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7篇“ 战国秦汉时期“的相关文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另类”乐钟
2024年
两周时期,青铜乐钟是乐钟体系里的主流,围绕其制作工艺、形制特征、编列组合、摆放情形、音列结构等,学术界展开了大量研究。或许是由于“登场”的时间过晚,对于战国时期才兴起的木质乐钟、铅质乐钟、玉质乐钟、陶瓷乐钟,与青铜乐钟相比,研究成果就不多了。
钟焌峰(文/图)刘太远(文/图)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形制特征战国时期青铜乐钟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村落结构
2024年
对于战国秦汉时代的村落形态,学界一直未有统一认识。相当一个时期,以日本学者宫崎市定为代表的“都市国家说”有着较大影响力。他认为,自文明形成至汉代,中国古代国家一直是都市国家,“远离城郭的空地几乎没有居人”至汉代,这种结构才开始瓦解,出现了都市之外的村落。十余年来,多数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有部分学者认可“都市国家说”认为自然村落是战国以后陆续出现的;也有学者认为自文明形成以来,自然村落一直是较为普遍的存在。
马新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村落形态城郭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
2024年
广西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瓿可分为三足瓿、平底瓿、小瓿三类,这三类陶瓿代表的文化因素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越文化特征,应是一种“越式”器物。陶瓿这一器物在广西的出现,反映了古越族内部的文化交流及广西地区与东南沿海一带的文化互动,而陶瓿的消失则是汉越民族融合在物质层面的具体体现。
朱颖健陈洪波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越文化
云贵高原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剑鞘的考察
2024年
在云贵高原出土的“西南夷”青铜文化遗存中,不仅可见数量惊人且类型多样的铜剑和铜柄铁剑,而且经常发现与之配套使用的剑具,其中就包括各种剑鞘及剑鞘部件。这些剑鞘及剑鞘部件多为青铜和金银质地,竹木、皮革、织物等有机材料虽偶有发现,但因腐蚀严重,保存下来的很少。金银质地者以鞘面上的片饰居多,主要出自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的少数大墓中,使用者当为滇王或滇人上层贵族。
杨鑫杨勇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西南夷
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镀锡铜器及相关问题
2024年
西南夷地区镀锡铜器的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至东汉早期,采用热镀锡技术,为冉駹、徙、筰、滇、靡莫等土著族群使用。同类技术在巴蜀地区的年代更早,且存续长、自成体系,应为西南夷地区镀锡技术的源头。荥经一带与徙、筰等族群杂处的蜀人,应为传播镀锡铜器及技术的中介,传播路线与汉武帝时期西夷道基本重合。
曾宇杨硕李映福
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
基于战国秦汉时期楚地漆器文创产品叙事性研究——以补妆包设计为例
2024年
战国秦汉时期楚地的漆器日常用具为对象,探讨了其文创产品的叙事设计方法与实践。结合对文创产品与叙事设计内核与内容调研分析,提出将文创产品叙事设计分为艺术特征分析与设计实践两大模块。收集战国秦汉楚地漆器日常用具样本,通过图像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与文献研究法,从工艺特征、器型特征、纹饰特征3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具有制作工艺精美繁复、器型尺寸人机适用、装饰纹样抽象对比的特征。以叙事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将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分为文创前期调研、确定叙事对象、构建叙事结构、转化叙事语言4个部分。以户外补妆包设计为例,将以女性为主的汉服爱好者作为目标用户,让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行为成为故事叙述的主要形式,实现叙事目的。
陈心怡戴浩天张智艳
战国秦汉时期“贬屈论”的嬗变谱系与价值维度——兼论“文”“儒”相分视阈中的屈赋评价
2024年
战国秦汉时代,“贬屈论”成为当时士人评价屈原与楚辞的一种重要倾向,其内涵经历了质疑屈原立身处世之道到否定其人格和文学的发展嬗变,折射出由战国时代“游士”文化的多元思想逐渐过渡到两汉“大一统”观念下尊经价值确立的历史趋势。特别是东汉中期之后儒学思想演变成为经学正统,屈原作为“文人”传统的早期代表,其狂狷个性不容于儒学推崇“君子”人格的尊经价值,而楚辞奇美瑰丽的审美风格也不符合儒学文质彬彬的中和规范,这成为楚辞在此后长期受到儒学尊经正统文学观贬斥的文化根源。究其实质,“贬屈论”彰显出战国秦汉时期屈原和楚辞影响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维度。纵观此后繁复纷纭的屈赋评价,东汉中期儒学尊经影响下“贬屈论”中所贬之内容,恰为高度褒扬屈原及其文学成就之处,这种历史的文化吊诡引人深思。因而,“贬屈论”是从与正统尊经儒学相异的角度更加凸显了屈原及楚辞文学的不朽价值,而魏晋以后“文”“儒”相分视域中的屈赋评价也与此密切相关,这对于深刻理解屈原的人格精神、文学成就以及我国文艺精神的总体性特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伟
关键词:战国秦汉
战国秦汉时期邯郸研究
战国秦汉时期的邯郸,地域范围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的大部分地区。邯郸在战国秦汉时代的史籍中多次出现,是当时重要的城市之一。自战国到东汉末年,随着朝代更迭,邯郸的行政建置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战国早期,邯郸是晋国重要的县邑。...
孙晓豪
关键词:战国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村落结构
2023年
战国秦汉之村落由早期村落演化而来,但无论是村落空间结构、社会结构还是信仰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早期村落所失去的重心得以重构,被剥夺的功能不断补充。战国秦汉村落既是“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的居住共同体,又是“守望相助,百姓亲睦”的生活共同体,还是“四邻并结”“倾盖社场”的信仰共同体。与之同时,村落也被纳入自上而下的王朝组织体系中。作为自然聚落的村落基本被乡里组织覆盖,成为乡里体系的地理空间载体,村落的自然属性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因而,战国秦汉村落无法构成欧洲中世纪式的村落自治共同体,其实质是王朝行政体系中的基层地缘行政组织与村落共同体的复合体。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基因构成,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新
关键词:战国秦汉空间结构
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青铜扣饰研究
青铜扣饰是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地区土著族群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随葬品之一,不仅出土数量丰富,形制构造也极为精致美观,是土著族群内部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首先,根据对青铜扣饰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境的分析,总结了扣饰的分布规律和使用者...
张自然
关键词:青铜扣饰战国秦汉时期云贵高原民族交流

相关作者

王绍东
作品数:108被引量:172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游牧民族 秦始皇 匈奴 农耕民族 战国秦汉时期
张弘
作品数:51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研究主题:战国秦汉时期 商人 秦汉时期 汉代 述论
杨勇
作品数:32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主题:墓地 出土 西南夷 汉代 西汉
张如青
作品数:156被引量:1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简帛 出土文献 《永乐大典》 出土简帛 出土
朱宏斌
作品数:117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农民职业教育 秦汉时期 本土化 秦汉 农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