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篇“ 渭南方言“的相关文章
渭南方言词本字考几则
2023年
陕西渭南方言中保留大量的古代汉语成分,其许多方言成分只有读音和语义而没有相对应的现代汉语字形。掌握音韵学、文字学等古汉语知识、借助古代字书、韵书等工具书并结合各类文献证明就可以解决问题:考究本字,恢复方言词语中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权佳旗
关键词:渭南方言方言词本字考
渭南方言的体貌系统研究
渭南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话为调查对象,立足于动态语料事实,主要考察体貌范畴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对渭南方言的体貌标记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与分析,力求全面细致地整理出...
祝娟茹
关键词:渭南方言体貌系统语用功能句法结构
文献传递
渭南方言词研究概述
2014年
陕西关中方言因其独特的魅力在北方方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关中方言的分支,对渭南方言的研究却较少。渭南方言和关中方言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渭南方言才独树一帜。通过研究概括渭南方言词的特点,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特点。当缺乏文献时,方言就可能成为解开地方文化史之谜的钥匙。
柯慧俐
关键词:渭南方言方言词
渭南方言中的合音词探微被引量:1
2014年
渭南方言属于陕西方言关中片的东府方言,合音词在渭南方言土语里大量存在,可以说是渭南方言的一大特色。从合音词的构成机制、合音词的价值取向、合音词的表达作用三方面可探知渭南方言里的合音词的特点。
郝正全
关键词:渭南方言合音词
渭南方言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14年
渭南方言的调查研究可追溯到西汉扬雄的《方言》。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查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这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进行的。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论著的数量也明显增多,揭示的方言现象日益丰富,但是还存在明显不足。
徐朋彪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方言衰退的因素——以关中渭南方言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方言在人们日常会话和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以往对汉语方言的分析研究主要从社会文化方面入手,集中于方言变化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的角度,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关中地区渭南方言目前的使用情况分析,探讨了方言变化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所探讨的文化语境的深层关系,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关中渭南方言的保持和发展作出贡献。
孟亮
关键词:方言文化语境普通话交际功能
渭南方言的程度副词“太”
2013年
程度副词在渭南方言中很有特色,"太"是最有特色,使用频率最高的程度副词之一,本文用对比、调查、内省等方法,对"太"的语法功能、否定式等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描述,并运用信息论及像似性理论进行语义分析,同时结合语言接触、语体学等理论进行解释。最后笔者对比其他方言,从类型学角度指出渭南方言中的"太"是一个很具特色的程度副词,总结程度副词的组合规则。
李颖
关键词:渭南方言副词
现代渭南方言研究概述
2012年
渭南方言渭南地区方言,其范围包括临渭区、韩城、华阴、华县、大荔、潼关、澄城、合阳、富平、蒲城、白水。渭南方言隶属于关中方言,关中方言是汉族语言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它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汉语发展史上长期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麦巧
关键词:方言研究关中方言语言汉语
渭南方言语音研究
渭南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渭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方言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篇关于渭南方言语音专题的研究论文。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共时和历时的方法,总结渭南方言语音的特点,并通过与周边方言的比较,推测渭南方言语音...
韩瑜
关键词:渭南方言语音同音字汇
文献传递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被引量:3
2011年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不但数量多,而且独具特色,极富表现力。它的突出特点是:个性化的词缀;叠音成分多;音节匀称,和谐悦耳;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田晓荣
关键词:四字格俗语词缀叠音

相关作者

许微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渭南方言 给字句 婚俗文化 体态语
卜晓梅
作品数:17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方言 《李十三十大本》 用法 渭南方言 普通话
田晓荣
作品数:29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方言 方言词 皮影戏 释义 《李十三十大本》
孟亮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方言 交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 文化语境 渭南方言
柯慧俐
作品数:20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文化因素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