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77篇“ 放线菌“的相关文章
- 食管放线菌感染1例
- 2024年
- 背景食管放线菌病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和吞咽痛,这些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易导致误诊或延迟诊断.病例简介85岁女性,有9年的吞咽困难症状,加重9 d.她合并了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脑梗塞病史.胃镜发现食管多发溃疡并狭窄,后续组织病理报告确诊为食管放线菌病.抗菌治疗临床缓慢改善.结论食管放线菌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是目前临床确诊放线菌感染的主要检查方法.高效抗生素长期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 羊东杰李文宇李陈婕
- 关键词:放线菌放线菌病食管病例报告
- 5例放线菌病临床特征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愈率。方法 对2011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5例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4例有基础疾病,4例有糖尿病,且均血糖控制不佳,2例有口腔疾病,1例有支气管扩张,仅1例无基础疾病,但长期饮酒且发病前出现醉酒呕吐。1例出现皮肤受累,表现为胸壁皮下肿块;4例出现肺脏受累,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及咯血。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肺实变或浸润影、多发结节或团块影。有3例患者经组织活检病理确诊放线菌病,1例经痰液病理确诊肺放线菌病,1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查确诊肺放线菌病。5例患者均接受了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其中1例青霉素治疗1周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1例因合并真菌感染,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有好转,随访病情稳定。结论 放线菌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实变、结节或团块影。组织活检病理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早期发现放线菌。治疗首选青霉素,效果不佳者可行手术治疗。
- 许亚丽张杜超张捷钱进潘磊
- 关键词:放线菌肺脏病理青霉素手术
- 一株稀有放线菌、代谢物及其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稀有放线菌、代谢物及其用途,野野村氏菌HBERC‑72901(Nonomuraea solani HBERC‑72901),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1944...
- 万中义王开梅吴兆圆方伟王月莹刘曼莉张志刚龚艳石丽桥张亚妮刘芳王玖龙同田宇曦赵诗琴
- 胡杨根际土壤来源放线菌分离及其拮抗活性筛选
- 2024年
-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胡杨作为沙漠地区的常见植物,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探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丰富和完善极端环境拮抗活性微生物菌种库,本研究基于选择培养基筛选法分析了新疆南疆地区10种不同地区的胡杨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多样性,并采用细菌的16S rDNA测序和平板对峙法筛选。结果表明:经过分离与筛选,共获得269株菌株,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78株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为5个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类群。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hydrolylic)、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为靶标菌,对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拮抗活性检测,筛选出32株活性放线菌。这些结果丰富了微生物资源并为新疆主要农牧业病害的防控提供了菌种基础。
- 陈乙煌吴一铮冉松王建明罗晓霞
- 关键词:放线菌物种多样性抗菌活性
- 高温放线菌属分类学地位及功能研究进展
- 2024年
- 高温放线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高温环境中,是一类具有巨大工业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类群。对于其分类学地位的确定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难点,研究进程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分类学关系也历经多次调整,最终将其划分到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高温放线菌科(Thermoactinomycetaceae)范围内。近年来,随着分离筛选手段的提升及其应用价值的发掘,针对高温放线菌属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从高温放线菌属分类学方法的发展入手,介绍了该类群在分类水平上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目前所处的分类学地位,同时也简要概述了高温放线菌属的功能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高温放线菌属应用潜力的发掘提供指导。
- 高甜甜卫春会邱树毅李豆南
- 关键词:高温放线菌属分类学地位
- 一种提升放线菌抗逆性与抗生素产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放线菌抗逆性与抗生素产量的方法,属于合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该方法包括调控放线菌胞内环二腺磷酸苷c‑di‑AMP的浓度的步骤,具体为通过提高放线菌胞内环二腺磷酸苷c‑di‑AMP的浓度,以提升放线...
- 尤迪叶邦策符瑜张宝新
- 钩藤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IMW-B19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钩藤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IMW-B19发酵产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方法 该菌株的发酵产物采用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ESI-MS和NMR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使用人肝癌HepG2细胞评价化合物1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活性的影响。结果 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比,分别鉴定为actiphenol(1)、苯甲酸薄荷酯A(2)、cyclo(L-Pro-L-Phe)(3)、胸苷(4)、11-hydroxy-4-amorphen-15-oic acid(5)、3-吲哚甲酸甲酯(6)、苯乙酸(7)、1-(3-ethylphenyl)-ethane-1,2-diol(8)、亚油酸(9)、亚油酸甲酯(10)和2-氨基-4-甲氧基苯甲酸(11)。化合物1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20 μmol·L^(-1)时,抑制率达到86.01%。结论 从钩藤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IMW-B19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5、8为首次从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郭永华赵中振徐畅刘莹张媛王贵阳张薇魏胜利
- 关键词:钩藤内生放线菌化学成分次生代谢产物
- 拮抗青枯雷尔氏菌的放线菌筛选及其防病作用
- 2024年
- 【目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本研究从不同生境的土壤中筛选出对青枯雷尔氏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探究其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理特征影响以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开发防病微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出目标放线菌后,通过形态学研究、生理生化试验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目标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96孔板法测定目标放线菌粗浸膏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粗浸膏对青枯雷尔氏菌处理后,检测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动态变化,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的变化;通过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碘化丙啶(PI)荧光试验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对细胞膜通透性和膜成分的影响;通过测定胞外多糖(EPS)、胞内活性氧(ROS)等探究目标放线菌株对青枯雷尔氏菌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目标放线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和测序结果,将筛选得到的目标放线菌Sa-21菌株鉴定为雷帕链霉菌(Streptomyces rapamycinicus),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直径达47.9 mm。Sa-21菌株粗浸膏抑制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μg·mL^(-1),对菌体增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试验范围内随着粗浸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粗浸膏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菌体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菌体出现穿孔和皱缩等现象,试验范围内随着粗浸膏浓度的升高,破裂菌体数量增加,皱缩程度增强,并且粗浸膏处理后,碘化丙啶可以穿过细胞膜与胞内物质结合发出荧光,且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增加,说明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细胞膜通透性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粗浸膏处理可导致青枯雷尔氏菌胞内活性氧积累,胞外多糖�
- 廖鑫琳郭鑫杨季学邵嘉朱袁歆瑜胡佳燕陈晓晓蒋冬花
-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放线菌
- 拮抗柑桔致病菌的放线菌筛选及其活性物质分析
- 2024年
- 为筛选出防治柑桔病害的菌株,以柑桔果实采后危害最大的病原意大利青霉为指示病原菌,利用平板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进一步对该菌株所产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获得对意大利青霉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6.69±1.74)mm的浑圆链霉菌菌株tz13,菌株tz13所产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紫外线、酸和弱碱都有较强的耐受性,同时对引起柑桔果实采后另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指状青霉及其他植物病原真菌(辣椒疫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菌株tz13在防治柑桔病害方面具有商用开发价值。
- 章帅文吴庆华黄国昌顾斌涛熊大维
- 关键词:拮抗放线菌
- 剖宫产术后苏黎世放线菌感染导致腹壁多发窦道1例
- 2024年
- 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面颈部、肺部,发病率约为1/30万到1/10万[1]。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出率低或因存在混合性感染而易导致漏诊、误诊。现报道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苏黎世放线菌感染导致腹壁多发窦道形成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许庆芸刘国婷周娜王仁芳张云燕
- 关键词:剖宫产放线菌窦道
相关作者
- 徐丽华

- 作品数:154被引量:1,36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放线菌 多样性 嗜盐放线菌 内生放线菌 RDNA
- 李文均

- 作品数:193被引量:1,482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放线菌 多样性 嗜盐放线菌 系统发育分析 RDNA
- 薛泉宏

- 作品数:232被引量:1,810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放线菌 链霉菌 促生作用 生物防治 苹果渣
- 姜成林

- 作品数:104被引量:9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放线菌 RDNA 微生物 多样性 细菌多样性
- 鞠建华

- 作品数:203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生物合成 海洋放线菌 生物合成基因簇 抗菌药物 链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