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6篇“ 明代中期“的相关文章
- 浅析明代中期江南地区?髻形态的衍变
- 2024年
- 本文以明代中期女性典型发式部件“?髻”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文物、图像、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从口径、高度、形状、材质等主要变量因素切入,梳理江南地区?髻在明代中期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从服饰变迁的角度,探究同时期女性服装变迁对?髻形态的直接影响,以及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内在关系。
- 黄林伊杉陈子劲
- 关键词:明代中期
- 从中央到地方:明代中期的京官外放、府县关系与广东铜爵
- 2024年
- 存世最早一批由明代官方督造的铜祭器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分属三地,涵盖府县不同层级。与前代乃至稍晚时期其他地区的铜爵相比,它们的造型别具一格,更偏近明代中央所倡导的瓷爵样式。这批广东铜爵一方面在材质上有悖于明代初年形成的“祭器皆用磁”的礼仪制度,另一方面又在器物形制上对瓷祭器进行模仿。深入考察这批器物的制作情境,不仅为中国古代艺术的跨媒介模仿现象引入一则新的案例,还有助于揭示明代各行政层级在践行中央礼制时存在的文化权力与自主性问题。
- 万笑石
- 关键词:明代中期行政层级中国古代艺术礼仪制度
- 文本中的王權:《木氏宦譜》所見明代中期麗江木氏土官的政治文化演進被引量:1
- 2024年
- 《木氏宦譜》的文本書寫昭示了明代中期麗江木氏土官政治文化的演進歷程。15世紀中後期,木氏土官的在地統治面臨.政治危機。在轄地頻遭西番勢力侵擾的同時,木氏宗族内部多發庶嫡相爭事端。以此,16世紀初的木氏土官借儒家禮教收族立宗,通過神化祖先、嫁接世系的文本書寫方式建構譜系。16世紀中期,木氏土官占領東巴聖地,玉龍雪山的神山信仰形態因之發生嬗變,東巴神話亦進入木氏的先祖敘事。明代中期木氏土官的政治文化因時而變,彰顯了麗江地區的邊地特質。
- 胡簫白
- 关键词:明代
- 唐代到明代中期以前《兰亭序》的接受——以版本为中心
- 2024年
- 《兰亭序》的摹本及后世的临本、摹本、翻刻本等甚众。这些版本,或为内府所藏,或为民间流传。学者书家聚讼纷纭,品评、鉴赏《兰亭序》,并彼此交流版本的信息和学习心得,成为书法史上别具一格的风气。本文梳理唐代至明代中期《兰亭序》的鉴藏、传播、版本等,或于《兰亭序》的传播研究裨益学林。
- 车晴晴
- 关键词:兰亭
- 从“蔚陈家涧堡之破”看明代中期的城乡互动
- 2024年
- 学界对于明长城宣大二镇军事防御聚落体系的研究愈加重视,但因缺乏相关文献和较少使用物质、空间类遗存材料,对该区域嘉靖时期民堡的研究并不多见。结合田野考察材料和尹耕所著《乡约》,从蔚陈家涧堡之破、蔚州嘉靖并堡、堡内成员的组织与防卫等视角分析明代中期的城乡互动,在村堡空间和防御心态层面均有发现,尤其是通过民堡并建过程中空间规制的具体变迁,可以揭示明清时期城乡互动的具体情况。这将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基层视角和研究范式,有利于系统、整体地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研究。
- 刘文炯
- 关键词:城乡互动
- 蔡清《大学蒙引》与明代中期朱子学的自我修正与开新
- 2024年
- 《大学章句》不仅是朱子用心最笃、用功最勤的经典著作,也是朱子建构即物穷理哲学体系的重要典据,更是把握朱子思想精义的要津所在。蔡清作为明代中期朱子学派的中流砥柱,从其《大学蒙引》入手最能从一个重要侧面极致地显豁明代中期朱子学的学术样态。蔡清的《大学蒙引》以句读字议、汉宋兼采为进路,以折中群言、推明朱注、抉发精义为诉求,首先回应辐辏在《大学》文本上的三大争议,继而着意对“三纲领”进行条分缕析的解读,尔后又聚焦在“八条目”的“格物致知”,显豁出倚重但又不陷于训诂和尊奉但不墨守朱子的学术特质。与之相应,赖其卓绝的学术地位,他的经典诠释涵具有典范的学术史意义:一是修正朱子学,推动朱子学开出新面目;二是遥启清代汉学,发出汉学复振的先声。蔡清的《大学蒙引》成为理解经典诠释与学术思潮递变以及明代中期朱子学演进的具体而典范的个案。
- 李敬峰
- 关键词:《大学章句》汉学
- 明代中期理学家对理想道德人格看法的转变——以王阳明和罗钦顺为中心
- 2024年
- 以往的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突出关注阳明学对朱子学的反叛,强调明代中后期心学相较于程朱理学的革命性意义。其实,自明代中期开始,广义的理学整体发生了转变。作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和“朱学后劲”的罗钦顺,他们在心性论上观点近乎对立,但在理想道德人格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却有诸多相同之处,且不同于朱熹。他们都肯定了欲望,认为在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中欲望不是绝对的消极因素,而是中性因素;他们都更为积极地看待情感,不认为养成理想道德人格就要防范情流于恶的自然倾向;他们都更多地将气质理解为单纯的差异性因素而非德性的遮蔽性因素,认为气质对于理想道德人格的养成而言是积极的;他们都忽略了客观知识的相对独立意义,并认为知性只有作为成就理想道德人格之辅翼时才有意义。以王阳明、罗钦顺为代表,明代中期理学家对理想道德人格的看法相较于朱熹大都发生有转变。这种转变可以理解为他们承继了朱熹的志业,在调整了对欲望、情感、气质、知识等的态度后对其进行重新归置,以在明代中期发生整体性历史变革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再次对理想道德人格进行表彰。
- 秦晋楠
- 关键词:罗钦顺道德人格欲望气质
- 儒分三脉:重返明代中期思想现场
- 2024年
- 学界关于宋明儒学的分系受时代性与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围绕形下之气建构体系的气学应该受到更多重视。理学、心学加上气学,构成明代中期三个主要儒学流派。作为正统思想的“官方理学”,对内受到“儒林理学”的修正,对外面临心学与气学的冲击,其地位的松动为思想市场的活跃预留了空间。心学部分填补了理学留下的空白,其政治实践性有助于心学运动在胥吏、生员等群体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其理论之实践性促成儒学往更尊重个体主体性的方向发展。气学在“去形上化”的前提下,没能妥善地处理好道德、政治、身体等议题,注定了其重建道路崎岖不平。整体上看,明代中期儒学的多样性发展,是宋明儒学丰富性的重要呈现。
- 周磊
- 关键词:一元论
- 明代中期南北剧创作的变迁研究
- 明中期是明代戏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南戏声腔的创作从此开始大行其道。本文以明中期的南北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南北剧创作的思想渊源进行考察,通过梳理明前中期南北剧创作在声、辞上的做法及变化,进而建立“礼乐”与“戏曲”之间的关...
- 刘月
- 关键词:明中期
- 从文征明的茶画中看明代中期江南文人茶壶的审美观念被引量:1
- 2023年
-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江南地区著名文人、画家、书法家,是此时期文人雅士的代表之一,他一生爱茶且留有大量描绘饮茶场景的绘画。画为心声,通过研究文征明画中茶壶形态、材质及其美学观念背后的文化思想,得出明中期文人茶壶呈现出清雅、素雅、简雅、典雅的造物审美观。
- 董国娟荆琦
- 关键词:明代中期审美
相关作者
- 师海军

- 作品数:27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明代中期 明代 文学思想 前七子 墓志
- 余三乐

- 作品数:30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利玛窦 耶稣会士 中西文化交流 钦天监 明代中期
- 陈宝良

- 作品数:136被引量:47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 研究主题:明代 士大夫 明清 生员 晚明
- 雷炳炎

- 作品数:59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宗室犯罪 明代 清代 世爵世职 八旗
- 马金兰

-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城市 畸形 明代中期 清代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