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0篇“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相关文章
-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 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 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 h生命体征。结果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 孙赳杨雪李佳佳屈金权杨欣悦郑爱萍刘江伟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腹部火器伤
-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与分析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并实施常规治疗技术,观察组(n=57)并实施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入住ICU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高移率蛋白-1(HMGB-1)、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SS评分、APACHEⅡ评分、HMGB-1、Mb、CK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表现更好,同时可调节HMGB-1、Mb、CK表达水平,促进获得更好的预后。
- 赵尔彬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预后
-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急诊重症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理念在急诊重症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100例急诊重症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DC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急诊至确定性手术耗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S理念用于急诊重症创伤患者中可提高救治效果,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满意度。
- 杨梅杨梦莹
- 关键词:急诊重症创伤
- 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效果研究
- 2022年
- 探讨腹部外科危急重症的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治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我院30例腹部外科危急重症患者,根据应用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不同小组,对照组15例:开展常规手术方案;实验组15例:实施损伤控制外伤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确诊时间、输血量、在院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切口感染、心功能不全、腹膜炎)、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室手术确诊时间、输血量、在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性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P<0.05)。实验组治疗前的ISS评分与对照组相近,(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ISS评分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针对腹部外伤危重症患者开展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的手术确诊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还可降低输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创伤严重程度,减少死亡率,利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持续性推广与应用。
- 高小亭
- 关键词:危急重症腹部外科
- 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损伤控制性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3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47.57±53.01)min vs(203.42±34.16)min]、术中出血量([55.28±21.52)mL vs(195.14±51.54)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55±3.68)d vs(8.25±3.51)d]、肠功能恢复时间[(28.25±9.50)h vs(39.85±12.25)h]、进食时间[(35.08±9.58)h vs(46.65±13.96)h]以及住院时间[(12.14±3.47)d vs(18.88±5.75)d]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14.28%vs 42.85%)、手术切口并发症(5.71%vs 34.28%)、电解质代谢紊乱(17.14%vs 40.00%)、低蛋白血症(17.14%vs 42.85%)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病死率(0 vs 11.42%)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可有效降低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实现术后快速康复。
- 徐辉鲁正刘思义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的应用
- 2022年
- 探讨胃肠外科手术中损伤控制术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19年2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急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按手术方法分为常规手术控制组(28例)和伤害控制研究组(32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26%,对照组效率为7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体温、血氧饱和度、pH值无显着性差异,但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手术的概念对急性和严重消化道疾病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本次主要针对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展开深入论述,所得文献与同行业人员共享,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呼永光
- 关键词:胃肠外科
-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近一个世纪以来,以提高伤员的生存率为导向,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经历了从早期简单的纱布填塞到有计划地复苏、再手术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救治效果逐步显现。近年来,DCS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并应用于除腹部外伤以外的多个领域,DCS技术不断规范,流程愈加科学。同时,DCS的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进展,提出了损伤控制性复苏、允许性低血压等新理念和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杂交急救手术系统等新技术。
- 嵇武蔡忠良戴玮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损伤控制性复苏伤情评估
- 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腹部损伤急救的疗效评价
- 2021年
- 研究损伤控制性外科对腹部损伤的急救疗法。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80名腹部损伤急救的患者,随机分配80名患者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外科急救处理,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外科疗法,对比疗效。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输血量低下;观察组痊愈与好转出院患者人数居多,病情加重自动出院人数较少(P<0.05)。结论:为腹部损伤急救患者予以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可缩短患者的各时间恢复指标,减少输血量,能够增加痊愈与好转出院人数。
- 陈春雷
-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科腹部损伤急救疗效
-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急性腹部损伤就诊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DCS)在急性腹部损伤就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8例急性腹部损伤患者,根据急救方式分为观察组(DCS, n=59)与对照组(常规外科急救处理, n=59),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留置引流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最终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DCS能够有效稳定急性腹部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其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吴演清钟文毅郭国城
-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技术治疗,35例研究组给予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4%、51.43%;研究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3%、14.2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ACHEⅡ(总)、AP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YS、C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S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沈明付水桥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腹部创伤
相关作者
- 黎介寿

- 作品数:1,875被引量:20,063H指数:6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 李宁

- 作品数:2,565被引量:17,020H指数:5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谷氨酰胺
- 李幼生

- 作品数:475被引量:3,02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小肠移植 小肠 谷氨酰胺 营养支持 器官移植
- 陈仿

- 作品数:42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多发伤 急救 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性外科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 吴性江

- 作品数:153被引量:5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门体分流术 TIP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