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95篇“ 新中国初期“的相关文章
中国初期广东省反走私政策的演变(1949-1956)
2025年
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省走私猖獗,呈现出路线庞杂、参与者众多、走私物品种类繁多等特点,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走私,广东省在1949年至1951年期间,积极探索并优化反走私政策,包括制定相关法律和加强缉私检查。到了1952年至1956年,反走私政策覆盖面更广,广东海关抓住货运、旅检两个缉私重点,开展群众动员、优化缉私策略,反走私成效显著。1949年至1956年间,广东省反走私政策不仅有效遏制了走私活动,还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智慧与策略。
王薇任同芹
关键词:反走私新中国初期群众路线
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中国初期建设
2024年
只有不断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才能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党的肌体健康有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恢复,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诸多成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党纪学习教育运动。1950年,面对由农村转入城市后的形势任务,党中央开展全党全军整风运动。1951-1953年,党中央又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运动,紧密配合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等重要工作。中国初期的党纪学习教育以服务国家发展建设大局、推动党的各项工作进步为导向,为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
江满情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反贪污社会主义工业化反对官僚主义党纪
“功在国家,利在自己”:中国初期的保本保值储蓄
2024年
1950年3月,国家统一财经工作之后,物价趋稳,人民币币值进一步稳定。为消除民众对物价能否长期稳定的顾虑,国家银行在折实储蓄的基础上开办了保本保值储蓄。保本保值储蓄的适宜举办,对民众来说,改善了生活,增强了储蓄兴趣,初步建立了储蓄习惯;对于国家来说,聚集了社会闲散资金,支援了中国国家建设。同时,保本保值储蓄的实施,为货币储蓄奠定了基础,也扩大了人民政府的政治影响,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
丁芮
关键词:储蓄新中国初期
中国初期的劳动纪律教育
2024年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将“遵守劳动纪律”作为中国公民的义务之一。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劳动热情日益高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唱响了“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的时代主旋律。然面,也有部分职工劳动纪律松他,旷工、怠工、逃避劳动或不遵守操作规程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职工队伍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建设进程。为此,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一场党政工协同配合、工矿企业精心组织、职工群众深度参与的劳动纪律教育在全国普遍展开。
石绍庆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物质生活条件职工队伍建设劳动纪律
中国初期的劳动纪律教育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劳动热情日益高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主旋律。然而,也有部分工人劳动纪律松弛,旷工、怠工、逃避劳动或不遵守操作规程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工人队伍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建设进程。为此,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一场党政工协同配合、工矿企业精心组织、职工群众深度参与的劳动纪律教育在全国普遍展开。
石绍庆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物质生活条件时代主旋律
中国初期吕振羽论教师思想教育及其启示
2024年
吕振羽在中国初期创办党领导的型高校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当时形势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就教师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教师思想教育内容、教师思想教育方法等,提出了富有创见意义的系列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今时代高校建设及教师思想教育均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彭希林彭忠信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教师思想教育
中国现代建筑中的意义世界:中国初期纪念馆的仪式空间回眸
2024年
1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一项前沿课题:建成环境的意义生产理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度过75周年华诞,中国现代建筑史已成为一门显学。随着建筑档案以及相关口述访谈、文艺作品、大众传媒等文化生活资料的整理,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逐渐从“是什么”深入至“为什么”[1],开始构建现代本土的建筑理论。这一潮流中,纪念性建筑是关键突破点之一。纪念性建筑以表征意义为核心,揭示了建成环境的意义生产机制。但主流学界对建筑意义的解读仍延续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调1),其背后是西方现代社会默认的线性历史观[3],难以聚焦并阐明特定纪念者群体在建筑场所中的整体性的时空体验。
董哲
关键词:纪念性建筑后现代主义理论新中国初期中国现代建筑建筑档案
中国初期教科书组织机构的创立、发展和意义
2024年
中国成立时,根据中央关于教科书的大政方针,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科书组织体系,并延续到今天。其管理机构最初由中宣部及其出版委员会领导,之后交由教育部和出版总署共同管理;其编审机构先后有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出版总署编审局与教育部编审处、人民教育出版社;其出版机构最初为华书店,不久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印行机构先是华北联合出版社与上海联合出版社,1950年年底以后全部由华书店发行。这些机构的创立和发展为我国教科书组织体系奠定了基础,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于推进中国教科书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庞君芳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出版机构
中国初期出口贸易的定价策略及调适
2024年
中国初期,对外贸易承担着出口创汇、进口国内建设必需物资以扶植工农业生产的任务。而生的人民政权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运。为打开国外市场,中国外贸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商品的定价便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商品的定价涉及多种因素,既需遵循市场规律,也必须通过一定策略突破西方封锁和垄断,还需为了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调适,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展现出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黄庆林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出口贸易价格策略调适
中国初期人文社科期刊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
2024年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工具,中国初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人文社科期刊以自身独特的媒介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和舆论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人文社科期刊在中国初期的创办情况,结合“破”“立”两个方面,一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文社科期刊如何介入中国初期的学术批判运动;另一方面,又深入研究了人文社科期刊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和引领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杨春兰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相关作者

高中伟
作品数:32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新中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 历史考察 共产党执政 土地所有制
方素梅
作品数:57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新中国初期 壮族 广西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民族
石新明
作品数:33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学文化 大学生 文化形成 新中国初期 单科
姚春林
作品数:32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初期
赵晋
作品数:20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私营工商业 毛纺 新中国 公私合营 新中国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