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7篇“ 技术观“的相关文章
从“自我”到“他者”:基于数字技术的理论反思
2024年
以自我为中心是从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不变的实质。然而数字技术在逻辑上的先天缺陷和弱可控性,并无法支撑人类实现自我中心的愿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技术下发展的数字技术,不仅使人类社会陷入新的自由危机,而且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以自我为中心的数字技术,因其排除他者而舍弃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因而人类也会被此种霸权性的技术所反噬。为了走出当前数字技术的困境,一方面应加强对以自我为中心数字技术负面效应的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并反思该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他者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配合制度建构,积极构建一种走向他者的数字技术
胡良沛
关键词:数字技术技术观自我他者
农业技术异化与后现代农业技术的建构
2024年
伴随着工业文明而生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大了农业经济再生产与农业自然再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矛盾的根源在于农业技术异化。后现代农业是从技术哲学层面上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反思。立足于关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代农业时代背景,重新思考现代农业技术异化及其影响,构建后现代农业技术,以期弱化农业技术异化,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
李繁荣许继红
关键词:农业技术异化后现代技术观
基于马克思科学技术视角的人工智能发展探析
2024年
从马克思科学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阐述人工智能和马克思科学技术的概念、属性和指导意义。随后探讨人工智能对马克思科学技术的确证,分析人工智能在马克思科学技术中的实践、动力和异化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马克思科学技术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点,强调应规制人工智能的异化倾向,建构和谐共生的人机关系。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展望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人工智能朝着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实现科技与人类共同繁荣的未来。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s deep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view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rstly, the concepts and meanings of AI and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elaborated, and then the corroboration of AI to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xplored. The impact of AI in terms of practice, dynamics, and alienation in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alyz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Marx’s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s the development of AI,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alienation tendency of AI should be regulate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human-machine relationship. By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future outlook of the development of AI, the whole society is called upon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guide AI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mankind, and to realize a future whe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nkind can prosper together.
王怀洋牛皓然蒙乾汝陈奕培
关键词:人工智能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2024年
技术工具论是一种社会大众广为接受的技术,也是当前教育中的主流技术。工具论是主客二元认识论的产物,它强调技术功能,把技术看作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但忽视了人和教育情境的因素。技术工具论的膨胀会消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引发教育活动的程序化,导致教育技术应用的低效。哲学研究范式的实践转向产生了新的技术,实践理论阐述了人的实践具有日常性、关系性、过程性和微性的特征,并能揭示教育技术“实际上是怎么样的”。教育技术实践有助于我们展示“人—技术—教育”的教育技术关系,以及情境化、动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从而能打开教育技术实践的黑箱。教育技术实践能助力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转变,关注微层面的教育技术活动,打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从而赋能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探索中国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安涛朱守业
关键词:技术观工具论教育技术
应对数字技术冲击的建筑技术
2024年
该文通过梳理不同学者看待数字技术的多重视野,分析数字技术的媒介属性与建筑新形式的关系,探讨当代建筑与历史项目语境下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应对数字技术对建筑学科的冲击提出了三点策略——平衡技术手段和形式美学、平衡批判性操作和历史距离、多种媒介合作共存。
王路
关键词:数字技术技术观
对女性生殖技术的女性主义反思——基于海德格尔技术
2024年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将人预置为持存物,这种对人的异化在表面上模糊了性别边界,在内核上保留了性别极性。因此女性主义与现代技术的共谋、“共存”要同时从“人”和“女性”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与重构,而女性生殖技术领域恰是最具典型性和最尖锐化的研究选择之一。本文尽可能详尽地讨论了女性生殖技术各阶段发展成果及其存在的性别层面问题,揭露促使女性生殖技术发展至今的庞大意识之网,并进一步对女性生殖技术做女性主义反思,厘清难疑,提出警示,呼吁女性保持警觉、争取权利。
叶珊
关键词:女性主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马克思人道主义科学技术研究
马克思站在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上,对科学技术及其资本主义应用展开了深入批判,并阐明了科学技术在扬弃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人道主义科学技术。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欧洲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资产阶级通...
于萍
关键词:人道主义科学技术观
新旅游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技术被引量:2
2024年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旅游行业,特别是在新旅游视域下给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也迎来了难得的新发展机遇。本文在比较分析全国高职院校名称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职业、旅游、旅游业、旅游职业、新旅游视域、技术等基本概念,创新提出了高职院校要强化“技术”,迎接“元旅游”的概念,并从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三个层次分别分析了应面对的转变,提出了以念转变强化“技术”、以技术保障推动“智慧化”、以机制建设实现“可持续”、以协同发展共建“新模式”、以素养提升培养“新方式”、以教革创新保持“新活力”的“六以”发展策略。
许新国李文斌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术观
技术义肢·知觉后勤·速度中心:维利里奥电影技术
2024年
维利里奥常从技术维度思考电影的美学内涵,并关注到电影技术与人的关系,即电影如何综合运用技术询唤人的情感。维利里奥笔下的电影不仅融汇了各种技术,而且还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施以知觉力量。在此基础上,维利里奥进一步论述了电影的核心问题——速度,并将“速度”置于现象学维度上加以探讨。
邓婷婷
关键词:电影
基因编辑技术的人文审视——基于马克思技术的人学向度
2024年
作为现代生命技术领域的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发明,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改写人类基因,这对当代人与技术关系提出了新课题。技术构成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分支,马克思在对技术的阐发中揭示了技术与人的存在方式、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联结关系,使得技术呈现鲜明的人学向度。从马克思技术的人学向度审视基因编辑技术,需要分析基因编辑技术与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生存境遇的新状况,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引发的人文挑战提出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理路在于追求和谐共生、克服技术异化、协调人技关系3个维度,进而得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技术价值旨归。
吕芳
关键词:人学向度科技伦理

相关作者

苏振锋
作品数:52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科学发展观 技术观 演进 民族地区 可持续发展
侯大银
作品数:134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互联网周刊》编辑部
研究主题:互联网 信息产业 腾讯 网站 网易
翟淑君
作品数:35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技术观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创新型国家 科技强国
陈凡
作品数:394被引量:1,89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
研究主题:技术哲学 STS 技术创新 哲学研究 伦理
颜士刚
作品数:58被引量:35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 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