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植物生活型“的相关文章
- 不同牧压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生活型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具代表性地段的放牧场,设置3个不同牧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个重复。【结果】在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略有差异,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牧压增大,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下降,而杂类草及醉马草的重要值增大;不同牧压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对频度的影响较小,呈现出植被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放牧时期对山地草甸植被优势种和植物生活型有明显影响,在夏季放牧场中植株矮小、重要值很低的金露梅在冬季放牧场中却株型高大,重要值也极高。【结论】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不同,HG、MG、LG物种数分别为26、22和33种,物种间数目相差明显。重度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增大了杂类草和醉马草的优势。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的生活型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 张丽萍田聪李晓敏阿斯娅·曼力克沙吾列·沙比汗
- 关键词: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
- 阿克苏地区草地分类及饲用植物生活型研究
- 2023年
- 阿克苏地区的地形地貌千变万化,形成的草场类型种类非常丰富。介绍了阿克苏地区平原草场区和山区草场区的天然草场区域特点;归纳了阿克苏地区草地分类,有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高寒荒漠类、低平地草甸类、沼泽草地类;详细分析了一年生草本类、多年生禾本科草本类、多年生莎草科和类莎草科草本类、多年生杂类草草本类、苔藓地衣类等草地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 张耀强李雪玲
- 关键词:草地饲用植物生活型
- 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物生活型及其海拔梯度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敦煌及马鬃山地区植被区系祖成、植物生活型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阐明植物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对气候生境的反映,为区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垂直格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在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统计敦煌及马鬃山地区维管束植物的生活型,编制生活型谱,并分析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生活型组成。【结果】1)研究区共记录217种植物,隶属34科122属,占中国干旱区总科数的41.46%,占全国总科数的10.09%。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3种,双子叶植物28科96属175种,单子叶植物5科25属38种。2)研究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以地上芽植物为主,占33.18%,在地上芽植物型的4个亚类群中,以半灌木地上芽植物最多;生活型大小序列为:地上芽植物型>地面芽植物型>一年生植物型>地下芽植物型>高位芽植物型。3)地上芽生活型物种在各海拔梯度都占重要地位,占研究区全部生活型物种的59.15%,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海拔1700 m处达到最大值;地面芽植物生活型也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趋势;高位芽植物生活型和地下芽植物生活型所占比例很小;一年生植物在整个海拔范围内占10.00%以下,随海拔升高波动不大。【结论】敦煌及马鬃山地区地带性植被以灌木或半灌木建群的植被占优势,主要分布于1000~3000 m海拔内。群落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并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
- 罗凤敏辛智鸣高君亮李永华董雪董雪李新乐
- 关键词:植物群落植物生活型海拔梯度
- 基于环境因子对叶绿素影响的典型草原植物生活型优势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针对环境因子与草原植物叶绿素含量的联动是否关系到植物生活型优势的问题,该研究以锡林浩特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选取2020年7月实测的11个样地50种植物共185个牧草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运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多环境因子对草原植物不同生活型叶绿素指标的影响,进而分析植物竞争优势形成的潜在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区植物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和0.936,草原植物总叶绿素含量受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程度更大;2)草原植物4类生活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小/半灌木>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杂类草;3)环境因子对植物生活型叶绿素含量的解释程度存在差异,RDA显示环境因子对小/半灌木的叶绿素含量解释程度最大(28.0%),其次为一/二年生植物(18.3%)和多年生杂类草(17.7%),多年生禾草各项叶绿素指标的解释度最低(12.7%);4)植物生活型各叶绿素指标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回归分析显示小/半灌木的叶绿素b含量受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总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到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多年生杂类草叶绿素b含量主要受到地表温度的影响,一/二年生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到土壤pH的影响;5)在草原生境中,通径分析的综合研究显示植物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植物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到大气环境因子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多年生禾草不易受环境因子的牵动,成为更能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植物种类,因此,在群落演替进化中这类植物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 郑宁李素英王鑫厅王鑫厅赵鹏程吕世海许玉珑何静秦文昊高恒睿
- 关键词:典型草原环境因子叶绿素含量植物类型
- 广西两种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比较
- 2021年
-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基本群落外貌,基于Raunkiaer的分类系统,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密度相对较大的D1林分(1156株/hm2)和密度相对较小的D2林分(820株/hm^(2))林下木本植物的生活型谱与叶相。结果表明,两种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均以常绿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质以革质和纸质为主,叶尖以渐尖为主,叶缘以全缘为主,单叶和无毛叶植物占优势。D1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总体以小型叶、纸质叶、渐尖叶、全缘叶和单叶为主要特征,D2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总体以中型叶、革质叶、急尖叶、非全缘叶和复叶为主要特征,两种林分中的被毛叶和无毛叶植物占比相当。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初步认为在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中,较大的密度更有利于人工林的多目标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 张惠刘红影张宇宁马姜明莫燕华零天旺杨章旗李明金
- 关键词:生活型谱叶相林分密度木本植物马尾松人工林
-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被引量:2
- 2021年
- 本研究根据Raunkiaer分类系统,分析广西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和叶相的变化特征,对揭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木本植物128种,包括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2)林下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矮高位芽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呈现出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林下常绿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大,落叶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降低。4)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相以单叶、渐尖、全缘、无毛、革质叶为主,符合南亚热带植物叶相的基本特征。其中:林下小型叶、全缘叶、复叶、革质叶、叶无毛植物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中型叶、非全缘叶、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植物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降低的变化趋势。
- 张惠张惠张宇宁马姜明马姜明零天旺杨章旗李明金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生活型谱叶相
- 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重要的水库边坡防护生态模式,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向来受到业界重视,为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受到的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影响,笔者开展了持续5年的生态监测研究。结合研究可以确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联系紧密,二者成正相关,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在水库边坡生态性能改善、物种多样性提高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 白晶
- 关键词:乡土植物生活型水土保持效益物种多样性
- 阿拉善高原荒漠植物生活型组成及其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9年
-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阿拉善荒漠的植物进行了生活型划分,并将各生活型在各样地的盖度分别与地理和水热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RDA(redundancy analysis)法分析了群落中各生活型的相对盖度在地理和水热因子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使用偏RDA(partial RDA)分析统计了水热因子对群落生活型组成差异的解释量.结果表明:按照种数比例统计,阿拉善高原草本植物占优势(59.52%),按照盖度比例统计,木本植物占优势(67.43%);各生活型的盖度均与海拔呈正相关(显著或不显著),与纬度呈负相关,除肉质叶半灌木外,均与经度呈正相关;水热因子方面,各生活型的盖度均与降水因子呈正相关(显著或不显著),与最热季均温呈负相关;沿西北走向,干热程度增加,肉质叶灌木、肉质叶半灌木、退化叶灌木和退化叶常绿灌木这4种生活型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有增大的趋势,其他生活型在群落中的相对盖度逐渐减小,说明这4种生活型对阿拉善高原西北地区干旱和高温的极端气候条件耐受性较其他生活型高;水热因子对不同群落生活型组成差异的解释量为21.430%,其中降水因子单独解释量为9.949%,温度因子为7.223%,二者共同解释量为4.258%.
- 闫瑞亚娄安如谢苏阳尹本丰刘浪陆小亮
- 关键词:阿拉善高原生活型
- 干湿度梯度及植物生活型对土壤氮磷空间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通过对我国土壤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值的分布特征研究,探讨了湿度梯度与植物生活型对土壤氮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陆地系统自然土壤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分别在0.02~8.78 g/kg,0.05~1.73 g/kg和0.06~9.85范围内变化,地形和气候因素对其空间变异性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干湿度梯度分带对土壤氮含量和氮磷比值的影响较磷含量更为明显,氮含量与氮磷比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表现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的规律,而磷含量变化不显著。在不同生活型植被土壤中,森林土壤氮磷的变化规律较灌木和草本土壤更为复杂;其植物磷平均含量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受磷元素的限制作用与其较低的土壤磷含量供给有关。土壤氮磷含量和氮磷比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异性主要是受降水的影响。
- 卢同平张文翔武梦娟林永静
- 关键词:土壤氮磷植物生活型化学计量
- 中国自然保护区植物生活型多样性格局的统计学研究
- 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以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为基础,本文对中国162个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数据进行分类统计,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热带和亚热带、暖温带、...
- 王艳红
-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环境因子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 曾静

- 作品数:24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洞庭湖 洞庭湖湿地 东洞庭湖 典型植物群落 数据集
- 谢永宏

- 作品数:135被引量:1,09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洞庭湖 洞庭湖湿地 湿地植物 快速扩繁 洞庭湖区
- 孙磊

- 作品数:42被引量:24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
- 研究主题:退化草地 高寒退化草地 草业科学 高寒草地 土壤种子库
- 罗艳

- 作品数:62被引量:6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各向异性 构造应力场
- 张文翔

- 作品数:70被引量:676H指数:17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贝壳堤剖面 柴达木盆地 环境意义 贝壳堤 湖相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