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篇“ 推转模型“的相关文章
关于三维模型的研究
1994年
研究了绕非主轴动的三轴形变核的一些基本性质。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绕非主轴动是很有利的。
杨富民吴崇试
关键词:推转模型形变核主轴
近似求解IBFM体系动谱的模型方法
1989年
除了在极少数情况下,相互作用玻色子一费米子模型(IBFM)哈密顿量的本征值方程有解析解以外,一般来说,必须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解方程。对于变形核,状态空间维数高,计算很困难。在本文中,我们把IBFM体系的内禀态加以广,构造出IBFM体系的内禀态,用模型的理论方法,通过对体系动惯量的研究建立起一种求解第二类IBFM体系动能谱的解析方法。这种方法不要求哈密顿量取任何特殊形式,可以讨论各种类型的动带。计算十分简单,使用它做定性的研究工作是很方便的。
胡元平
关键词:推转模型哈密顿量玻色子费米子空间维数
玻尔-莫特森哈密顿量研究A~190区超形变带
1997年
玻尔-莫特森哈密顿量研究了A~190区20个核的55条超形变带.通过拟合实验测得的E2跃迁能量值,确定了各带的能级自旋,得到了质量参量B1和硬度参数C0.
周善贵郑春开许甫荣胡济民
关键词:超形变推转模型核结构
A~190区偶偶核超形变晕带能谱的微观计算
1997年
利用玻尔-莫特逊哈密顿量对A~190区超形变核的研究表明[1~4],由拟合超形变带能谱得到的与核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的参数,质量参量B1和硬度参量C0有明显的奇偶性.为验证这些规律,我们从Nilson单粒子能级出发,用模型和BCS方法,首先计算了该区偶偶核超形变态质量参量B0,B1和B2,同时利用有限力程模型和微观修正方法计算了超形变态下的硬度参量C0,并进而由这些参数(经过合理调整)计算了偶偶核超形变晕带的自旋和能谱,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周善贵郑春开许甫荣胡济民
关键词:推转模型超形变能谱核结构偶偶核
对力项相因子对能级的影响
1994年
讨论了对力项位相的BCS定义和C-S定义间的关系;证明了在ω=0的情况下,两种不同位相定义的对力哈密顿量是等价的;而在ω≠0的情况下,两者则是完全不相同的。
沈彩万林辛未
关键词:相因子推转模型角频率能级
动原子核的对关联变化被引量:4
1993年
利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在i=11/2壳中精确处理了模型和粒子模型。研究了动原子核对关联随角动量的变化情况。且通过对上述两种模型给出的对关联、能谱,顺排角动量和seniority结构的分析和比较,还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估价。
孟杰
关键词:推转模型转子模型
模型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用单-j模型,精确求解哈密顿方程,系统地研究了奇核子和偶核子系统的顺排角动量及其涨落。并将结果与流行的HFB处理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HFB处理方法中的不当之处,进而客观地评价了模型
林辛未孟杰唐向宏廖伯琴
关键词:推转模型顺排角动量涨落
准弹性电子散射中的密度相关△-重子激发
王资生马中玉
关键词:推转模型超形变能谱
过渡区变形核基带、单声子激发带、双声子激发带动惯量的自洽计算
朱建阳
关键词:核结构推转模型转动惯量声子
Cs和Pm同同位素中原子核手性的系统研究
手性,即手征对称性,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现象。原子核作为一个量子多体系统,也存在手性,具体表现为一对具有相同宇称的近简并ΔI=1的动带,即手征双带。1997年,Frauendorf和孟杰首次预言原子核中可能存在手征对称性...
陈铎
关键词:手征对称性

相关作者

郑春开
作品数:30被引量:9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研究主题:原子核 核科学 核科学技术 核技术 核结构
林辛未
作品数:24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系
研究主题:推转壳模型 量子力学 波函数 原子核 奇奇核
许甫荣
作品数:106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原子核 壳模型 推转壳模型 超重核 高自旋态
周善贵
作品数:61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原子核 相对论平均场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超核 共振态
胡济民
作品数:33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原子核 裂变 核结构 伪科学 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