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1篇“ 氩等离子体“的相关文章
等离子体改性膨润土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2024年
膨润土是一种硅酸盐黏土矿物,在机械、冶金、化工、环保行业有重要应用。通过改变放电气种类,放电时间参数得到不同性能的改性膨润土样品,通过吸附亚甲基蓝试验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了FTIR、SEM和XRD、TGA、BET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r等离子体改性可以提升膨润土的吸附性能。改性后的样品基本骨架保持不变,但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电位降低。将10 mg Ar等离子体改性的膨润土置于200 mL,2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吸附量可达183 mg/g,而未改性的膨润土的吸附量只有117 mg/g。
杨斗豪任家轩见瑞婷胡怡朱域铷李斌刘忠伟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膨润土亚甲基蓝
面向半导工艺的平面线圈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源的三维流模拟研究
2024年
针对平面线圈感性耦合气放电,本文基于自主开发的三维等离子体力学程序,数值模拟了线圈结构以及放电气压对等离子体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线圈在环向上具有不对称性,电子密度也具有明显的环向不均匀性.随着气压的增大,这种环向不均匀性逐渐增强.通过减小线圈的开口,可以提高等离子体的环向均匀性.此外,针对双线圈驱动放电,还研究了内外双线圈电流幅值之比对于等离子体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内外线圈电流幅值的比值,有利于提高等离子体的径向均匀性.
赵明亮邢思雨唐雯张钰如高飞王友年
碰撞辐射模型诊断大气压双频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二维分布
2024年
利用发射光谱结合碰撞辐射模型(OES-CRM),探究大气压双频(2.00 MHz、13.56 MHz)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使用CCD相机结合带通滤波片拍摄特定波长(694.3 nm、750.0 nm)谱线强度的二维图像,通过碰撞辐射模型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轴向分布和二维空间分布。试验中,分别改变低频电源和高频电源的功率,探究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对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频功率的增加,电子密度明显增加,且区两端靠近鞘层处变化更明显,而电子温度略有升高;增加低频分量时,放电强度降低,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均略有降低,等离子体鞘层明显向区扩张。总上,高频分量主要影响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量,而低频分量主要影响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可见大气压双频放电能独立调控等离子体的参数值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曹琪璐黄晓江肖希健张娇娇徐雨
关键词:电子温度电子密度
一种等离子体用于改进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用于改进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丝素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将所述混...
周建吴征威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碳分子筛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具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碳分子筛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由碳分子筛膜经等离子体处理得到;通过离子与碳分子筛膜中的官能团发生反应,使得在碳链之间形成连接结构;包括如下步骤:配置溶解有聚合物...
徐至雷林峰方楚宁
内镜下钛夹联合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34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结果B组患者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开始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治疗2周后的吻合口瘘愈合率高于A组(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钛夹联合等离子体凝固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效果良好,能促进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翁艳王青刘晓川金麟褚云香王东盛贾志伟孙莹
关键词:钛夹
等离子体凝固术不同喷凝时间对猪肝门部Glisson系统一级分支损伤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凝固术(APC)不同喷凝时间对猪肝门部Glisson系统一级分支(G1)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健康家猪(7~14个月),雌性27只,雄性23只,质量(100.0±9.5)k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猪(肝脏)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10只,分离制备G1模型,分别APC喷凝1、2、3、4、5 s。比较各组损伤情况、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深度以及三联管(门静脉第一分支、肝内胆管第一分支、肝动脉第一分支)损伤情况。依据三联管是否损伤将猪分为三联管损伤组(n=23)与对照组(n=27,无三联管损伤)。比较两组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深度。结果APC喷凝后,G1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损伤,呈现黄褐色、褐色、焦化和缺损改变,显微镜下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可见G1的鞘膜缺损,鞘膜下纤维组织断裂,小血管及小胆管结构不完整,出现"烧伤痕"及G1内三联管损伤,且喷凝中心点损伤较重。制备的50个G1模型中随着喷凝时间增加,最大损伤面积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89,P<0.001),最大损伤深度与喷凝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01)。A组、B组、C组、D组、E组的三联管损伤分别为0、2、5、6、10只,G1内三联管损伤的只数随着喷凝时间增加而增加。三联管损伤组APC喷凝时间、最大损伤面积和最大损伤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C对肝门部G1的损伤程度与喷凝时间呈正相关,G1内三联管损伤与最大损伤面积、最大损伤时间、APC喷凝时间有关。
彭翔宇刘仕花郭煜扬黄兴华刘建勇程杨胡还章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热损伤
基于发射光谱法的等离子体射流诊断研究
2023年
利用等离子体进行材料表面处理,其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会对材料表面的活性成分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等离子体射流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采用针-环电极结构搭建等离子体放电及光谱诊断试验平台,在大气中实现稳定等离子体射流;利用光谱仪采集等离子体的光谱数据,分别采用玻尔兹曼曲线斜率法和斯塔克展宽法计算,并对比分析等离子体射流尖端、射流尖端有无铜箔时等离子体射流的不同轴向位置、铜箔到射流喷口不同距离时射流作用在铜箔表面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输入电压升高会导致电子温度升高,电子密度降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随轴向距离增加而降低,电子密度随轴向距离先略微升高然后降低。尖端放置铜箔会在一定范围内对电子温度电子密度数值产生影响。当铜箔到射流喷口距离增加时,铜箔表面电子温度先上升后下降,电子密度先下降后上升。且外施电压增加,电子温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和电子密度达到最小值的位置到喷口距离越来越远。
张大伟陈晓颖郝莎
关键词:氩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发射光谱法
等离子体处理对二维半导电学性能调控的研究
近年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2D)半导纳米材料,因其出色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成为了新一代半导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微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材料的种类毕竟是有限的,为实现二维材料的特性多样化与功...
何娇燕
关键词:氩等离子体掺杂改性反相器存储器
高气压激光维持等离子体实验与仿真被引量:1
2023年
激光维持等离子体(LSP)作为一种先进光源,具有高稳定性、宽光谱和高亮度的特点,应用价值高且广泛,例如基于LSP深紫外辐射的半导表面高灵敏缺陷检测。LSP源的深紫外辐射产生过程及优化一直备受关注,实际测量较困难且有局限。该文以气LSP(气压>10^(6) Pa)为例,结合实验光谱测量及零维全局模型,探究了气LSP自持放电过程,获取了准分子Ar_(2)^(*)的主要产生及消失路径,并研究了气气压与激光功率对Ar_(2)^(*)的影响机制,基于此预判了气压与激光功率对Ar_(2)^(*)126 nm深紫外辐射的优化趋势,指出提高气压强是增强126 nm辐射强度的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方式。
王大智袁博文卢琪乔俊杰熊青
关键词:光谱测量

相关作者

陈熙
作品数:83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热等离子体 传热 三维数值模拟 等离子体
张俊彦
作品数:428被引量:59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 富勒烯 石墨烯 性能研究
王藩侯
作品数:85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
研究主题:势能函数 第一性原理 外电场 分子 第一性原理研究
张斌
作品数:199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磁控溅射 高功率脉冲 石墨烯 富勒烯 磁控溅射靶
岑可法
作品数:3,778被引量:18,189H指数:5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锅炉 流化床 燃烧 循环流化床 水煤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