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99篇“ 氮肥利用“的相关文章
用于提高玉米种植中氮肥利用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玉米种植中氮肥利用率的方法,涉及农业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由摄像头采集的玉米生长发育状态图像;提取玉米生长发育状态图像的多深度特征,以得到多深度玉米生长状态信息特征图;基于多深度玉米生长状态信息...
余少波杨景余文斌张磊渠肄敏
一种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辣椒种植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辣椒种植装置,包括固定架单元、第一活动单元和第二活动单元;所述固定架单元包括基板、与基板连接的多个第一竖杆、与基板连接的多个第二竖杆以及多个与基板平行的承载板,每个承载板处固定安装有一...
韩畅蒋琪覃成张相春周朝彬隋常玲高智席
用于提高玉米种植中氮肥利用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玉米种植中氮肥利用率的方法,涉及农业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由摄像头采集的玉米生长发育状态图像;提取玉米生长发育状态图像的多深度特征,以得到多深度玉米生长状态信息特征图;基于多深度玉米生长状态信息...
余少波杨景余文斌张磊渠肄敏
调控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控制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基因nal1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nal1(NARROW LEAF1)及其等位基因在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基因编辑...
傅向东余建平吴昆王芸刘学英
施氮对北方粳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024年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处理对龙稻18和绥粳18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各施肥处理中,与目标产量施氮量相比,减施氮肥15%,2022年和2023年龙稻18和绥粳18两个品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未产生显著差异,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增加了4.52%和5.51%;而采用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龙稻18和绥粳18的穗数平均增加了19.8穗/m^(2)和20.9穗/m^(2),穗粒数平均降低了8.3粒/穗和6.2粒/穗,两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但该施肥方式减少了追肥次数,节约了劳动力。施用氮肥增加了龙稻18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对绥粳18影响不显著;施用氮肥对两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大,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食味评分。同等施氮量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合一次性施用较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外观品质,龙稻18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平均降低了1.59%和0.66%,绥粳18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平均降低了0.31%和0.13%,其他各施氮处理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之间差异不显著。
姬景红刘双全马星竹郝小雨郑雨赵月刘颖张明怡暴帅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
基于长期氮肥示踪试验评估氮肥利用率算法的合理性
2024年
氮肥利用率是衡量氮肥被作物利用的一个指标,常规采用的计算方法为差减法和15N示踪法,主要是通过作物吸收的氮量来计算氮肥利用率。由于这两种方法没有考虑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后效,显著低估了施用氮肥的实际效应。为此,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在探索更实际的氮肥利用率计算法。不同的改进方法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了氮肥的遗留效应,弥补了差减法和15N示踪法在短期试验中对实际氮肥利用率的严重低估,基本接近于实际氮肥利用率,但远高于常规差减法或15N示踪法估算值。在本文中定义的实际氮肥利用率(ANUE)为:在土壤残留示踪氮被完全消耗的条件下,作物地上部吸收肥料氮占施氮量的百分比。法国28年旱地作物的氮肥叠加利用率为61.3%~65.3%,中国太湖地区17年的水旱轮作体系示踪氮肥试验中氮肥叠加利用率为38.6%~43.0%。本研究采用Origin 2021的图形数字化工具,获取这两个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包括每季作物吸收15N、土壤残留15N数据,分别以耗竭耕层(0—20 cm)、1 m、2 m土体中的氮素残留量来计算氮肥利用率。以此为参照标准,评估土壤氮素平衡法和氮肥有效率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基于2 m土体残留肥料氮的土壤氮素平衡法和氮肥有效率法,会高估旱地作物的氮肥利用率;而以耕层土壤残留肥料氮作为估计参数时,则与旱地实际氮肥利用率基本一致(61%~74%);而氮肥有效率(41%~52%)可以很好地估算我国太湖地区水旱轮作体系的实际氮肥利用率。因此,跨地块或作物系统的氮肥利用率比较,应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以避免由不同方法导致的不可比性而产生误解。氮肥有效率法(将作物吸收和土壤残留氮均视为有效部分)可以通过短期试验获得接近实际的氮肥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巨晓棠田雪冀宏杰田昌玉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的调控效应
2024年
为进一步提高西北旱区胡麻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投入量,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3个施肥时期(T1:全部基施;T2: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T3:1/3基施+1/3分茎初期追施+1/3现蕾初期追施)互作对旱地胡麻氮代谢及氮肥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胡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氮素积累、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则呈降低的趋势。从同一氮肥水平不同施肥时期来看,上述指标均表现为T2处理最高。氮肥综合运筹表现为N2T2处理的胡麻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氮素积累量分别较传统模式(N3T1)显著提高。其中,硝酸还原酶提高14.21%~34.93%,亚硝酸还原酶提高18.66%~29.27%,谷氨酰胺合成酶提高14.92%~55.82%,氮素积累量提高10.63%~36.74%;较不施氮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2.75%~54.84%、23.62%~69.81%、43.61%~78.09%和23.33%~57.88%。籽粒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在N2T2处理较高,分别较其它处理平均提高14.35%、4.20%%、28.45%和17.37%。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氮素积累量与氮代谢酶活性、氮素转运、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120 kg·hm^(-2)氮肥按2/3基施+1/3现蕾初期追施可显著提高胡麻氮代谢酶活性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实现旱地胡麻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景娜高玉红高玉红文明崔政军吴兵崔政军王一帆
关键词:胡麻氮肥运筹氮素积累
氮肥运筹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为解决农民在水稻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过量施肥、氮肥利用效率低以及产量提高困难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减少氮肥用量,改变氮肥运筹以及增加磷肥、钾肥比例的方式,设计缺氮处理(CK)、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高效处理(HE)、高产处理1(HY1)、高产处理2(SHY)共5个养分管理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的生长情况、生物学性状及不同养分优化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FP)相比,高效处理(HE)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降低48.5%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没有显著降低,而2021、2022年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从FFP处理的26.4%、31.7%提高到42.2%、55.6%。2个高产处理在适当降低氮肥用量的情况下,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开花期水稻叶片SPAD值与总氮肥施用量无关,而与穗分化后氮肥用量相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花后氮素和干物质的积累呈现降低的趋势。因此,适当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总施用量以及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可以显著改善水稻群体指标,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有效途径。
杨业凤莫小玉李引龙王雨沁付一笛杨颖
关键词:养分管理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叶面积指数
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吴昊
调控作物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籽粒外观品质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调控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和/或籽粒外观品质的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的基因DABE1及其同源基因是水稻生长发育氮响应的关键调节基因,参与调控G蛋白γ亚基DEP1蛋白的稳定性;DABE1及其同源基因的功能...
傅向东吴晓康吴昆刘倩李奇宋文振刘学英

相关作者

李敏
作品数:238被引量:1,045H指数:18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紫云英 氮肥利用率 水稻 水稻产量 绿肥
袁嫚嫚
作品数:144被引量:666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氮肥利用率 水稻 施肥 化肥 肥料
杨建昌
作品数:363被引量:8,275H指数:5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结实期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张福锁
作品数:1,212被引量:25,204H指数:8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小麦 土壤 冬小麦 氮肥
王璞
作品数:314被引量:5,125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冬小麦 氮肥 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