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01篇“ 教育强国“的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强国的三个维度
2024年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研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路径,2023年10月22日,由江苏理工学院主办,《职教通讯》杂志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刊校共行动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从有为到有位”。会议邀请了《职教通讯》的六位作者代表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业院校发展”主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深入分享与交流,本期的“专家笔谈”即为他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期待这次分享能为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发展的理论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李政
关键词:教育强国职业教育研究职业院校苏锡常都市圈职教三个维度
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被引量:1
2024年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技术赋能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信息社会,技术赋能教育的表现样态呈现出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平台智慧化、教学模式混合化、学习形态个性化、教育评价精准化以及教育治理科学化。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机制包含技术应用促进“科技—教育—人才”有机统筹、技术创新带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引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技术嵌入助推师生和谐发展。技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作用点需要紧抓教育数字化,以支撑教育理念更新、教育体系变革、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升级、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治理改善以及教育服务提升。
刘革平胡翰林
关键词:教育强国智能技术教育数字化
教育强国的文明逻辑
2024年
教育与文明:三种基本认识1.教育促进文明:以文明为目的的教育工具论首先,视教育为文明传续发扬的不可替代性机制和途径,因为“社会性的文明成就无法像本能那样自然遗传,所以发明了教育教育正是文明的遗传方式,没有教育,文明就不可能延续”。其次,教育是塑造文明人的方式,此“文明”与“野蛮”相对,意指人的行为正当性及其展现的道德状况。最后,教育被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系统。如果说国家的出现使教育从原始教育形态、氏族部落形态教育转型为国家教育形态,教育由此开始赋有国家属性,那么国家办教育的认识论基础就是上述教育文明工具论一一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化万民、维系并巩固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以此延续国家文明,巩固国家历史与传统,推进国家文明演进。从现代教育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角度看,教育的文明工具论即国家以人才培养或人的发展完善为核心机制,通过人的文明化实现作为文化的文明续。
刘远杰
关键词:教育形态教育转型教育强国氏族部落文明演进道德状况
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构被引量:5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指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亟须构建科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文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为目标,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思想内容,在比较研究国际组织教育评估体系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评估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民教育指标体系、终身教育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教育投入与保障指标体系、中国特色指标体系五个方面出发,为建构新时代教育强国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刘复兴董昕怡
关键词: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逻辑
2024年
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具有深层逻辑关联。教育强国以文化强国为基础,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为动力,构成了教育强国的基本文化逻辑。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文化逻辑,还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阐明教育强国的文化遵循和文化使命。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领,以教育强国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文化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方向、增强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指导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实践,教育强国建设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体系、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增强扩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力量。
刘远杰
关键词:教育强国文化强国
校长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侯小军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强国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强国自立自强人才强国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路径
2024年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支撑。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陈如平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道路被引量:8
2024年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推进高等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谱系,探明符合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强国建设路径;梳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机理,增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明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实现科技创新层级与能级的双跃升;以“两个大局”的时代理念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坐标,厘清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逻辑。此外,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国必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破除制约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障碍,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结构性变革、系统性重塑。
李森刘振天陈时见李辉陈亮王智超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评价
找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点被引量:1
2024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和目标。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找准一系列战略支点,即具备引领性、全局性、关键性、有效性的大方略、硬措施和关键点。值此全国两会之际,根据部分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本刊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性支撑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上,必须体现教育优先;面对人口变化契机,系统优化教师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挥龙头性作用,形成更加完备、协调、多样、开放、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为抓手,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编纂教育法典,提升教育法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教育治理提供权威性、全局性解决方案。
王定华
关键词: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体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优先中国式现代化情感能力
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
2024年
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核心目标,必须基于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从教育内外部关系和影响来看,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与关键指标体现为建成强质量的教育体系、发挥强支撑的教育功能、形成强认同的教育影响。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立足于我国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传承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教育强国建设模式。基于战略分析和关键问题回应,教育强国建设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教育评价系统改革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激发其能动性,根据教育要素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教育数字化建设形成教育发展新动能。
薛二勇李健刘英倜
关键词:教育强国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

相关作者

周远清
作品数:187被引量:2,01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强国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思想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陈宝生
作品数:194被引量:1,84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研究主题:教育强国 总书记 教育系统 教育现代化 加快教育
周洪宇
作品数:491被引量:3,23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陶行知 教育 教育史学 中国教育 教育改革
顾明远
作品数:708被引量:6,469H指数:4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
杜玉波
作品数:67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教育强国 立德树人 民族复兴 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