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相关文章
- 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儿童IgA血管炎肾炎1例
- 2024年
- 儿童血管炎以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较为多见,但儿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伴ANCA阳性的儿童IgA血管炎肾炎病例,患儿临床表现符合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血MPO⁃ANCA强阳性,肾组织病理表现以新月体肾小球肾炎为主,伴系膜区大量IgA沉积,经过糖皮质激素、利妥昔单抗及对症治疗后患儿病情缓解。该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血管炎肾损害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 汤芳萍陈伟李开为陈健
- 关键词:血管炎儿童
- 服用抗甲状腺药物Graves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与HLA-DRB1*09∶01基因多态性相关
- 2024年
- 目的调查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Graves病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CD18 rs235326、HLA-DRB1*09∶01、HLA-DQB1*03∶0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NC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Graves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并从中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血清ANCA阳性及阴性患者对上述基因位点进行测序。结果共有173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ANCA阳性患者42例(24.28%),ANCA阴性患者131例(75.72%)。ANCA阳性患者诊断后病程及服药疗程均显著较ANCA阴性组患者长(P<0.001)。在ANCA阳性患者中,71.43%患者均服用过甲巯咪唑及丙硫氧嘧啶,而在ANCA阴性组,66.41%患者仅服用甲巯咪唑(P<0.001)。各有24例ANCA阳性和25例阴性患者进行基因检测,CD18 rs235326基因多态性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HLA-DRB1*09∶01 rs17886918(P=0.005)、rs9269959(P=0.002)和HLA-DQB1*03∶01 rs1130399(P=0.016)、rs1140317(P=0.029)在2组间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HLA-DRB1*09∶01 rs17886918与血清ANCA阳性呈独立相关(P=0.005)。结论Graves病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期间出现ANCA阳性与更长的诊断后病程及服药疗程相关。位于HLA-DRB1*09∶01上的rs1788691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NCA阳性相关。
- 王佩青裴剑浩陈重陈红梅蓝颖茹李忠文傅晓莹赖水清张舒婷黄萍余琴谭少珍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基因多态性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
-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4年
-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 钭张琪杨华张彬娥张旭珍夏宜东金烈
- 关键词: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部感染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表达在儿童狼疮肾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ic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儿中疾病活动性以及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快速明确诊断,提供合理临床决策,规范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22年4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及重症监护室接受住院治疗的LN患儿170例,其中完成ANCA检查的患儿共93例,ANCA阳性有33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其余60例ANCA阴性患儿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SLEDAI评分、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LN患儿中最常见表现为蛋白尿(59.13%),其他常见表现依次为发热(48.38%)、水肿(39.78%)、血尿(34.4%);ANCA阳性患儿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患儿[ANCA阳性组肌酐(75.17±45.85)μmol/L;ANCA阴性组肌酐(55.63±41.78)μmol/L];ANCA阳性组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ANCA阴性组[(1.61±0.12)g比(1.02±0.38)g];ANCA阳性与ANCA阴性的LN患儿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补体、炎症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CA阳性组的患儿SLEDAI评分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SLEDAI评分平均数分别为15.62和11.78,P=0.033);ANCA阳性组生存率低于阴性组。结论ANCA阳性的LN患儿疾病活动性更强、基础肾功能更差、临床预后不良的可能性更大。
- 王菁李斌
- 关键词: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红斑狼疮狼疮肾炎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的资料,比较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的差异。比较ANCA不同血清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LN且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1304例,年龄14~76岁,男性240例,女性1064例,其中ANCA阳性LN患者80例(6.1%)。ANCA阳性LN患者中,55例(68.8%)为MPO-ANCA,14例(17.5%)为PR3-ANCA阳性,11例(13.8%)为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与ANCA阴性LN患者(分层抽样160例)比较,ANCA阳性LN患者血清肌酐[135.5(68.0,361.8)μmol/L比88.0(64.0,165.0)μmol/L,P=0.004]、血尿素氮[12.35(6.35,21.18)mmol/L比8.60(5.50,15.70)mmol/L,P=0.026]明显较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5.70(13.83,84.10)ml·min^(-1)·(1.73 m^(2))^(-1)比66.75(38.43,96.22)ml·min^(-1)·(1.73 m^(2))^(-1),P=0.001]明显较低。ANCA阳性LN患者的慢性指数高于ANCA阴性LN患者[3(2,7)比2(0,5),P=0.006]。MPO-ANCA阳性组、PR3-ANCA阳性组及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组之间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LN患者血红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血清肌酐最高(均P<0.05)。结论相比ANCA阴性LN患者,ANCA阳性LN患者肾功能较差,肾组织病理学慢性指数较高,尤其是MPO-ANCA及PR3-ANCA双阳性患者,这一亚群LN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监测和治疗。
- 赵思媛文景平王欣文琼李志坚陈崴陈雄辉
- 关键词: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狼疮肾炎病理学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 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 18例患者中, 男性12例, 女性6例, 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 余均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88.9%, 16/18)、贫血(72.2%, 13/18)、脾大(44.4%, 8/18)、心脏杂音(33.3%, 6/18)、关节痛(22.2%, 4/18)、肝损伤(22.2%, 4/18)、栓塞事件(16.7%, 3/18)、Osler结节(11.1%, 2/18)和肾功能不全(11.1%, 2/18)。83.3%(15/18)的患者ESR、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率50.0%(9/18), 链球菌(77.8%, 7/9)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有赘生物, 最常累及二尖瓣(66.7%, 12/18)和主动脉瓣(33.3%, 6/18)。2例患者被误诊为ANCA相关血管炎(AAV), 另1例最终确诊为以IE为首发表现的AAV患者。经积极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 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ANCA阳性的IE患者可出现类似于AAV的临床表现, 应高度警惕此类疾病, 避免误诊误治。
- 关文娟江东彬李伟丁艳霞张欣张丽娟刘升云
- 关键词: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
- 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抗肾小球基膜肾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抗肾小球基膜(GBM)肾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治疗的抗GBM肾炎患者,分析伴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与ANCA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92例抗GBM肾炎患者中,33例(17%)合并血清ANCA阳性,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其中2例同时合并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与ANCA阴性组相比,ANCA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偏高、女性占比多、血清白蛋白水平高(P<0.05),而24 h尿蛋白定量、抗GBM抗体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上除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较轻(P=0.027),两组无明显差异。ANCA阳性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随访1年两组的人、肾存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ANCA阳性的抗GBM肾炎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与不伴ANCA的抗GBM肾炎相似,预后较差。
- 朱梦月王晶晶乐伟波金英焦晨峰章海涛
-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临床病理预后
-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MPO-ANCA)的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MPO-ANCA阳性的HCP笔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63岁。所有患者以头痛起病,5例脑神经受累,脑实质受累1例,中耳炎2例,乳突炎2例,均无肺肾损害。初诊时均有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MPO-ANCA阳性、PR3-ANCA阴性,6例脑脊液蛋白升高。所有患者有硬脑膜的增厚并强化。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改善明显,3例初始单用激素治疗停药或减量时复发,再次使用激素并联合免疫抑制剂后2例未复发;2例初始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控制较好,均未复发;1例拒绝激素治疗;1例初始单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因死亡随访终止。结论MPO-ANCA相关HCP是HCP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慢性头痛伴脑神经损害的老年患者,MPO-ANCA阳性时应怀疑HCP可能;无病理诊断支持时,头颅MRI增强可协助诊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
- 周珂珂蒋玙姝贾亚珍金珂秦灵芝马伟锋张涛张梦歌李玮
-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脑神经损伤慢性头痛
-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肺间质病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74例,其中男81例,女193例,年龄(53±11)岁,根据诊断分为血清ANCA阳性肺间质病(ANCA-ILD)、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和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CTD-ILD/IPAF)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组,分析3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影像学、生存及复发方面的差异。结果274例患者中ANCA阳性38例(38/274,14%),发病年龄(59±10)岁,随访时间(52±31)个月,死亡7例(7/38,18%)。ANCA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CTD-ILD/IPAF[(52±10)岁]和IIP[(53±11)岁,H=19.29,P<0.001],血红蛋白[(129±21)mg/L]低于CTD-ILD/IPAF[(138±15)mg/L]和IIP[(140±19)mg/L,H=8.17,P=0.017],ESR[(46±35)mm/1 h]高于CTD-ILD/IPAF[(26±24)mm/1 h]和IIP[(19±22)mm/1 h,H=19.73,P<0.001],治疗后肺功能FVC改善率(31%)低于CTD-ILD/IPAF(59%)和IIP(39%,χ^2=11.74,P=0.003),胸部CT病变吸收率(61%)低于CTD-ILD/IPAF(82%)和IIP(67%,χ^2=9.23,P=0.010),病死率(18%)高于CTD-ILD/IPAF(6%)和IIP(12%,χ^2=7.16,P=0.028)。结论ANCA阳性患者与其他类型肺间质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 高粹孙忻黄警彭敏孙雪峰张婷施举红
- 10例丙基硫氧嘧啶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导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10例PTU诱发ANCA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10例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程(6.80±5.70)年,PTU使用时间(4.30±4.50)年。血尿8例,蛋白尿9例,肾功能不全4例,咯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栓1例。治疗上:糖皮质激素7例,其中4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3.10±1.60)年,4例肾功能不全者中,1例进展至尿毒症,3例肾功能恢复正常;9例尿检异常者,1例尿蛋白持续阳性,8例尿常规恢复正常;非特异性症状在停用PTU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缓解。结论接受PTU治疗超过6个月的患者,若出现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需警惕血管炎;出血、血栓等也可能是血管炎的非特异表现,应及时检测ANCA。有内脏受累的PTU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除停用PTU外,还需接收免疫抑制治疗。
- 孙雪娟张恒远张俊黄继义
- 关键词:丙基硫氧嘧啶血管炎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