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5篇“ 残留消解动态“的相关文章
- 甜樱桃中多菌灵等6种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建立及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 2025年
- 为研究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甜樱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保证甜樱桃质量安全,在建立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田间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快速滤过型净化(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技术净化后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线性范围、精密度、定量限和基质效应考察;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后得到6种农药的消解动态方程、消解曲线和安全间隔期。结果显示,甜樱桃中6种农药经m-PFC技术净化后,效果良好,回收率较高;在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弱基质效应;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3.95%~102.80%,相对标准偏差为0.16%~13.32%,定量限在0.0001~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6种农药在甜樱桃上的消解动态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中嘧霉胺消解99%所需的时间最短(14.5 d,套袋),多菌灵消解99%所需的时间最长(56.1 d,套袋);吡虫啉安全间隔期最短,为6 d(套袋),多菌灵安全间隔期最长,为31 d(套袋)。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线性良好,正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测定方法验证的要求,定量限低,适用于甜樱桃中6种农药残留定性定量检测;田间试验为6种农药在甜樱桃上取得登记、合法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 胡平国李霞雪杨巧慧曹璐陈志民陈亚曾艳
- 关键词:甜樱桃农药残留消解动态半衰期
- 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估
- 2024年
- 【目的】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消解率,并从药剂理化性质、毒性和膳食暴露风险方面综合评估该药剂的使用安全性。【结果】氟啶虫胺腈2种施用剂量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均较低,且随时间的推移呈负指数函数递减,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药后16 d的消解率均在79.00%以上,药后32 d残留量最高也仅0.089 mg/kg,其施用剂量的残留半衰期为8.66~9.76 d;氟啶虫胺腈在理化性质和毒性方面的累计安全性评价值为11,2种施用剂量的膳食暴露风险商值(RQ)为0.004和0.006。【结论】综上,氟啶虫胺腈在茶叶中属于易消解农药,残留量和膳食暴露风险低,可在茶园推广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该药剂在茶叶上合理使用和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的制定提供参考。
- 陈峰康文斌王俊黄鹏胡进锋何玉仙姚锦爱
- 关键词:茶叶残留消解动态安全性评估
- 6种农药在荷兰豆上残留消解动态和膳食风险评估
- 2024年
- [目的]了解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噻虫嗪在荷兰豆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评估其人体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进行了6种农药在荷兰豆上的田间残留试验,通过QuEChERS前处理结合GC-MS/MS分析方法测定了6种农药在荷兰豆上的残留量,并对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6种农药在荷兰豆上的添加回收率为72.3%~108.4%,RSD为1.7%~9.3%,在0.005~0.5 mg/L的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噻虫嗪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2~2.7、2.2~2.7、3.0~3.7、0.9~3.1、1.1~3.1、0.8~2.4 d,均属于易降解农药。膳食风险评估表明,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的急性、慢性膳食风险值均低于100%,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结论]推荐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啶虫脒乳油、30%嘧菌酯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分别按照600、450、450 mL/hm^(2)和120 g/hm^(2)在荷兰豆上喷施,安全间隔期均可设为1 d,在种植过程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规范种植,控制施药剂量,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不会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照600 mL/hm^(2),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按照1499 g/hm^(2)在荷兰豆上喷施,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0、3 d,不适宜在开花结荚期使用。
- 周艳琳杨晶
- 关键词:荷兰豆农药残留消解动态
- 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在设施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2024年
- 探究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设施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ex Spreng)上施用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建立噻虫胺和氯氟氰菊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撒施方式对设施韭菜进行施药,研究了2种农药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0.02~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0.99;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6%;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9%,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大棚韭菜和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颗粒剂药效缓慢释放,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胺在韭菜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试验结果可为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在韭菜中的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 董惠颖谷婧妍李贤宾杜雨涵万成瑞朱光艳周杨张红艳
- 关键词:氯氟氰菊酯噻虫胺韭菜土壤消解动态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及2种代谢物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 2024年
-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柑橘中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及代谢产物2-三氟甲基苯甲酸和联苯肼酯-二氮烯的残留量,评价其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酸化乙腈提取,加NaCl盐析,经无水MgSO_(4)除水和石墨化炭黑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76%~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6%~15.2%。残留消解试验结果显示,柑橘中丁氟螨酯残留检出成分为其母体;而联苯肼酯与联苯肼酯二氮烯均有残留,联苯肼酯转换成联苯肼酯二氮烯非常迅速。不同试验点残留水平和消解速率不同,这不仅受到施用时间的影响,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丁氟螨酯在湖北、广西和湖南试验点的全果中半衰期分别为13.9、28.8和20.0 d;联苯肼酯(总残留量)在广西试验点的全果中半衰期为20.7 d。结论在推荐最高剂量下,丁氟螨酯和联苯肼酯消解迅速,本研究中各采样时间点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 凌淑萍付岩王全胜吕燕张亮吴银良
- 关键词:柑橘消解动态
- 陕西日光温室中甜椒常用农药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甜椒是陕西关中地区温室中栽种的大宗蔬菜。针对甜椒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残留情况,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检测技术,在日光温室中开展了三唑酮、烯酰吗啉、甲氰菊酯、吡虫啉和啶虫脒5种农药的残留剂量和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5种农药的残留剂量均随着时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降解速度较其它地区和其它季节慢。其中,烯酰吗啉、吡虫啉和啶虫脒在按照推荐农药施用量施用7 d之后,残留量符合标准,可以大规模安全使用。
- 李昊熙崔利辉
- 关键词:甜椒日光温室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农药残留
- 5种杀菌剂在大棚和露地韭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评价蔬菜生产中5种常用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烯酰吗啉和啶酰菌胺在韭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评估其人体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开展了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5种常用杀菌剂的残留消解田间试验,通过测定残留量对5种杀菌剂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5种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烯酰吗啉、啶酰菌胺)在韭菜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大棚栽培模式下半衰期分别为8.4、3.7、12.6、6.0、11.6 d;在露地栽培模式下半衰期分别为1.7、1.5、3.7、2.6、3.4 d。不同人群对大棚、露地韭菜中试验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的风险都较低,为可接受水平;而大棚韭菜中同种农药带来的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风险都高于露地。按推荐最高剂量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大棚韭菜在安全间隔期第30天最终残留量为0.42 mg/kg,高于旧标准GB 2763—2021中韭菜最大残留限量(0.2 mg/kg),但低于最新调整的GB 2763.1—2022中的限量标准(5 mg/kg),我国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的调整既能有效保障韭菜的食用安全,也能改善韭菜腐霉利频繁超标问题。[结论]建议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韭菜上施用这5种杀菌剂基本不会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 潘丽英王强杨桂玲杜雨婷李金玲王豆潘道东
- 关键词:杀菌剂韭菜大棚露地残留消解动态
- 唑虫酰胺在西兰苔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与膳食风险评估被引量:5
- 2023年
-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唑虫酰胺在西兰苔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明确使用该药剂防治害虫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结果表明,15%唑虫酰胺悬浮剂按2倍最高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施药1次,在西兰苔上的消解半衰期为3.35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的残留超标风险与田间用药量、用药次数正相关。经膳食风险评估,以22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药后1 h~17 d风险商值RQ均小于1,施药2~3次则药后1~7 d均存在较大膳食风险;以112.5 g·hm^(-2)的剂量施药2次,药后3 d起膳食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建议生产中采用15%唑虫酰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12.5 g·hm^(-2)的剂量用药,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露地栽培西兰苔上安全间隔期为5 d。
- 吴耀章钢明周成云吴燕君张丹董代幸洪文英
- 关键词:消解动态安全间隔期
- 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效及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明确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试验,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了其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药后1、7、14、21 d的防效分别为85.80%、99.03%、97.62%和93.86%,同时在燕麦上的残留消解速率最快,半衰期为3.19 d;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种药剂对燕麦蚜虫的防效较好,药后7、14 d均可达到90%以上,药后21 d为86.54%~89.29%,半衰期分别为3.87、4.10、3.73 d。[结论]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可作为燕麦草田防治蚜虫的速效药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可作为燕麦草田防治蚜虫的长效药剂。
- 王颖王静徐洋帆魏淑花张蓉班丽萍尹学伟
- 关键词:燕麦蚜虫杀虫剂消解动态
- 异菌脲在果蔬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异菌脲是一种高效广谱的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多种果蔬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药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异菌脲对水生动物具有较高毒性,对植物、鸟类具有中等毒性,可抑制人体干细胞的生长、影响男性精子质量和造成DNA的损伤,甚至可能致癌,已被加拿大、欧盟列为高风险农药品种。本文对果蔬中异菌脲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及其微生物降解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异菌脲的污染防控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
- 潘虎潘虎代艳娜王威武李涛李涛张晓明田云
- 关键词:异菌脲微生物降解果蔬
相关作者
- 李雪生

- 作品数:80被引量:3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甘蔗 消解动态 残留量 高效液相色谱
- 胡德禹

- 作品数:499被引量:1,652H指数:20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活性 衍生物 植物病毒 土壤 1,3,4-噁二唑
- 陈丽萍

- 作品数:43被引量:174H指数:9
- 供职机构:漳州市农业检验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香蕉 残留量 菜用大豆 土壤 气相色谱法测定
- 李瑞菊

- 作品数:56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气相色谱 土壤 气相色谱法测定 啶虫脒 气相色谱法
- 林明珍

- 作品数:41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 防除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