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篇“ 河川沙塘鳢“的相关文章
- 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以及鳃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表明,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0.899、0.808、0.681、0.592 mg/L,96 h的SC为0.0592 mg/L。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硫酸铜浓度的升高,鱼体内GSH-PX、CAT、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指出,河川沙塘鳢在不同浓度硫酸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体内SOD、CAT、GSH-PX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河川沙塘鳢机体受到铜离子(Cu^(2+))的不同胁迫程度。
- 郑友刘国兴霍春林毕可然赵宁好
- 关键词: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硫酸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半致死浓度
- 一种兼用于大口黑鲈与河川沙塘鳢精子的抗冻液配方
- 本发明属于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用于大口黑鲈与河川沙塘鳢精子的抗冻液配方。本发明的抗冻液包括抗冻剂和稀释液,抗冻剂包括甲醇、乙二醇、甘油和DMSO中的至少一种;稀释液包括稀释剂和分散质,稀释剂包括任氏...
- 程顺李飞彭苗刘士立迟美丽郑建波蒋文枰杭小英
- 长江上游河川沙塘鳢的PCR鉴定
- 2024年
- 沙塘鳢属(Odontobutis)鱼类是一种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形态特征是常用的种属鉴别手段,但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形态特征差异从而增加种属鉴定的难度。为实现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沙塘鳢属鱼类进行高效准确的种属鉴定,本研究基于8种沙塘鳢属鱼类的12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兼并引物,对岷江宜宾段发现的5个沙塘鳢属样品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样品均扩增获得预期大小的单一条带,测序无双峰。人工校正后的序列与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同源性最高,使用MEGA软件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本次鉴定的样品与河川沙塘鳢聚为一支,表明本次需要鉴定的沙塘鳢属鱼类为河川沙塘鳢,同时也是岷江首次报道河川沙塘鳢入侵,研究为沙塘鳢属鱼类的分子鉴定及沙塘鳢入侵提供参考资料。
- 汪斌徐飞杨飞周波
- 关键词:长江上游河川沙塘鳢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生物入侵
- 河川沙塘鳢仿生态繁育技术探究
- 2024年
- 文章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繁殖过程中鱼巢选择、鱼卵孵化、产后亲本和苗种生长情况及同类残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亲本对鱼巢的选择为池塘四周中层水体的鱼巢;苗种最佳孵化方式为孵化缸带雄鱼孵化,该种方式水霉发生率最低(29.13%)。通过对亲本池与苗种池河川沙塘鳢生长和繁殖力的周年监测,发现鱼苗9月特定生长率最大, 10月明显下降,冬季接近于0,至次年繁殖期降为负值,繁殖过后迅速回升;亲本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与苗种相似,不同的是亲本在10月特定生长率最大。鱼苗生长至次年能完成性腺发育并参与繁殖,绝对繁殖力为(1157±666)粒,显著低于亲本池(2570±943)粒,但相对繁殖力[(112.78±19.97)粒/g]显著高于亲本池[(89.05±26.25)粒/g]。此外,文章基于养殖过程中出现同类残食现象,构建了预测模型TLprey=0.701TLcannibal–8.043,提出苗种培育的分级培育技术,建议在集约化养殖中将全长比值相差1.55倍的个体分开培育。文章丰富了河川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
- 向邈李礼徐洪亮李波郭红喜王曼王杰辛未谢松光朱晓鸣朱晓鸣
- 关键词:仿生态养殖苗种培育河川沙塘鳢
- 一种河川沙塘鳢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川沙塘鳢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应用。一种河川沙塘鳢几丁质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几丁质酶能明显提高河川沙塘鳢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长...
- 李旭光鹿思语刘国兴万金娟丁淑燕郝忱郑友郑啸宇霍春林
- 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的急性毒性、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根据预试验结果,设定了1.58、2.22、3.16、6.33、12.66和15.82 mg/L共6个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设定了0.50、0.75、1.00和1.25 mg/L共4个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分别在6、12、24、48、72、96 h时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肝、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CuSO_(4)对河川沙塘鳢24、48、72和96 h的LC_(50)分别为8.38、3.87、2.92和2.50 mg/L,SC为0.25 mg/L。随着时间的推移和CuSO_(4)浓度的升高,SOD、CAT和GSH-PX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峰值时与CK差异显著;MDA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最低值和峰值时均与CK差异显著。急性暴露后的河川沙塘鳢肝组织出现空泡化、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鳃组织出现肿胀变形、坏死脱落。因此,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肝、鳃组织结构的变化均反映了河川沙塘鳢机体的受损伤程度,可作为后续河川沙塘鳢养殖试验中用药评价的参考标准。
- 刘国兴李杰周梓涵郑友郑友郝忱丁淑燕
- 关键词:河川沙塘鳢硫酸铜抗氧化酶
- 河川沙塘鳢病原杀鲑气单胞菌致病性及感染后宿主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2024年
- 为探明2021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疾病暴发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优势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gyrB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优势菌,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观察、毒力因子及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测定分离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后河川沙塘鳢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引起河川沙塘鳢大量死亡的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代表菌株G2-4-1对河川沙塘鳢的LD 50为1.8×106 CFU/mL;该病原菌感染可引起河川沙塘鳢肝脏、脾脏、肾脏和鳃组织出现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该菌株携带aer、hly、exu等毒力基因,且具有蛋白酶、卵磷脂酶、淀粉酶、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活性,但不具有DNA酶活性;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G2-4-1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对克拉霉素和大观霉素2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24类药物敏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MHCⅡB、MyD88、TLR和SOD在鳃、脾脏和肾脏组织中都显著上调表达。
- 李杰刘国兴刘国兴朱玉洁陈圳姜群王骏张晓君张晓君
- 关键词:组织病理免疫相关基因
- 河川沙塘鳢病原杀鲑气单胞菌致病性、宿主免疫反应及抗菌中草药筛选
- 李杰
- 不同生物饵料对河川沙塘鳢幼鱼生长、营养代谢和免疫的影响及相关代谢机制研究
- 周梓涵
- 河川沙塘鳢规格鱼种全程工厂化人工驯养技术
- 2023年
- 开展沙塘鳢规格鱼种全程工厂化驯养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沙塘鳢鱼种培育,提高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培育模式。一、系统处理本研究采用循环水养殖工艺进行沙塘鳢鱼种培育,循环水系统主要构成部分有圆形养殖池、微滤机、循环水泵、生化池、高压气泵、增氧泵、紫外灯管、进排水管道、微孔纳米曝气盘。
- 张红英许爱国陈超赵小兵文璐
- 关键词:鱼种培育生化池沙塘鳢工厂化
相关作者
- 尹绍武

- 作品数:279被引量:8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河川沙塘鳢 黄颡鱼 暗纹东方鲀 杂交 瓦氏黄颡鱼
- 胡先成

- 作品数:44被引量:2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河川沙塘鳢 稚鱼 盐度 仔鱼 鲈鱼
- 张国松

- 作品数:46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河川沙塘鳢 瓦氏黄颡鱼 沙塘鳢 长吻鮠 黄颡鱼
- 周忠良

- 作品数:136被引量:99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 研究主题:中华绒螯蟹 河川沙塘鳢 斑马鱼 胚胎发育 壬基酚
- 刘国兴

- 作品数:117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沙塘鳢 克氏原螯虾 河川沙塘鳢 大规格苗种 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