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5篇“ 机制论“的相关文章
- 机制论被引量:37
- 1995年
- 机制的概念虽然广为引用,但其一般意义迄今尚无权威的定义和系统的论述。本文从系统科学的概念出发,给出了机制的广义概念,阐述了机制的特点、类型、作用等理论问题。
- 马维野池玲燕
- 关键词:机制论社会学管理学
- 全文增补中
-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动力机制论析
- 2025年
-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相遇相知走向互相成就是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基础性动力、运行性动力和保障性动力在共时态层面的协同互动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递进发展,而历时态层面源外资内式、内生外化式和内拓外扩式的演进逻辑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整体动力增长。这种相互交织的力量形态在实践中并非机械地线性运行,而会随动力参量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应注重疏解二者相结合的动力梗阻、强化动力协同与促进动力转换,以提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动力机制的整体效能。
- 孟宪平唐旭晨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力机制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论析
- 2025年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治本之策。进入新时代,随着我们党对城乡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引发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城乡要素配置、城乡发展相对差距以及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等系列问题,仍是影响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次制约因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锚定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一总抓手,以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 贾钢涛孙慧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 “有声的抗战”:街头剧的感官动员机制论析
- 2025年
- 抗战期间的街头剧实践,为探究“感官”“情感”能否定向思想、促发行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街头剧“弄假成真”的“事件化”展演方式,意在通过情境性的构造,召唤身体的在场,在由“歌唱”“呼喊”“诉说”等声音技术制造的具身体验中,将听觉的呼应提升为感官的同构,继而把主体的形塑和家国共同体的命运进行有机的联结。这种独特的以“声”传“情”的感官机制(emotional regime),在“声音-听觉”的想象与实践中催生出艺术的“情动效力”(affect),最终,街头剧实践建立起一种“情动媒介”与“感官动员”相互贯通的能动过程。
- 高菲
- 关键词:街头剧感官
- 在“等”“似”“化”“创”之间——余承法著《全译求化机制论》述评
- 2024年
- 作为中国传统译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钱锺书的“化境说”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翻译理论意义重大。余承法新著《全译求化机制论———基于钱锺书“化境”译论与译艺的考察》在对前人相关研究全面细致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钱锺书自译和钱氏作品他译语料的探讨,论述“化”体现为全译本质的五个基本特征,分析了等化、繁化、简化、移化、换化、分化、合化等7种全译求化单一机制,运用等化以外的6种机制组构成5类57种组合机制,进而构建了求化机制体系。“多维的研究视角、厚实的学术基础、缜密的逻辑思维、小心的假设求证”是该书的四大特色。“等”“似”“化”“创”是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理想追求和现实存在,是“化境说”的四大基本要素。在传统译论的深入挖掘、系统阐释和理论发展方面,该书做出了表率,值得向翻译专业师生和从业人员推荐。
- 田传茂
-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论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动力要素和动力运行机制;其动力要素涵盖理论指导力、物质生产力、文明滋养力、民众需求力、改革开放力、科技创新力、组织保障力、制度规范力、人才凝聚力等多个方面;基于动力要素的不同定位和作用,将其划分为基础性、过程性和保障性三层动力结构。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运行机制中,其动力系统由动力驱动主体、动力要素、动力输入、动力整合和动力输出五大部分构成;其动力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主导驱动”模式、市场机制“根本驱动”模式以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驱动”模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树立系统观念,既要注重系统输入层面动力要素的整合优化,也要注意动力要素整合层面系统的统筹衔接,更要做好动力输出层面主体协同和信息反馈,如此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动力支撑。
- 王旭东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机制有为政府
- 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保险保障机制论要
- 2024年
- 网络安全风险引发了沉默风险保障争议,甚至可能重演“石棉赔付危机”。政府有必要构建专门的网络安全保险保障机制,以有效救济受害人。可保性与网络战是构建网络安全保险保障机制的主要挑战。通过对网络风险性质以及精算、偿付能力、道德风险和供需关系标准的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基本符合可保性要求。战争通常是保险保障的除外责任。由于对战争行为、归因规则等重要问题仍有争议,司法实践中对网络战除外责任的适用尚比较谨慎。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险保障机制仍有待完善。应在政府与保险业的公私合作框架下,建立多层级网络风险分散机制,提供可负担的网络安全保险,并制定网络安全保险标准保单,以减少赔付争议与司法纠纷。
- 何启豪
- 关键词:保险保障机制可保性
- 美国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论析
- 2024年
- 美国构建了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社会组织和大学是三个质量保障主体,将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和大学内部力量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保障作用。政府是“多元保障主体”体系形成的重要推动者,在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方面主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社会组织在共同价值取向框架下,主要发挥着连接政府与大学的“桥梁”作用和为大学内部网络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指示”方向的作用;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推动与指引下,大学通过不断加强内部保障制度建设,在大学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着核心与基础作用。
- 王玲
- 关键词:网络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 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动力机制论析
- 2024年
- 重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关系到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共识与合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现实语境下来重新审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和价值,剖析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动力弱化影响理想信念坚定的严峻现实,以期通过动力机制的塑造,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 徐彩勤徐子涵
- 关键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动力机制
- “十七年”戏曲剧本生产机制论
- 2024年
- “十七年”时期戏曲剧本生产链条大致可以分成启动、执行、接受和反馈四个有序环节。上述四环节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决定产品属性的内在机制。“戏改”政策则是此期戏曲剧本生产“场域”最重要的构成。此期戏曲剧本生产启动方式主要有两种:“媒介触动式”和“行政指令式”。在具体执行时,集体创作方式成为主导。1964年以前政权意志是以渗透的方式而不是以强行灌输的方式进入文本,戏曲剧本创作试图在政治与艺术之间追求权衡。剧作家主要通过五种途径完成“诗—政治”结合体的打造。批评标准单一化和批评动机的政治功利化,是此期剧本接受的重要特征。“评—改”环节在文本诞生过程中循环出现,延长了剧本成型的周期。批评者和剧作者进行有效的互动,他们联手不仅赋予文本的意识形态建设功能,还依据马克思文艺理论重塑文体。
- 黄静枫
- 关键词:戏曲剧本隐喻结构
相关作者
- 李以渝

- 作品数:29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数学建模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 王学鸿

- 作品数:135被引量:2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 研究主题:跨国公司 技术创新 国际直接投资 技术引进 生产力
- 张伟娟

- 作品数:32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大学生 机制论
- 郑少华

- 作品数:43被引量:34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法 司法 试验区 法律文本 生态文明建设
- 邓翠华

- 作品数:36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文明建设 机制论 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