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篇“ 湍流通量“的相关文章
川南森林湍流通量质量评价及贡献区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由于通量观测容易受复杂下垫面和仪器精度影响,需基于涡动相关系统观测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的预处理和质量控制。本研究选用2021年5-12月来自于川南地区四峨山森林下垫面的涡动相关系统的流观测资料,观测设备架设在不同高度包括粗糙副层内、粗糙副层与常通量层边界以及常通量层内。利用上述观测数据量化了两种坐标旋转方案下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并结合流稳定性和发展性检验对通量资料序列进行了质量评价,最后分析了不同大气稳定度和不同观测高度下足迹函数所表示的通量贡献区域变化范围。结果表明:二次坐标旋转校正后的通量数据大于平面拟合后的数据,且两者的校正差距随观测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从通量数据质量等级分布特征来看,感热通量数据质量优于潜热通量及CO_(2)通量,且低层数据质量优于高层。38 m和56 m观测高度主风向在东北-西北方向上呈现昼夜相反的变化,其中5-9月尤为明显。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通量贡献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大气稳定条件下,38 m观测高度的通量信息80%来源于距离观测塔西侧50~1400 m区域;在大气不稳定条件下,通量测量的源区水平范围在0~500 m之间。在56 m观测高度且大气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80%的源区边界距测点可达1500 m;不稳定条件下,源区范围在0~750 m之间。冬夏两季在稳定大气条件下贡献区范围有明显差异,在38 m观测高度上,夏、冬季节最大湍流通量信息分别来于1320 m、 700 m。在相同大气稳定度下,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受观测高度的影响,56 m观测高度通量源区大于38 m的通量源区。
范德民张宇苏有琦张茜
关键词:湍流通量
稻麦轮作农田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案对比研究
2024年
稻麦轮作农田是我国典型农田类型,其模拟效果对我国农田气候模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气候中尺度模拟结果对近地层通量极为敏感,选择合适的通量计算方案对模拟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对比分析稻麦轮作农田下不同的通量计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8种具有代表性的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案,采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各方案在稻麦轮作农田的计算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稳定度和不同风速情况下,各方案的误差特征各异。本文基于归一化标准差综合评价了各方案的准确度,总体而言,所有方案的动量通量总体平均归一化平均差为0.536,其中SS14(Sharan和Srivastava, 2014年)方案最大为0.575,SS20(Sharan和Srivastava等,2020年)方案最小为0.517;所有方案的感热通量总体平均归一化标准差为0.638,其中GLGS20(Gryanik等,2020年)方案最大为0.871,SS14方案最小为0.476。此外,本研究还给出了稻麦轮作农田不同稳定层结和不同风速情况下各通量计算方案的误差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准确计算近地层湍流通量提供支撑。
刘昕晔李煜斌
关键词:近地层湍流通量
青藏高原湍流通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
2024年
利用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较好的ERA-interim地表感热通量、地表潜热通量和全球站点降水资料,通过EOF方法分析了2007—2017年共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以及青藏高原湍流通量的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少西多和南多北少的特征。当青藏高原湍流通量偏强(弱)时,基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偏西(东)等影响,则会造成该区域的降雨带偏北(南)。
王自流吴梅曾妮何斌邓丽
关键词:EOF分解青藏高原地表潜热通量
山地森林下垫面湍流通量贡献区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通量贡献区是研究地—气间碳水热通量特征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FFP(Flux Footprint Prediction)模型分析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上黄站通量通量贡献区最大贡献度位置距塔体的距离(xcmax)、累计贡献达80%的最大延伸距离(x80)及其覆盖面积(S80)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上黄站通量贡献区总体向东南方位延伸为主,西部次之,但夏季西部的通量贡献同样重要。此外,夜间和白天通量均以东南方向的贡献为主,但相对夜间,白天西部的通量贡献有所增加。(2)季节间通量贡献区的xcmax(8.25~14.42 m)、x80(169.38~235.23 m)和S80(24413.18~74723.86 m2)存在明显的差异。夜间xcmax、x80和S80明显大于白天。(3)通量贡献区延伸方向的季节(昼夜)间差异主要受风向变化影响,而xcmax、x80和S80的季节(昼夜)间的差异主要是由风速差异导致。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涡动通量塔的空间代表性,控制碳水热通量数据质量,理解通量变化特征,同时可服务于通量观测尺度拓展。
张焱张胤洲叶京张峻搏潘小乐刘兰忠王自发王自发
关键词:涡动相关法
稻麦轮作农田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案对比研究
刘昕晔
非平稳状况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流输送在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准确的湍流通量结果对了解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信息提供巨大的帮助。本文对涡动协方差法(EC)、条件采样法(CS)、多分辨率通量分解法(MFD)和小波...
吴宇杰
关键词:湍流通量
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输送相似性及相干结构特征
2023年
利用2018年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0 m气象塔上涡动协方差系统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近地面层相干结构的统计特征及其对湍流通量相似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无量纲风速标准差(稳定、不稳定)和气温标准差(不稳定)遵循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2)流速度(u、v、w)谱、温度(T)谱、CO_(2)和H_(2)O浓度谱在惯性副区均满足-2/3定律.w-T协谱、垂直速度(w)与标量(CO_(2)、H_(2)O)浓度的协谱(w-CO_(2)、w-H_(2)O)在惯性副区遵循-4/3定律;(3)不稳定条件下,热力流对H_(2)O和CO_(2)标量具有很好的输送作用,而以动量通量输送为代表的机械作用在弱不稳定条件下对H_(2)O和CO_(2)的输送效果最好;(4)上冲和下扫运动对湍流通量输送起主导作用,且随涡尺度的变化略有差异,湍流通量输送对大气层结的依赖性较弱.
郑保锋王宝民王也蓝长星郑丹
关键词:湍流通量相干结构珠江口
P-RSHMU蒸发波导预测与湍流通量相关性分析
2023年
为更好地揭示蒸发波导形成机理与近海面湍流通量的定量相关关系,基于海上平台实测水文气象数据,引入稳定条件以及不稳定条件下预测性能较好的P-RSHMU蒸发波导模型,定量给出该模型预测蒸发波导高度与近海面湍流通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RSHMU模型预测有效抑制了稳定条件下蒸发波导高度为40m的情形;针对所有数据(不区分稳定条件),该模型计算的蒸发波导高度与潜热通量相关系数为0.92,与动量通量相关系数为-0.41,与感热通量的相关系数为-0.12;区分稳定条件,得到3种情形下蒸发波导高度与潜热通量均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这些结果为丰富蒸发波导的形成机理以及内涵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张利军张超王红光郭相明韩杰张守宝
关键词:潜热通量动量通量感热通量相关系数
松弛涡旋累积法获取甲烷湍流通量的实验研究
2022年
基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华东地区农田下垫面大气流和大气环境观测实验资料,采用松弛涡旋累积法(REA)获取农田下垫面甲烷(CH4)湍流通量,并与涡动相关法(EC)获取的甲烷通量进行对比验证。观测期内,REA法获取的温度、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湍流通量的经验系数分别为0.59,0.59,0.59和0.58。经验系数b的中位数随归一化采样阈值H_(REA)的增大而减小,HREA=0.8时各物理量的b值离散性最小。以温度T作为代理变量,用REA法获取的CH4湍流通量与EC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REA法适用于获取CH_(4)湍流通量
葛红星卫茁睿张宏升康凌
关键词:甲烷湍流通量代理变量
一种基于双快速温度传感器的海洋湍流通量与混合系数的测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快速温度传感器的海洋湍流通量与混合系数的测量系统,其中316不锈钢支架构成一个笼式结构的安装支架,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仪电路仓安装在316不锈钢支架内部空间的上部,在声学多普勒三维点式流速仪电...
余凌晖尚晓东陈桂英毛华斌戚永锋杨英

相关作者

胡非
作品数:263被引量:2,931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气边界层 湍流 数值模拟 边界层 大气湍流
刘树华
作品数:160被引量:1,713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大气边界层 大气污染 湍流 湍流通量
张宏升
作品数:101被引量:920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研究主题:湍流通量 大气边界层 观测法 湍流 科尔沁沙地
康凌
作品数:63被引量:466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大气扩散 湍流通量 数值模拟 核电厂 大气边界层
卞林根
作品数:206被引量:1,88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南极中山站 海冰 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