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070篇“ 投资者“的相关文章
- 混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 2025年
-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新一轮国企混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公司为例,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对企业的影响路径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后,企业不仅能够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综合能力,同时还促进企业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当地建筑业转型升级。
- 蔡玉标
- 关键词:国企改革战略投资者公司治理
- 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激励的市值管理效果研究——基于价值创造及价值实现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国务院国资委及证监会一致认可并鼓励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文章利用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及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及价值回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市值管理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实施股权激励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作用,国资委2014年发布的鼓励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若干意见”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稳健性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具有较强持续性,而对价值实现水平的影响时间较短。研究结果支持我国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鼓励延长持股周期的动议,倡导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增强其市值管理效能。
- 赵世君赵方铭李盈盈朱锡峰
-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激励市值管理
- 媒体关注、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资金期限错配
- 2025年
- 为缓解企业债务“爆雷”背后的资金期限错配,文章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媒体关注、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资金期限错配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媒体关注能缓解企业资金期限错配,投资者情绪会抑制媒体关注对企业资金期限错配的缓解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媒体关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抑制管理层短视来降低企业资金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显示,媒体关注对企业资金期限错配的缓解作用在非负面媒体报道、长期借款占比低、非国有以及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缓解企业资金期限错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有助于降低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更好支撑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
- 尹林辉张靖婉
- 关键词:媒体关注投资者情绪融资约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2019年12月底,由美国暴发的新冠疫情传入中国,疫情对全球、全国的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全球股市也进入寒冬。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中,有超过九成的投资者属于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情绪反映与股票市场的涨跌息息相关。基于此,论文选取换手率、成交量、腾落比例、融资融券余额和百度搜索指数这5个单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同时选取相关指标构建疫情综合指标,并通过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考察二者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建议。
- 于慧佳
-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主成分分析VAR脉冲响应
- 尊重劳动者与保护投资者
- 2024年
- 尊重劳动者,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它对保护投资者是否同样有利,关系到这项要求能否得到自觉持续响应。以2013年至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尊重劳动者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当企业所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时,这种效应更显著。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创新投入和缓解投资不足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尊重劳动者与保护投资者的正向关系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自觉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保护投资者权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 姜一涵吴秋生
- 关键词:劳动收入份额投资者权益
- 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
- 2024年
-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2024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提出的未来五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首要的就是“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 刘宏振
-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资本国九条
- 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与金融稳定
- 2024年
- 以2012—2023年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披露的每半年度股票资产组合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具有较低的业绩敏感性、较低的股价同步性且与未来盈余正相关。第二,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下跌阶段,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股票价格下跌成反比,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换手率越低),越能缓解股票价格的下跌。这说明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能够显著地稳定金融市场。而在反弹阶段,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与股票价格反弹成正比,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换手率越低),越能促使股票价格的反弹,进而促进公司价值回归。第三,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稳定金融的机制在于有效地缓解了市场抛售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能够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有助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持股行为,这对促进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 王春袁晓婷
-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金融稳定股票型基金
- 中小投资者维权与审计意见决策
- 2019年底颁布并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专门在第六章新增加“投资者保护”的相关内容,强调了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不再要求IPO公司前三年必须达到规定的盈利水平,而要求公司必须获得...
- 江雅婧
- 商誉减值、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
- 2024年
- 商誉减值是一种普遍的金融风险,文章通过选择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和股价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商誉减值对股价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选取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回归模型。得出结论:商誉减值对公司的股票价格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商誉减值对股价的负面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时,商誉减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会减弱。文章丰富了公司治理领域内的研究,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 何佳明
- 关键词:商誉减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
- 共同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约风险
- 2024年
- 违约风险是公司其他风险的综合结果,对公司的正常运行有较大的威胁。共同机构投资者相较于普通机构投资者有激励也会采取较强的激励措施对其所持股公司进行监管,降低其所持股公司的违约风险。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违约风险。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也支持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违约风险这一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股票流动性更低、共同机构投资者在特定行业持股公司的数量越多和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更低时,共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越大。研究结论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具有启示意义。
- 陈胜蓝王璟
- 关键词:违约风险公司治理
相关作者
- 巴曙松

- 作品数:1,678被引量:10,058H指数:4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
- 马连福

- 作品数:126被引量:2,4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公司治理 投资者关系管理 上市公司 投资者关系 自主性治理
- 李心丹

- 作品数:195被引量:3,625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 投资者关系管理 股票市场
- 刘志远

- 作品数:160被引量:2,519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投资者情绪 企业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恶性增资
- 罗瑜

- 作品数:234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
- 研究主题:投资者 股市 行情 理财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