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板溪群“的相关文章
- 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板溪群沉积背景及成矿分析
- 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板溪群碎屑沉积岩是华南裂谷盆地演化与沉积的产物,其形成的时代、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对探索板溪群沉积背景与成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开展详细野外调查与代表性剖面测制基础上,系统通过矿物学、岩石学、沉...
- 赵春明
- 关键词:板溪群成矿分析
- 湘西新元古代板溪期(板溪群)盆地格局与构造演化
- 扬子东南缘广泛发育的新元古代时期地层,记录了扬子板块东南缘由造山环境向非造山环境转换的全过程。湘西地区板溪期地层出露完整,早期存在有大量相关的火山岩记录,晚期沉积地层出露完整,包括五强溪组、多益塘组、百合垅组以及牛牯坪组...
- 刘雨
- 关键词:板溪群新元古代物源分析RODINIA超大陆
- 文献传递
- 黔东南新元古代板溪群乌叶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2019年
- 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是地球演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古海水、古大气、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的关注热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黔东南板溪群乌叶组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乌叶组的稀土总量较高,为64.28×10^(-6)~293.84×10^(-6),LREE/HREE比值相对稳定,介于3.83~12.35之间;在不同类型岩性中,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变化不大,样品测试结果中出现Eu的负异常。乌叶组的δCe值从0.95~1.04,表明原岩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
- 陈原林顾尚义何兴华郑朝阳
- 关键词:板溪群微量元素古海洋环境黑色页岩
- 富水条件下板溪群板岩隧道围岩分级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富水板岩隧道围岩泥化、软化问题突出,目前此类隧道的围岩分级是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作为分级指标之一。由于板溪群板岩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因此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作为板溪群板岩隧道围岩分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问题,文章以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油坊坪隧道为工程实例,引入软化系数,并将地下水、岩体完整性系数、主要结构面与洞轴交角作为主控因素,建立富水板岩隧道围岩分级体系;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造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取指标权重值,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围岩级别。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理论对富水板岩隧道进行围岩分级,有效地处理了隧道围岩分级的模糊信息,实现了围岩分级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引入软化系数通过模糊理论得到的围岩级别与现场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说明引入软化系数的富水板岩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富水板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吴友银左清军闫天玺
- 关键词:隧道围岩分级层次分析法
- 强~中风化板溪群板岩填料干湿循环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贯彻《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动力设计思想,针对贵州省三黎高速公路强~中风化板溪群板岩填料,开展了不同动应力幅值和不同干湿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大型动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黎高速公路强~中风化板岩填料的动力稳定性和干湿循环工程特性较好,是一种良好的路堤填料。另外,对软岩路堤填料的干湿循环大型动三轴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还很不成熟,实际工程中开展软岩路堤现场原位测试(如E_(vd)、K_(30)、弯沉等),并寻求测试成果与动态回弹模量之间的相关性会更有意义。
- 张静波何斌吕岩松陈羽江洎洧
- 关键词:填料干湿循环动力特性动三轴
- 贵州地区板溪群板岩填料路用工程特性及路基结构设计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针对贵州地区板溪群板岩填料的路用工程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干湿循环效应下板岩填料的CBR和回弹模量变化特征。试验表明:板岩填料长期强度受干湿效应与风化作用衰减显著,其CBR和回弹模量随试样浸水时间增加逐渐降低,浸水6~7 d后趋于稳定;CBR与回弹模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不断衰减,5次循环后趋于稳定,且干湿循环引起的强度衰减幅度要大于单次浸水。因此,建议采用5次干湿循环后CBR值作为板岩填料的长期强度指标。试验表明该类填料的长期稳定CBR值满足路堤填料强度要求。最后,给出了贵州地区高速公路板岩路堤典型结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李旗云张静波张晶
- 关键词:CBR回弹模量路基结构
- 板溪群及对应地层底、顶界年代研究
- 目前关于板溪群及对应地层的底界和顶界年代存在较大认识分歧.鉴此,本文根据大量已有测年资料和新获得的岩门寨组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对板溪期地层的底界和顶界年代进行了新的研究和厘定.结果表明,冷家溪期835...
- 柏道远钟响马铁球
- 关键词:板溪群底界
- 湘西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下段地层含金性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元古代板溪群是一套沉积韵律发育的浅海砂泥质碎屑岩及凝灰质碎屑岩,为湘西一带大量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的赋矿地层。对马底驿组下段进行岩石学和地层含金性研究表明,马底驿组下段岩石类型主要为变质砂岩类和板岩类,两类岩石的金含量均分布均一,矿化程度低,受后期地质作用改造程度比较弱;同时,呈单偏峰分布的含金量频率分布型式和呈正态分布的对数频率分布型式表明该地层未遭受后期变质作用叠加,金的背景值总体偏低且趋于均一化,因此,认为产于板溪群中的金矿体成矿物质与马底驿组下段关系不大。
- 王兰香余大龙
- 关键词:岩石类型成矿物质
- 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溪群年代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 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中段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及碎屑岩锆石U-Pb定年及系统的Hf同位素分析表明,冷家溪群沉积时代大致在860-820Ma之间,不整合在其上的板溪群沉积下限在820Ma左右,这表明在江南造山带,晋宁造山运动之...
- 孟庆秀
-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冷家溪群板溪群HF同位素地球动力学模型
- 文献传递
- 湘中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意义被引量:52
- 2013年
- 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中段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及碎屑岩锆石U-Pb定年及系统的Hf同位素分析表明,冷家溪群沉积时代大致在860~820 Ma,不整合在其上的板溪群沉积下限在820 Ma左右,这表明在江南造山带,晋宁造山运动之后,很快进入伸展裂解阶段。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在850~800 Ma之间,锆石Hf初始值表现出快速上升趋势,表明这一时期有显著的地幔物质加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早期的岛弧岩浆岩(850~820 Ma,尤其是I型花岗岩)是碎屑物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造山后快速裂解形成的壳幔混合岩浆物质(如凝灰岩)形成板溪群部分物质来源。结合本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拼合以及拼合后由于板片的拆沉引起的快速裂解(plate-rift model)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 孟庆秀张健耿建珍张传林黄文成
-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冷家溪群板溪群锆石U-PB年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关作者
- 汪正江

- 作品数:113被引量:1,534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羌塘盆地 页岩气 南华系 藏北羌塘盆地
- 李曰俊

- 作品数:126被引量:1,352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正断层 塔里木盆地西部 放射虫化石 断裂带
- 郝杰

- 作品数:33被引量:5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造山带 板溪群 MDD模式 热演化史 蛇绿混杂岩
- 刘鸿允

- 作品数:11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板溪群 震旦系 地层 层位对比 层位
- 廖群安

- 作品数:86被引量:70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东准噶尔 火山岩 卡拉麦里 东天山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