控检查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呼吸心跳 骤 停 救治流程进行质控检查的方法,涉及呼吸心跳 骤 停 救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规范标准流程配置定义;S2、实际执行救治流程解析处理;S3、流程路径和相关规则的比对;S4、结果输出:基于流... 朱海燕 任学文 王英婵 王猛 丁新焕 黄晶晶 马唯一 梁彦超 郑智先 胡世超 刘小红 孔翔天呼吸心跳 骤 停 行CPR抢救成功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2024年 查看呼吸心跳 骤 停 的人群在实施心肺复苏(CPR)抢救后的成功情况,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管理的对策。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时间段我院急诊科中通过使用CPR而抢救回来的呼吸以及心脏都骤 停 的患者100例,观察100例患者的具体病历,我们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来寻找影响CPR成功抢救患者的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当中,经过CPR抢救后成功的有40例,成功的概率为40.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抢救开始的时间、肾上腺素使用的多少、电除颤的使用以及护理工作的实施状况等会对CPR是否能成功抢救心脏骤 停 的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结论 对于一些呼吸以及心脏都出现骤 停 的患者在为她们进行CPR抢救的时候,会受到一些不同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要对此引起重视,尽早的为患者实施CPR,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此来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 王晶晶关键词:呼吸心脏骤停 CPR 抢救成功率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在院前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在院前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22年1-9月120急救指挥常规调度下的院前救治的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对照组,另在2023年1-9月急救指挥调度中应用MPDS后院前救治的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及呼救者对急救指挥调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是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观察组呼救者对急救指挥调度的满意度是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MPDS在院前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此类病人的复苏成功率和呼救者对急救调度指挥的满意度. 黄丽保 刘菁 颜丽婷 洪建芳 胡远扬 许月玲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 急救效果 “标准化+一体化”双模式护理管理在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一体化”双模式护理管理在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优化整体护理质量。方法:于2020年至2023年间,在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院内发生RCA且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共350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75)和对照组(n=175)。实验组采用“标准化+一体化”双模式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0天的随访。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一体化”双模式护理管理在RCA患者救治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实施。 冯玉彩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 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比较 2024年 探讨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临床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期限为2017年1月-2023年11月,分为两组,对照组: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研究组: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临床指标、复苏指标及不良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一次性通气成功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SaO2水平高(P<0.05),构建通气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在患者的院前急救当中,球囊比气管插管的辅助呼吸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 黄利军关键词:球囊 气管插管 呼吸心跳骤停 院前急救 高压氧联合人工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人工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6月期间上海天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单纯应用人工CPR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增用高压氧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PR治疗相关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评分、血压、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_(2))、血乳酸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aEEG评分依次为(9.31±0.66)分、(4.35±0.56)分,高于对照组的(8.85±0.62)分、(3.98±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2.321,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PaO_(2)、S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呼吸心跳 骤 停 患者应用人工CPR过程中,增用高压氧能够影响患者的GCS评分、aEEG评分,促进PaO_(2)、SaO_(2)指标的升高,并可降低血乳酸水平,对心脑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宋玲 覃健凤 安家科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高压氧 缺血性损伤
相关作者
杨兴易 作品数:348 被引量:3,209 H指数:3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后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机械通气 张兵 作品数:53 被引量:226 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硫化氢 心跳骤停复苏 血脑屏障 心跳骤停 脑保护作用 钱素云 作品数:795 被引量:3,668 H指数:2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PICU 脓毒症 PEDIATRIC 直通车 黄子通 作品数:354 被引量:1,617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流行病学分析 院前急救 乌司他丁 李志辉 作品数:27 被引量:84 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白金十分钟 META分析 心跳骤停患者 院前 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