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97篇“ 法学知识“的相关文章
法学知识
何江编
关键词:法学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2025年
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人民至上将抽象的人民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将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利益作为保护的对象,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民性、人道性、包容性;美好生活作为中国新时代法律的基本面向,美好生活权代表着以民生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利束,规制着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超越个人应得、社会公平的复合型正义,它不仅及于主体、制度之间的公平,还包括城乡、地域以及事项上的公平。机会公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之一,是与权利公平有所不同的价值理念,由此也使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标识性概念的内涵愈益广泛。
胡玉鸿
关键词:人民至上社会公平正义
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2025年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当代价值。同时,要协调好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互动关系,协调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复兴中华法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协调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学传播的关系等,最终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尽其所能。
王立民
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笔谈)
2024年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到要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法学教育改革,建设自主知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仅是提高我国法学研究与教育的需求,也是推动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国家治理能力,也能够提升社会的整体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为建设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为此,本次笔谈集结了四位法学专家,就如何在经济法、国际法、民法和国际商法等领域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张守文的《经济改革:影响经济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因素》一文认为,中国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经济改革的影响。随着不同时期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扩展,经济法的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经济法学知识体系也日臻完善。何志鹏的《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国家一国际二元性》一文认为,国际法的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同时通过国家性和国际性两重检验,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相关的概念、论断、原则、体系设计等主张必须充分体现中国的机理和关切,同时在程序上又有着全球范围的理论参与和学术检验。于飞的《一个立场和三个来源:构建中国自主民法学知识体系》一文认为,中国自主的民法学知识体系应基于有效性即创新性的立场,加上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科技领域的法律调整这三个来源,在解决本土问题的同时实现创新。左海聪的《中国特色的国际商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一文认为,我国急需确认国际商法作为独立的国际法二级学科
张守文何志鹏于飞左海聪
关键词:法学学术体系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被引量:4
2024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功能、法学学科体系优化功能、法学范畴体系完善功能、法学理论体系创新功能。其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功能,体现为引领法学知识体系建构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融通中外、系统思维、胸怀天下等原则。法学学科体系优化功能,体现为推进法学基础学科转型升级、法学新兴学科创建发展、法学交叉学科发展、涉外法学学科完善。法学范畴体系完善功能,体现为推动完善法学基本范畴体系、公法学范畴体系、私法学范畴体系、程序法学范畴体系、涉外法学范畴体系。法学理论体系创新功能,体现为推动法律学、法治学、法理学的理论体系创新。
黄文艺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思考被引量:3
2024年
知识生产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根本动力,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当前,中国法学知识生产存在着本土生产质料不足、生产技术依赖进口与部分生产人员主体意识缺乏三大问题。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需要优化中国法学知识生产材料的采购与检验,通过提升中国法治实践理论的系统性阐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域外知识的反思性借鉴来丰富我国法学知识来源。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国法学知识生产技术的核心掌握,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方法,合理使用西方法学研究方法,并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提升法学知识的中国制造法宝。为此,法学知识生产人员必须增强主体意识,坚守正确学术研究导向,深刻认识中国法治实践;坚守“为人民做学问”立场,自觉服务法治中国建设。
夏锦文夏锦文
关键词:知识生产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论题选择——以宪法学的论题学分析为例
2024年
论题学法学是古罗马法学转向民族国家法学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近百年来,宪法学上存在“制宪”、“行宪”、“护宪”、“司宪”等重要论题。从论题学法学的视角来看,制宪是宪法实施的前设论题,但是它需要在法治实践中被宪法文本吸纳为“修宪权”,不宜被设置为宪法规范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的核心论题。鉴于宪法权威的法治价值,行宪命题具有重要的法学意义。“宪法实施”植根于中国生动的宪法实践和法治实践之中,是当前中国宪法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论题,构成了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阿基米德点”。
周刚志
关键词:制宪宪法实施
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年
湖南大学主办的第十届数量法学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6月在长沙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名与会学者围绕“实证法学研究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从法学实证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展、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等角度,围绕公共政策与司法制度的实证效能、法官裁判行为实证检视和数字法治的方法革新与实践探索等重大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立足中国法治实践,融通国外优秀研究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性、原创性知识及理论。面对数字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法学实证研究的应对之策在于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跨国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构建具有自主性、原创性、科学性、标识性、包容性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黄舒琪
关键词:司法制度
中国近代与西方法学知识对接的经过——以法学家徐谟为切入点
2024年
自五大臣出洋考察伊始,中国法律近代化便逐渐拉开帷幕。随着变法修律的持续与深入,西方法学知识源源不断传进中国。在中西方法学知识的对接过程中,法学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民国时期法学家徐谟在法学研究、司法实践和外交工作中的系列作为和重要贡献,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并不是单纯地学习西方,也在一定程度参与和推动着世界法学和法治事业的进步。
张群赵梓晟
关键词:法学知识司法经验国际法
法律、社科与人文:中国社科法学知识生产的反思被引量:2
2024年
在中国法学界,“社科法学”如今已被许多学者视作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之一。但是,通过深入到中国社科法学知识生产的发展过程内部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在凸显“社科”的一面而较少关注“人文”的一面。事实上,不仅诸如法律史研究之类不那么硬核“社科”的研究在美国“法律与社会”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中国“社科法学”的早期实践也同时包含了“社科”和“人文”两种不同的进路,尽管其外延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而逐渐收窄至凸显“社科”的一面。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社科法学”运动应当同时推进“社科”和“人文”两个面向的学术研究,丰富中国法学界的知识生态,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创造更多的选项素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尤陈俊

相关作者

陈甦
作品数:69被引量:99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公司法 法学研究 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出资义务
焦宝乾
作品数:68被引量:562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方法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论 法律推理 方法论研究
陈兴良
作品数:464被引量:12,325H指数:6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刑法 刑法教义学 刑法学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政策
刘星
作品数:58被引量:5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司法 中国法学 基层司法 法律 法条主义
张文显
作品数:311被引量:7,254H指数:4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