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篇“ 技术吸纳能力“的相关文章
- 农户资源禀赋对其数字技术吸纳能力影响研究 ——以贵州省数字乡村试点县为例
- 范永慧
- 基于创新生态视角的区域技术吸纳能力研究
-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创新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技术吸纳作为创新的中间环节,其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区域技术吸纳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区域技术吸纳能力作为研究对...
- 梁苏丹
- 关键词:区域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 2013年
- 阐明IT吸纳能力的概念和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IT吸纳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知识存量、IT管理、IT文化、IT基础设施;进一步分析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这四个要素正好对应着组织能力的四个层次:文化层、认知层、行为层、物理层,IT文化是吸纳能力的核心。
- 余翠玲施莹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
-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及其测量工具研究
- 2012年
- 将吸纳能力应用到信息技术(IT)背景,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剖析IT吸纳能力的结构,将其划分为采纳能力、实施能力、融合能力三个维度,并开发出一套针对这三个维度的测度量表,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强的信度和效度,从而确定了IT吸纳能力的测量工具。
- 余翠玲毕婷施莹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
-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对信息系统成功的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提出信息技术(IT)吸纳能力的概念,指出IT吸纳能力是促进信息系统(IS)成功的重要因素。将IT吸纳能力划分为采纳能力、实施能力和融合能力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它们对IS成功的作用机理。利用16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对Is成功都有正向影响,但各自的作用机理不同,并证明了IT融合能力对Is成功的影响力比采纳能力、实施能力大。结论说明企业要充分重视IT采纳和实施后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组织融合的问题。
- 余翠玲陈太博施莹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
- 吉林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基于余翠玲提出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三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及原有模型的不足,提出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地区、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了信息技术咨询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特殊影响。
- 张研王磊毕新华苏婉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因素中小企业
- 政府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及提升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吸纳情况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吸纳的分析入手,分别从G2G、G2E和G2I三个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提升政府信息技术的吸纳能力的措施。
- 高歌王天勇刘国亮胡丹
-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技术技术壁垒
- 政府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研究
- 2011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的特征与趋势,提出云计算可以在政府信息技术吸纳领域中应用的观点,对信息技术吸纳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吸纳从技术类型和采纳主体进行了重新分类,从“过程/能力观”对政府信息吸纳过程进行探讨.将政府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分为认知、采纳和整合三部分,并在其中引入“知识库”的概念。本文指出政府的意志和落实情况是制约信息技术吸纳的关键因素,最后从人员和技术两个角度提出提升政府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方法。
- 胡丹王政伟
- 关键词:信息技术云计算吸纳能力
-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剖析IT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深入分析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14个假设,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假设都得到验证。揭示出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各自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造成企业IT吸纳能力差异的原因。
- 余翠玲毕婷施莹吴潇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影响因素
- 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演化机理及过程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为探讨如何提升组织的信息技术(IT)吸纳能力,必须明确其演化机理及过程。首先构建出IT吸纳能力的演化机理模型,指出IT吸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战略匹配-实现、实践学习循环与惯例学习、能力学习循环的交互作用下进行的。进而提出IT吸纳能力演化过程模型,指出IT吸纳能力的演化是在IT文化的引导下围绕生成变异、内部选择、保留三个阶段的循环进行,它实际上是组织学习的过程。
- 毕新华余翠玲齐晓云
-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能力
相关作者
- 张克让

- 作品数:26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后发优势 欠发达地区 技术吸纳能力 产业集群
- 邵璀菊

- 作品数:49被引量:118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大学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黄家周

- 作品数:24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财经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民族地区 大学生 文化建设
- 高歌

- 作品数:16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电子政务 政府信息资源 医学生信息素养 医学生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 王静

- 作品数:6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贫困地区 生产技术 茶农 环境友好型 集体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