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8篇“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相关文章
-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被引量:45
- 1997年
- 阐述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原理,推导了其力学编排方程,提出并论证了提高载体角速度的计算值精度的方法。从而得到了适于工程应用的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计算。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 马澍田陈世有李艳梅张海霞
- 关键词:导航惯性导航系统捷联惯导无陀螺
- 嵌入式外减振的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 本申请属于惯性导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外减振的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通过将电气部分安装在台体上,同时,实现电气部分良好散热,在解决了电气部分的安装和散热后,即无需再采用外框/外壳作为电气部分的安装载体,由此,在台体的...
- 周艳唐波李耿
- 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智能标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智能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一个初始粒子种群;步骤2、给每个漂移粒子一个任意的初始化赋值;步骤3、计算出东向速度解算误差、北向速度解算误差、纬度解算误差和经度解算误差...
- 覃方君车浩王智查峰李开龙李冬毅黄春福狄静波高端阳朱九鹏
- 文献传递
- 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专利分析研究
- 2020年
- 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不仅在国防和军事领域有强大的应用需求,在高铁等民用领域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围绕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相关技术开展专利检索和分析研究,包括技术分布分析、申请趋势分析、申请区域分析和申请人分析,并针对光纤陀螺仪和惯组的系统设计技术进行专利技术发展路线分析和技术功效分析,旨在厘清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脉络、创新集中区域和技术空白点等信息,为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相关科研攻关和技术发展决策提供支撑。
- 李明泽杨永斌褚鹏蛟
- 关键词: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
- 基于ST-EKF的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级标定方法
- 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标定方法分为分立式标定和系统级标定。分立式标定方法需要高精度转台提供精度保证,而系统级标定通过观测速度误差等由惯性器件误差导致的导航误差,实现对惯导系统标定参数的最优估计,其精度仅与器件本身有关,同...
- 崔加瑞吴文启王茂松何晓峰
- 文献传递
- 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艇上系泊状态自标定方法被引量:4
- 2020年
- 从实际工程使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在系泊状态下的系统级自标定方案,避免了惯导系统在艇上的反复拆装。提出的系统级标定方法设计了15位置转位方案,可以通过Kalman滤波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零次项误差,标度因数误差,安装误差进行精确估计,除了对以上误差参数的估计外,对影响导航精度的内杆臂参数和加速度计正负通道非对称误差也可以进行估计。并根据系泊状态的特殊晃动环境,设计了零相位延迟的低通滤波器从惯导系统的速度解算中得到速度误差,保证了惯导系统在不依赖外界输入条件下完成自标定任务。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系泊状态下准确估计出全部误差变量,且与静基座标定结果相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刘凯万少巍王激扬于峰
- 关键词:KALMAN滤波
-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旋转调制技术综述被引量:8
- 2019年
- 激光陀螺旋转调制技术是一种系统级误差自补偿技术,能够有效调制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误差,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首先分析了旋转调制型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然后从转位方案的编排、惯性测量单元旋转速度和转停时间的选取、旋转机构的导航解算、旋转机构的误差分析、载体角运动隔离等多方面,对激光陀螺旋转调制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我国旋转调制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雷一非谢波李淑英
- 关键词: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 车载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零速修正算法研究
- 捷联惯导系统可以满足陆用战车导航系统的隐蔽性和自主性,却存在着导航精度随着时间推移急剧下降的固有缺点。惯组的精度越高,导航精度也就越高,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如何使中等精度的惯组能达到高等精度的导航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
- 侯若芝
- 关键词:捷联惯导系统
- 文献传递
- 基于ARM的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导航计算机设计
- 本文以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基于光纤陀螺捷联惯导导航计算机的研制为目标,从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导航计算机的设计方法,对导航计算机硬件、软件、算法设计做了详细介绍,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如...
- 窦硕鹏
- 关键词:导航计算机ARM光纤陀螺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 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保障模式浅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产品特点,结合外场实际情况,从现场保障、维修保障和标校保障等三个方面对激光惯导系统的保障模式进行全流程的梳理,重点对激光惯导系统标校保障模式进行研究介绍。经数据统计和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外场标校方案,制定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方案,可完成对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标校、常规通电检测及故障检测工作,自动化程度高,维修标校时间短,提高了保障效率,满足部队的实际使用要求。
- 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