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07篇“ 油气运移“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模拟油气运移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油气运移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温压调节装置,其具备带有围压腔的加热釜体和设置在加热釜体外壁上的电磁感应线圈,温压调节装置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电磁感应线圈将围压腔内的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马健飞马中良申宝剑郑伦举王强袁坤
一种油气运移与成藏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运移与成藏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装置上部为由透明质材制作的一个三维立体可视化圈闭模型,其中集成了断层型、背斜型、上倾尖灭岩性型等多种类型圈闭,圈闭中可充填不同粒径的玻璃珠模拟砂岩储集层。装置下部为一个箱...
徐思煌袁彩萍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油气运移地球化学与成藏特征
2024年
涠西南凹陷南部斜坡带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在角尾组、涠洲组、流沙港组和石炭系地层中均发现了油气显示。通过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本区原油主要为凹陷中央流沙港组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原油以轻质油为主,为咸水湖相环境形成原油。油源精细对比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三段、角尾组和石炭系地层均属于同一类原油,通过全烃谱图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建立适合本区的运移分馏指数FI=(nC8~nC12)/(nC25~nC32),并结合饱和烃、芳烃比值和油气运移分馏指数关系分析,WB到WC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样品均呈现出运移分馏指数增加,饱芳比增加的趋势,指示WB构造流沙港组二段和流沙港组三段原油为侧向运移至WC构造。同时通过WA构造含氮化合物含量与深度关系分析,揭示浅部含氮化合物屏蔽型异构体相对富集,暴露型异构体相对减少,指示垂向上具有明显的沿断裂带从深部向浅部运移的特征。综合考虑本地区输导体系的空间叠置关系,认为南部斜坡带是洼陷中央烃源生成油气经由断层、砂体等输导体系运聚到浅部和斜坡带成藏,此次研究对本区带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卢梅张耀元崔书姮黄向胜闫琢玉黄合庭
关键词:油气运移地球化学成藏特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对比及油气运移特征分析
2024年
为了明确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及油气运移特征,基于对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平湖地区的油气来源,揭示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地区A断块花港组原油C_(27)、C_(28)、C_(29)甾烷以V型(C_(27)≈C_(29)>C_(28))分布或者L型(C_(27)>C_(29)>C_(28))分布为主;A断块烃源岩C_(27)、C_(28)、C_(29)甾烷以反L型(C_(27)>C_(28)运移的特征(断砂搭接);气源对比结果、天然气δ^(13)C_(1)和干燥系数显示,平湖地区A断块和B断块平湖组天然气主要来自自身和D断块烃源岩。
王军曹磊许怀智钟荣全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西湖凹陷东海盆地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输导层非均质性及油气运移路径模拟
2024年
碎屑岩地层普遍具有非均质性,在剖析文昌B凹陷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岩心-微观-测井等多尺度分析,认识输导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输导层内有效储集岩类型,以文昌B凹陷恩平组二段输导层为例,构建非均质性输导层三维地质模型,实施油气运移路径定量模拟,探究非均质性输导层中油气运移路径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砂岩岩心相、岩石学特征、物性、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差异性,非均质性砂岩输导层可划分为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钙质砂岩3类岩石相,其中贫塑性颗粒砂岩因具有相对较好的孔隙结构、物性、含油气性等为输导层中的有效储集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输导层非均质性的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流体动力条件、烃源岩条件和成藏期古构造,开展关键成藏期油气运移过程模拟,揭示了文昌B凹陷恩平组二段烃类自凹陷中心向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构造高部位发生侧向运移的过程中,在北部斜坡区发生局部聚集,形成整体呈现弥散状的小型油气聚集.
危莉霞王海学刘志达陈林胡慧婷唐明李俊
关键词:输导层非均质性岩石相三维地质模型
烃源岩油气运移和路径示踪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烃源岩油气运移和路径示踪方法、烃源岩油气运移和路径示踪装置、以及存储介质。通过根据宏观特征和微观指标对烃源岩进行非均质性评价,基于非均质性评价的结果,对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类型进行精细划分,并进行油源对比,从而可...
孙志锋吕慧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油气运移特征
2024年
通过烃源岩特征分析及典型井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对渤中凹陷西南环带渤中A-2区新近系明下段岩性油气藏的原油来源及其运聚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西南环带纵向发育东三段、沙一段及沙三段等层段烃源岩,东三段烃源岩具C_(19)TT优势,Ts丰度值较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沙一段烃源岩具C_(23)TT优势,Ts与Tm丰度值相近,γ蜡烷丰度值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L”形分布;沙三段烃源岩具C_(21)TT或C_(23)TT优势,Ts丰度值较大,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V”形分布,具C_(27)优势。(2)原油物性参数及气相色谱图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渤中A-2油藏东南井区原油充注能力强于中部井区,C_(27)-C_(28)-C_(29)规则甾烷整体呈“L”形分布,4-甲基甾烷峰值较大。明下段上部原油C_(19)TT/C_(23)TT的值较小,MPI1和MPI2参数均较大,全油碳同位素稍重,显示其油源以沙一段供烃为主、沙三段供烃为辅。(3)渤中A-2油藏各井的1-甲基菲、9-甲基菲、C_(29)ααS/(S+R),C_(29)ββ/(αα+ββ)、二苯并噻吩系列、QGF指数等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指示了原油运移路径为经东南向西北运移聚集成藏。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结果显示,渤中凹陷西南环带深部原油先汇聚至渤中A-4油藏馆陶组,再通过垂向输导至浅层明下段,然后沿横向广覆砂体运移至渤中A-2油藏明下段,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岩性油气藏。
程焱王波张铜耀齐玉民杨纪磊郝鹏李阔王晓东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生物标志化合物明化镇组渤中凹陷
基于油气运移最小能耗率原理的成藏期地层倾角窗口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为例
2024年
对于成藏期地层倾角与油气聚集资源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多局限在勘探实践案例统计分析及简化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方面,缺少对成藏期地层倾角与油气聚集资源量之间理论关系的研究。从油气运移最小能耗率原理出发,在理论上严格证明了油气运聚系统成藏期地层倾角窗口的存在。处于成藏期地层倾角窗口,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功率最弱,油气运聚系统能耗率最小,油气运聚效率最高,赋存发育油气资源量最大。回答了成藏期地层倾角到底是较大还是较小时有利于成藏的问题,揭开了侯连华等(2021)对国内已投入商业开发的44个天然气有效区带和49个石油有效区带的油气资源量,与其主成藏期平均地层倾角二者间呈一“开口向下抛物线”统计特征之谜。同时,利用该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气藏地层倾角窗口演化变迁进行研究。上古生界高压致密古气藏由净浮力梯度、剩余压力梯度和排驱压力梯度三者之和为其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缓慢减小到由净浮力梯度与排驱压力梯度二者之和为其油气运移有效驱动力的现今低压致密气藏。与之相对应,高压致密古气藏由较小成藏期地层倾角窗口(0.2°~0.3°)缓慢变为现今低压致密气藏相对较大成藏期地层倾角窗口(0.35°~0.45°)。
王任一许彪李江涛张登辉陈之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气藏
油气运移约束陆相页岩油富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2024年
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岩性特征与储层孔隙特征,应用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厘定了芦草沟组页岩油的运移特征和富集机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芦草沟组下甜点段和中部厚层泥岩段作为独立的含油气系统,页岩油在纵向上不存在不同油源混合现象,储层砂体内的原油均来自邻近烃源岩,具有近源运移和原位聚集的特征,为自生自储、近源成藏模式;上甜点段的页岩油除来自邻近烃源岩外,主要来源于深部烃源岩,具有侧向运移富集的特征,为远距离侧向运移和近源垂向运移混合成藏模式。连井剖面、岩石薄片和高压压汞实验分析表明:上甜点段具有原油密度低、储层厚度大(单层砂体厚度>1.6 m)、粒间孔隙发育以及水平渗透性好的特征,为页岩油的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中部泥岩段和下甜点段的原油密度较大,储层厚度较薄,粒间孔隙不发育,不利于页岩油的侧向运移富集。研究结果确定了芦草沟组上甜点段的2个页岩油有利开发深度段,即浅部高孔隙度深度段和深部次生溶蚀孔隙发育段,这两个深度段的页岩油在富集过程中的侧向运移距离分别为7300 m和4100 m。芦草沟组下甜点段和中部厚层泥岩段页岩油的富集需要考虑邻近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和排烃量,下甜点段的有利勘探层段在生油高峰深度以下(>3300 m)。研究成果对寻找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和页岩油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胜男朱如凯靳军张婧雅
关键词: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油源对比页岩油
页岩中的油气运移
本书针对岩石物理特征、运移机制和在油田规模油藏模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介绍了页岩储层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岩石物理特征、主要运移机制、页岩油气储层模拟、新兴技术等,讨论了基于复杂运移机制的页岩储层建模的系统方法,强调了岩石...
(韩)李坤生

相关作者

查明
作品数:331被引量:3,724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东营凹陷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烃源岩
付广
作品数:516被引量:3,616H指数:41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盖层 天然气 油气 松辽盆地 泥岩盖层
蒋有录
作品数:327被引量:2,36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东濮凹陷 东营凹陷 油气运移 渤海湾盆地 油气
庞雄奇
作品数:737被引量:5,700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油气
金之钧
作品数:589被引量:8,984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油气成藏 油气资源 叠合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