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篇“ 政治控制“的相关文章
春秋时期的贵族“出奔”与早期国家政治控制
2024年
出奔事件大量出现于春秋时期,与当时国家结构变迁和国家权力体系变化密不可分。王权衰微,周室控制能力下降,一体化国家结构逐步解体,各邦国纷纷独立发展,形成了有利于出奔的政治真空地带;血缘政治的弊端凸显、各国君权下移,无法规范贵族政治参与行为,经常引发全局性的政治动荡,以致出奔连绵不断。到了战国时期,列国兼并加剧,独立政治实体减少,出奔者的选择空间大幅限缩;各邦国权力体系全面加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冲突保持在相对可控的状态,引发出奔的诱因也大为消解,出奔频次降低。出奔现象的盛行和式微,正与早期国家结构和权力体系的阶段性发展特征相对应。
宋建国
关键词:春秋邦国出奔
殖民者操弄地图政治控制他国
2023年
从历史上看,操弄地图制造“地图政治”的行为,滥觞于欧洲殖民者打着“科学或政治的权宜之计”旗号,在殖民地内部或之间确定地图边界。所谓“科学划界”,即以所谓“科学的方式”人为构造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西方列强不得不终止其领土占领行为。
白帆
关键词:亚非拉国家科学划界权宜之计地图政治
公共行政的政治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公共行政虽并非纯粹的效率导向和技术过程而存在复杂的政治偏好或政治行为,却不意味着这种偏好或行为一概具有合理性而应得到普遍认同。当行政管理者的政治偏好和政治行为与委托人的预期不同或相背离时,这种偏好或行为便成为控制者警惕、预防或抑制的对象,由此衍生出公共行政复杂的政治控制问题,成为公共管理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官僚政治控制理论是围绕这种议题衍生的专门研究。梳理分析不同时期官僚政治控制的文献可以发现,迄今为止公共行政政治控制的研究固然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却总体收敛于官僚自治的控制方法或机制。自我控制、首脑控制、司法控制、立法控制和民众控制,是这种研究聚焦的主要议题。公共行政政治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大多产生于围绕这些议题的认知发现。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官僚自治和行政组织的政策偏离,是公共行政政治控制研究的三个假设前提。公共行政政治控制研究即便存在缺点和局限,对公共管理实践特别是公共管理基础理论的建构仍富有重要价值或启示:公共管理学家不仅应重新审视行政与政治的关系,关注官僚自治和信息偏在的积极效应,加强控制控制者问题的研究,而且应在政治管理意义上深化对政治控制的探究。
张正军赵梦涵
关键词:公共行政政治控制
大学校园与政治控制:山西大学的党派组织与国共阎斗争(1939—1949)
2019年
大学是近代中国政治革命发展和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舞台,对大学的有效控制是实现社会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大学校园成为国共争夺的重要对象,同时亦是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势力夺取区域控制权的主要场地之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山西大学复校,校内国民党中央党团势力一度风生水起;但由于阎锡山在山西的多年经营,势力盘根错节,他掌控的"民族革命同志会"在战时山西大学的中央与地方势力之争中暂居优势;抗战末期,中共势力开始介入山西大学,并呈燎原之势。战后,随着时局的发展,中共和国民党中央党团势力逐渐发展强大,而"民族革命同志会"势力受到挤压,一蹶不振;此后,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山西大学的各派势力博弈以中共的圆满胜利为结局,山西大学也被改造成为新时代的新学府。
张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阎锡山中国国民党
加强政治控制抑或重启改革?——2018年总统大选之后的俄罗斯政治发展被引量:1
2018年
2018年俄罗斯的总统大选并无悬念,普京将再一次出任总统。在17年的执政长周期中,普京结合民主制度和威权主义的一些主要元素,构建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政治体制。不论被称为"普京主义",还是"可控民主",或者是"混合体制",它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自洽的稳定结构。虽然这个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但是在政治控制愈趋严厉的情况下,政治停滞也愈趋严重。与此同时,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之后,俄罗斯社会一方面存在普遍的政治冷漠现象,另一方面开始出现强烈的求变心理,这将对2018年总统大选之后俄罗斯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张昊琦
关键词:总统大选政治冷漠政治发展
“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沦陷区的政治控制
2018年
伪满洲国极权体制的形成伪满洲国成立之初,为了在伪满强制推行军事殖民统治,需要消灭东北人民的反抗行动。日本将东北原有的独立警察制度视为其推行自身殖民政策的阻力,提出“将在满警察统一在一个命令系统是绝对必要的”。改造后的伪满警察主要在日本警察的“指导”下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
李凡季泓旭
关键词:警察制度日本警察殖民政策伪满洲国东北沦陷区
政治控制与个人自由的保障——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一种解读
2018年
以向官僚制进步为衡量标准的国家现代化已不可阻挡,但社会的普遍理性化所造成的官僚组织作为一特权地位阶层存在还导致了一个结果:官僚组织通过对自由意识的禁锢、对官职的垄断,逐渐超越一切政治组织力量的控制而成为一权力群体,并改串政治角色而严重僭越了政治家的功能,引发伦理丧失,进而导致社会政治意识混乱。韦伯对于自由乃人之本性的论断深信不疑,故而提出了官僚组织在社会占支配地位情况下的个人自由保障问题,实质则是如何实现官僚制与民主制的有机统一。韦伯给出的答案则是实现对官员统治的政治控制。对此,他提出重构国家公民概念、普及平等选举权,促进议会政治的成熟,推行政治家负责任的政治等三项措施。
石立春
关键词:官僚制政治控制
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在交州置郡设县的政治控制
2018年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在交州置郡设县、进行政治控制的时期。秦汉时期,交州随同岭南一起纳入中国版图,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在交州置郡设县的政治控制模式使得交州在政治体系中逐渐边缘化,导致五代时交州出现独立政权,直至安南国建立。宋元以后,中国对交州置郡设县的政治控制结束,中朝政府与安南之间用宗藩关系继续维系着小国对圣朝的事大之礼,但郡县安南的惯性思维和历史记忆却历朝不绝。
陈健梅
关键词:秦汉隋唐政治控制
小组治国:从政治控制到国家治理
一、引论"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充满了尚未成为制度的组织"。"领导小组"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理政策略和治理工具,即中国政治过程和治理场域中典型的"亚正式制度"之一。小组治大国,大事立小组。通过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来组织实施重大战略...
倪星原超
文献传递
“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沦陷区的政治控制被引量:2
2017年
为将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侵略扩张理论的海外基地,日本依照其"总体战"理论对伪满政权实施了全面的军国主义化改造。日本当局的政治控制政策,经历了关东军控制下的极权体制,再到实践《基本国策大纲》等一系列"国防"政策,以及最后在"国防国家"总动员体制下疯狂压榨我国东北人民直至覆亡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体现了中国东北实际情况与日本侵略者意志之间的动态交互。"总体战"体制下日本在伪满洲国所实施的政治控制措施,既是其反人类罪行的又一铁证,也是日本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与道义准则的军国主义体制覆亡过程的缩影与见证。
李凡季泓旭
关键词:伪满洲国政治控制

相关作者

雷振文
作品数:29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政治秩序 政治控制 政治 政治制度 秩序
杨妍
作品数:22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分化 政治控制 政治稳定 市民社会 国家认同
张锐
作品数:73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市场占有率 民族工业 跨国公司 国际竞争力
谢岳
作品数:64被引量:76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研究主题:集体行动 城市化 中国共产党 政治稳定 政治学
刘邦凡
作品数:781被引量:1,048H指数:14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信息产业 制造业 电子政务 逻辑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