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湖沼地区“的相关文章
- 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差异
- 2022年
- 目的比较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差异,为制定不同流行区血吸虫病精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分别采用来源于安徽省山丘地区石台县和湖沼地区宿松县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C57BL/6小鼠,44 d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比较两组小鼠虫荷数、肝脏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等指标,观察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对小鼠致病性差异。对两组小鼠体内分离的雌性和雄性日本血吸虫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基因表达谱差异,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4 d后,小鼠体内总虫荷数分别为(14.50±3.96)条/鼠和(16.10±3.78)条/鼠(t=0.877,P=0.392)、雌雄合抱对数分别为(4.50±0.67)对/鼠和(5.10±1.45)对/鼠(t=1.129,P=0.280)、未合抱雄虫数分别为(5.50±4.01)条/鼠和(5.60±1.69)条/鼠(t=0.069,P=0.946)、每克肝脏沉积虫卵数分别为(12116.70±6508.83)只和(16696.70±4571.56)只(t=1.821,P=0.085)、肝脏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分别为(74359.40±11766.34)μm^(2)和(74836.90±13086.12)μm^(2)(t=0.081,P=0.9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转录组测序表明,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雌性和雄性成虫间分别存在584个和1598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雌虫间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刺激反应、细胞杀伤、多细胞生物进程、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及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细胞、细胞器和细胞膜等细胞组分,结合和催化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雄虫间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信号传导、多细胞�
- 吴家玲呼明闯王旗刘道华章乐生朱磊孙成松操治国汪天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山丘地区湖沼地区基因表达谱
- 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研究
- 目的:研究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的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索该省山丘地区人、动物和钉螺三者之间日本血吸虫感染率出现“分离现象”的原因,从而为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安徽省典型山丘地...
- 吴家玲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山丘地区湖沼地区转录组
- 湖沼地区不同剂型灭螺药现场灭螺效果观察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型灭螺药在湖沼地区水位不稳定沟渠的现场灭螺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江陵县一条有螺排水渠作为试验现场,分为6段;除一段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外,其余5段作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后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观察灭螺药物近期和远期效果,并比较水位线上坡面与水位线下沿边水体钉螺死亡率。结果各观察组水位线上坡面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79.52%~97.87%,施药后15 d为90.43%~96.30%,与灭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观察组水位线下水体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17.11%~50.00%,均低于各组水位线上坡面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施药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9.43%~95.24%,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组钉螺死亡率低于水位线上坡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灭前比较,灭螺后6个月各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70.21%~78.98%。结论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无水或有水环境灭螺,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
- 谭先玉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胡合华田克卿刘雄张瑕崔彩霞田荣洪敏
- 关键词:灭螺药物湖沼地区
- 湖沼地区垸内沟渠有螺环境分类定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对湖沼地区垸内有螺环境进行分类定级,以提高查螺工作效率,实现有螺环境分类管理。方法选择湖北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陵县廖堤村和熊堤村为试验村,对其有螺环境按500m为段进行分段,采用系统抽样法,以50m和10m设框分别对两村进行调查。按是否发现感染性螺点、有无野粪污染对有螺环境进行分类,统计两村各类有螺环境处数及面积。收集荆州市近5年来感染性螺点数据,按钉螺平均密度对有螺环境进行分级,探索有螺环境级别与感染性螺点数和有螺框出现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荆州市近5年来共有1967处感染性螺点,有螺环境级别与有螺框出现率呈正相关关系(r8=0.77,P〈0.01),有螺环境为5级时,感染性螺点数构成比为3.1%,有螺环境为2~3级,感染性螺点数构成比达56.3%。两试验村共有39处有螺环境,1、2、3类环境分别为1、18、20处,面积分别为1080、51640、41220㎡。50m设框与10m设框查出的有螺环境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67,P〉0.05),但后者查螺用时约为前者的3倍。结论对垸内有螺环境采用分类定级的查螺模式,可掌握查灭螺重点。分段定框查螺可节省查螺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掌握有螺环境的螺情分布现状,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垸内有螺环境分类管理。
- 彭孝武荣先兵李明炎张华明刘恒武王加松刘雄张霞陈美崔彩霞董娟郭舒
- 关键词:钉螺有螺环境湖沼地区
- 湖沼地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测定并比较湖沼型流行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在我国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疫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于实验室内收集新鲜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并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地理株的断尾情况,计算断尾率及40min时的吡喹酮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结果经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各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湖沼区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40min的LC50分别为6.32×10-7、1.78×10-7、1.61×10-7、1.66×10-7和1.62×10-7 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大陆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为建立吡喹酮抗药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曲国立汪伟李洪军戴建荣梁幼生
- 关键词:尾蚴吡喹酮敏感性湖沼地区
- 湖沼地区、山丘地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两种不同流行区(湖区、山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安徽省安庆市山口镇村(湖区)、石台县杜村(山区)为调查点,对调查点开展人畜及野生动物病原学查病。计算感染率、感染度及潜在传播指数。结果安庆市山口镇村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终宿主主要为人和牛,人的感染率为2.81%,病人EPG算术均数为31.16,人群平均EPG为0.54,EPD为3867;牛的感染率为27.27%,病牛EPG算术均数为11.67,牛平均EPG为2.97,EPD为178182。牛排出的虫卵数占当地日排虫卵数的97.88%,人仅为2.12%。石台县杜村感染血吸虫的终宿主有人、犬及野鼠,其中人的感染率为1.25%,病人EPG算术均数为25.78,人群EPG均值为0.26,EPD为1007;犬感染率为7.69%,病犬EPG算术均数为1.53,犬平均EPG值为0.09,EPD为45;野鼠的感染率为12.24%,病鼠EPG算术均数为1697.00,鼠平均EPG值为65.14,EPD为315154。野鼠排出的虫卵数占当地日排虫卵数的99.67%,人占0.32%,犬仅占0.01%。结论湖沼地区牛仍然是主要传染源,而山丘地区随着牛的淘汰及猪的圈养,野鼠和犬将成为当地主要动物传染源。
- 刘效萍汪天平汪奇志尹晓梅周莉汪峰峰王玥方国仁
- 关键词:传染源湖沼地区山丘地区
- 湖沼地区“黑膜覆盖法”灭螺现场试验被引量:6
- 2013年
- 阳新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类型以湖沼型为主,兼有山丘型[1]。本研究黑膜覆盖加碳酸氢胺、四聚乙醛悬浮剂和颗粒剂、氯硝柳胺等药品进行灭螺效果试验观察[2],旨在探索适合湖沼地区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灭螺方法,在保证灭螺效果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我们于2012年10~11 月,在阳新县富河有螺河滩进行的'黑膜覆盖法'灭螺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夏柱国曹喆胡乾清梁勋寅梁勋发袁修柏王义乾李名杰柯善火
- 关键词:灭螺效果湖沼地区黑膜覆盖
-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探测湖沼地区钉螺孳生地中的应用
-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目前主要流行于湖区五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和四川、云南两省的山区。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
- 王增亮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湖沼地区CBERS-02B卫星地统计学
- 文献传递
- 湖沼地区“黑膜覆盖法”灭螺试验效果观察
- 目的:观察湖沼地区钉螺在不同灭螺药物加黑膜覆盖与常规喷洒灭螺等不同方法下的灭螺效果. 方法:采用单黑膜覆盖、黑膜覆盖分别加碳酸氢胺、氯硝柳胺、四聚乙醛颗粒1、四聚乙醛悬浮剂;氯硝柳胺常规喷洒、四聚乙醛颗粒撒播和空白对照...
- 夏柱国曹喆胡乾清梁勋寅梁勋发袁修柏王义乾李名杰柯善火
- 关键词:灭螺药物灭螺效果
- 文献传递
- “螺威”植物杀螺剂现场灭螺效果研究与示范Ⅰ湖沼地区草洲喷洒灭螺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评价植物杀螺剂4%螺威(TDS)在湖沼地区现场灭螺效果,为大规模现场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西省星子县和湖南省华容县各选择1个环境采用5 g/m2TDS进行喷洒灭螺试验,并与2 g/m2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WPN)进行对比观察,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药物、不同时间现场杀螺效果。结果星子和华容2个现场灭螺后1、3、7、15 d,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总体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灭螺后15 d,星子现场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6.53%和83.04%,华容现场TDS组与WPN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8.28%和93.69%;星子和华容现场TDS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8.86%和87.99%,WPN组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5.29%和93.53%。结论TDS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杀螺效果较好,具备了开展现场推广应用的条件。
- 贾铁武孙乐平洪青标陶波蔡建新李岳生林丹丹喻鑫玲周晓农
- 关键词:钉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杀螺效果植物杀螺剂
相关作者
- 姜庆五

- 作品数:795被引量:6,010H指数:3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流行病学 湖北钉螺 农村
- 张志杰

- 作品数:87被引量:6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湖沼地区 湖北钉螺 钉螺分布
- 周艺彪

- 作品数:182被引量:93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湖北钉螺 洞庭湖区 钉螺分布
- 何亮才

- 作品数:106被引量:2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感染性钉螺 疫情 湖沼地区
- 彭文祥

- 作品数:46被引量:2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湖北钉螺 钉螺分布 湖沼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