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篇“ 捕食能力“的相关文章
半田间环境条件下叉角厉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2024年
为科学评估我国优势天敌昆虫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对重要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作用,在笼罩条件下,采用功能反应方法评价了叉角厉蝽3龄和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表明,除叉角厉蝽3龄若虫不能独立捕食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外,叉角厉蝽其它虫态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捕食率则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判别为II型功能反应。拟合的Rogers’随机捕食者方程参数表明,叉角厉蝽3龄和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0295、0.0453和0.0965,处置单头猎物的时间Th分别为3.98 h、1.36 h和1.21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6.03头、17.65头和19.83头;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0545和0.0876,处置单头猎物的时间Th分别为3.67 h和4.83 h,理论日最大捕食量T/Th分别为6.54头和4.97头。结果表明,在笼罩条件下叉角厉蝽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弱,除不能有效捕食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外,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量也远低于5龄若虫和雌成虫,而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能力较强,能有效捕食草地贪夜蛾的3龄和5龄幼虫,两者的捕食量相近。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叉角厉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实践参考。
骆清兰张春晖李平东彭李亚覃晓陈科伟
关键词: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能力
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2024年
为了解红彩瑞猎蝽(Rhynocoris fuscipe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红彩瑞猎蝽密度对捕食斜纹夜蛾的干扰作用,并分析了按照不同益害比释放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红彩瑞猎蝽3~5龄若虫和雄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不同虫态红彩瑞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5.38头(雌成虫)、14.49头(雄成虫)、11.24头(5龄若虫)、8.77头(4龄若虫)和7.52头(3龄若虫),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78、15.63、9.19和6.00头,对斜纹夜蛾4~5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7.04和5.05头/皿。红彩瑞猎蝽雌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其他虫态,且搜寻效应随斜纹夜蛾3龄幼虫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红彩瑞猎蝽密度的增加,红彩瑞猎蝽种内干扰作用增大,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日捕食量减小。田间按照益害比1∶5、1∶10、1∶15和1∶20释放红彩瑞猎蝽,10 d后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8.07%、87.16%、82.13%和75.72%。
孙郑游梓翊陈德鑫夏长剑邓海滨
关键词:斜纹夜蛾捕食功能生物防治
蠋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种内干扰反应
2024年
为探明捕食性天敌昆虫蠋蝽(Arma chinensis)对茶园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的生物防控潜能,实验室内测定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应,并探讨了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结果表明,4~5龄蠋蝽若虫和雌成虫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均存在一定的捕食能力,且捕食功能反应方程与HollingⅡ模型相符。不同发育阶段的蠋蝽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雌成虫最高(33.042),其次是5龄若虫(23.222),4龄若虫最低(13.219);蠋蝽雌成虫、5龄和4龄若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499头、37.178头和31.602头,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的瞬时攻击率最大(0.793),对猎物的处理时间最短(0.024 d),表明蠋蝽雌成虫对3龄灰茶尺蠖幼虫捕食潜力最强。蠋蝽对3~5龄灰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降低而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表现为雌成虫>5龄若虫>4龄若虫。蠋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行为受种内密度的干扰,5龄若虫的种内干扰作用小于雌成虫。
郭世保陈俊华陈俊华李非凡刘红敏史洪中
关键词:灰茶尺蠖
六斑异瓢虫生物学及捕食能力研究
温学达
烟盲蝽用芝麻饲养的效果及捕食能力评估
2024年
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是一种杂食性天敌昆虫。本研究通过比较芝麻饲养和补充烟粉虱Bemisia tabaci猎物饲养烟盲蝽的生物学特征,评估了用芝麻人工饲养烟盲蝽的饲养效果和该种群对自然猎物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用芝麻饲养的烟盲蝽若虫发育历期较长,成虫后足胫节长度较小。然而,烟盲蝽的雌性比例、存活率、成虫生殖力以及对烟粉虱和烟蚜的捕食量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种群连续繁殖10代时,芝麻饲养的烟盲蝽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0.2152,与补充猎物饲养的烟盲蝽种群的内禀增长率0.2398相近。以上结果表明,仅用芝麻提供营养可以进行烟盲蝽的人工饲养,并且这种方法为烟盲蝽的规模化饲养和基于芝麻种植的田间饲养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章雨璐江爽刘银泉
关键词:芝麻人工饲养
溪岸蠼螋对棉铃虫的捕食能力被引量:1
2023年
为明确棉田溪岸蠼螋Labidura riparia对棉铃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溪岸蠼螋不同龄期的若虫、雌雄成虫对棉铃虫幼虫、蛹和成虫的捕食能力以及其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溪岸蠼螋都不捕食棉铃虫完整的蛹体,但对棉铃虫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雌性溪岸蠼螋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最大,为(31.3±1.1)头。1龄溪岸蠼螋若虫也具有一定的捕食能力,对棉铃虫1龄幼虫日捕食量为(1.7±0.7)头。不同龄期的溪岸蠼螋对相同龄期棉铃虫幼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增加而增大。对1~3龄棉铃虫幼虫,溪岸蠼螋雌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溪岸蠼螋雄成虫,再次是溪岸蠼螋5龄若虫。但是,对棉铃虫4~6龄幼虫和雌雄成虫,溪岸蠼螋雌雄成虫和5龄若虫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捕食选择试验表明:溪岸蠼螋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棉铃虫1~4龄幼虫均表现正喜好性,对5~6龄棉铃虫幼虫和雌雄成虫表现负喜好性。
田彩红张俊逸徐存翊李国平黄建荣刘毅王根松封洪云尹新明封洪强
关键词:棉铃虫捕食能力
侧刺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行为和捕食能力被引量:2
2023年
为明确侧刺蝽对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研究测定了侧刺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及其功能反应,观察并总结了其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侧刺蝽4龄和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5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侧刺蝽5龄若虫日均捕食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8.30头,4龄幼虫6.33头,5龄幼虫3.80头,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高;侧刺蝽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分别为4.67头和2.93头;侧刺蝽3龄若虫仅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日均捕食量为3.50头。侧刺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不同龄期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侧刺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搜寻能力、处理时间及日最大捕食量均显著优于3龄若虫,控害效能更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侧刺蝽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王燕李向永张红梅赵雪晴尹艳琼刘莹谌爱东陈斌陈福寿
关键词:捕食能力
利用捕食功能模型评价波氏烟盲蝽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捕食能力被引量:1
2023年
为评价波氏烟盲蝽Nesidiocoris poppiusi Carvalho对害虫的捕食能力和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波氏烟盲蝽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三种常见农田小型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波氏烟盲蝽雌、雄成虫对所试三种害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有较高的捕食能力,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5、133.35和192.3头。雄虫对三种害虫的捕食能力弱于雌虫,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3.3、19.6和22.1头。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65、1.037和0.810,雄虫分别为1.184、1.129和0.853。雌虫对烟蚜、烟粉虱和西花蓟马的处理时间分别为0.0081 d、0.0075 d和0.0052 d,均短于雄虫。波氏烟盲蝽对三种猎物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对烟蚜和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高于西花蓟马,雄虫搜寻效应的下降趋势高于雌虫。本研究为波氏烟盲蝽对以上三种常见农业害虫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王利利邸宁黄宁兴刘俊秀张帆王甦
关键词:烟蚜烟粉虱西花蓟马捕食功能
不同温度下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
2023年
【目的】为明确不同温度下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捕食作用。【方法】在15、20、25、30和35℃下分别设置不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供黄带犀猎蝽捕食,观察黄带犀猎蝽2龄、5龄若虫及成虫捕食行为并统计其捕食量,研究不同温度下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黄带犀猎蝽2龄、5龄若虫及成虫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时均用口针拖拽并吸食猎物体液完成取食。黄带犀猎蝽的捕食能力与温度关系密切,15和20℃时黄带犀猎蝽的捕食量较低甚至不捕食。25-35℃范围内,黄带犀猎蝽2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黄带犀猎蝽2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在30℃时日最大捕食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05、66.67、100.00和52.63头;在30℃时处理时间分别为0.08、0.02、0.01和0.02 d。【结论】黄带犀猎蝽在30℃条件下对草地贪夜蛾捕食能力最强,本研究可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王亚楠王亚楠何运转何运转王根松黄建荣田彩红李国平
关键词:温度捕食作用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的捕食能力
2023年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害虫,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并迅速扩散至多个省份,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发展。为评价已成熟商品化的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作用及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取食情况、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对番茄潜叶蛾卵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方程模型,日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提高,雌成虫对番茄潜叶蛾卵的捕食能力(a′/Th)强于雄成虫,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4.102 4粒;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雌成虫的搜寻效应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东亚小花蝽对入侵昆虫番茄潜叶蛾具有较大生物防治潜力。
王瑞娟代晓彦刘艳陈浩苏龙张峰李红梅徐倩倩郑礼翟一凡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捕食能力生物防治

相关作者

张礼生
作品数:329被引量:99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滞育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昆虫 烟蚜茧蜂
张建萍
作品数:133被引量:573H指数:1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土耳其斯坦叶螨 双尾 棉叶螨 捕食螨 双斑长跗萤叶甲
乔新美
作品数:35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达氏鲟 中华鲟 幼鱼 野化 捕食能力
王孟卿
作品数:188被引量:42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昆虫 生物防治 人工饲料 滞育 大草蛉
杜浩
作品数:203被引量:88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华鲟 鲟鱼 达氏鲟 鱼类 长江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