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38篇“ 抗肝癌作用“的相关文章
加味逍遥散通过外泌体miRNA途径发挥肝癌作用
2025年
背景:在课题组先前研究中发现加味逍遥散具有明显的肝癌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目的:基于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加味逍遥散对二乙基亚硝胺慢性诱导的原发性肝癌模型大鼠血浆外泌体miRNA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癌模型组、加味逍遥散组。以二乙基亚硝胺持续给药12周诱导肝癌模型,从第17周开始,加味逍遥散组大鼠给予加味逍遥散灌服,每日1次,直至第20周末停药,空白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通过检测大鼠肝组织的形态结构、肝癌标志物Glypican-3蛋白和血清甲胎蛋白表达验证肝癌效应。使用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各组大鼠血浆外泌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出大鼠血浆外泌体中差异表达的miRNA,生物信息学预测加味逍遥散通过肝癌血浆来源外泌体miRNA发挥肝癌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加味逍遥散对肝癌模型大鼠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有显著改善作用,与肝癌模型组相比,加味逍遥散组肝癌标志物Glypican-3蛋白和血清甲胎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②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加味逍遥散组对肝癌模型组上调的miR-223-3p与基因E2F1、NCOA1存在靶向结合位点,并且与肝癌生存率及预后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加味逍遥散对肝癌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肝癌血浆来源外泌体miR-223-3p靶向负调控NCOA1/E2F1进而发挥肝癌效应。
刘晓明程金来黎如霜李妞妞秦秋云夏猛姚春
关键词:肝癌加味逍遥散外泌体MIRNA生物信息学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的槐耳提取物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2025年
为了探讨槐耳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分析了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实验测试了不同浓度的槐耳提取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epG2细胞的mRNA表达,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癌细胞的差异基因的富集功能和富集通路.CCK-8实验表明,槐耳提取物对HepG2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_(50)值为11.92mg/mL.转录组测序筛选出3855个上调基因和3591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调控、代谢调控和蛋白质降解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槐耳能够显著影响NF-κB、MAPK、Hippo、AMPK等与肿瘤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上述研究表明,槐耳提取物能够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癌细胞转移.
何志强李浩
关键词:肝细胞癌转录组测序
倍半萜类化合物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肝癌作为世界上较为常见的实体器官恶性肿瘤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已攀升至第4位,病死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数量众多,它们展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如肿瘤、菌、炎、病毒及氧化等。本文对倍半萜类化合物2015-2024年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近10年文献报道了24种用于治疗肝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阻止侵袭转移、调节免疫及增强耐药性等途径展现出治疗肝癌的潜力。这些机制主要涉及三大调控路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线粒体途径。未来,需继续探索新的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肝癌药物,深入分析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肝癌作用机制,并加速成品研发,以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毛景欣杜鑫李艳
关键词:倍半萜类化合物肝癌药理作用
基于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复方鹿仙草颗粒肝癌作用机制
2025年
为探究复方鹿仙草颗粒(Fufang Luxiancao Keli,FLK)对肝癌肿瘤效果及其机制,本文通过UPLC-QTOF-MS鉴定出FLK中的57个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结合GO和KEGG分析,筛选出37个活性成分,与肝癌有338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为PIK3CA、PIK3CB、PIK3CD、PIK3R1和EGFR,涉及蛋白磷酸化、细胞迁移、活化和增殖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FLK可能通过影响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关键途径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结果,显示FLK能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研究结果表明,FLK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肿瘤作用
覃业浩郭晨静吴黎川魏鹏程
关键词:肝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Secoemestrin C肝癌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 通过验证secoemestrin C(Sec 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检测内质网应激(ERS)相关信号通路变化,进而揭示SecC在抑制肝癌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针对肝癌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和平板克隆法测定Sec C对Hep G2和BEL740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SecC对肝癌细胞脂质过氧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探究SecC对肝癌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ec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ep G2和BEL7404细胞增殖,IC50分别为1.556和3.489μmol/L;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1μmol/L Sec C处理7 d后,肝癌细胞的克隆数目和大小显著降低,表明SecC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且呈现浓度依赖。流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Sec C处理后,Bodipy的阳性率增加且呈现浓度依赖,表明SecC促进肝癌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且流式结果显示SecC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肝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ecC会引起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1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活化转录因子4和磷酸化的真核生物起始因子2表达增多,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多聚腺嘌呤二核苷酸核糖聚合酶的表达显著降低,以及凋亡剪切产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和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7的表达显著增多,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 Sec C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凋亡。
席晓明李杨邵荣光司书毅陈明华赵午莉
关键词:肝癌细胞增殖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
雷公藤多苷片生物碱类成分肝癌作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及诱导肝癌细胞毒性验证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多苷片(TPT)生物碱类成分肝癌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实验验证TPT生物碱类成分诱导肝癌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 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Targetnet数据库预测TPT中9个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定碱、雷公藤宁碱A、18-O-(3-糠酰)雷公藤春碱、卫矛碱、peritassine A、雷公藤新碱]的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检索肝癌的相关靶点,将两者输入Venny在线工具交集得到生物碱类成分治疗肝癌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多苷片-活性成分-靶点-肝癌”相互作用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s和PyMol软件对核心靶点及9种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CCK-8实验验证TPT种9种生物碱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经筛选得到TPT生物碱成分潜在作用靶点119个,肝癌疾病靶点1 168个,交集靶点23个。经PPI分析筛选出10个关键靶点,包括EGFR、CASP3、HSP90AA1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通路有Pathways in cancer、Prostate cancer、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GO富集发现TPT生物碱类成分促肝癌细胞凋亡与改变细胞形态和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有关。分子对接显示多种成分与多个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细胞验证实验发现5种生物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A、18-O-(3-糠酰)雷公藤春碱、peritassine A]对HepG2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性。结论 TPT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CASP3、HSP90AA1等关键靶点和调节APAF1/CASP9/CASP3信号通路,从而降低肝癌细胞增殖、激活体内内在凋亡途径,最终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肝癌活性�
宫贺罗嘉仪高雪纪瑞锋刘昌孝刘昌孝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生物碱网络药理学
黄伞多糖及其功能化硒纳米的免疫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CC)起源于肝细胞,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是癌症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晚期HCC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广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然而,这些方法表现出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
许洁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甘草酸/甘草次酸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癌属难治性恶性肿瘤,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化疗是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癌药物是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疏水性分子,普遍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伴随生物利用率低、毒副作用严重和体内细胞膜以及其他天然生理屏障作用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甘草酸是从中药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出的活性成分,也是具备双亲性结构的天然表面活性剂,甘草次酸是它主要水解物。研究表明,甘草酸/甘草次酸能够特异性靶向肝脏,并具有多重肿瘤活性。目前甘草酸/甘草次酸已应用于“壳-核”型载药胶束、脂质体、纳米颗粒等多种肿瘤纳米载药体系。以甘草酸/甘草次酸修饰的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实现肝靶向治疗,提高肝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同时还能发挥自身的协同肿瘤效果,最终实现增强癌药物体系肝癌疗效的目的。文章综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在肝癌载药系统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它们自身的肝癌药理作用,以期为肝靶向癌药物体系的研发提供参考。
刘仲雁郭雪丽吴立娜李鑫贾欣陶郭盼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次酸靶向载体肝癌
纳米葛根素联合阿霉素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于红蕾
去甲斑蝥素联合化疗药物的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治疗现状十分严峻。结合肝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寻找新的作用靶点,发现更具针对性、疗效更突出的药物使用策略,将可能为肝癌治疗寻找到新的、更可靠的有效途径。肿瘤抑制因...
冯悦
关键词:肝细胞癌去甲斑蝥素顺铂FHL1

相关作者

杨波
作品数:474被引量:400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肿瘤细胞株 低氧 增殖作用 抗肿瘤药物 化合物
何俏军
作品数:392被引量:2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自噬 抗肿瘤药物 吉非替尼 白血病 化合物
沈洪
作品数:624被引量:4,377H指数:29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王立新
作品数:96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Β-榄香烯 基因免疫 免疫诱导 黄芪甲苷 树突状细胞
李柏
作品数:210被引量:824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蜂毒素 肝癌 原发性肝癌 中药 去甲斑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