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4篇“ 溶栓疗法“的相关文章
- 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 2023年
-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静脉溶栓疗法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进行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静脉溶栓疗法,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且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改善效果与心功能改善效果均更加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发挥出较高优势,帮助患者冠状动脉快速再通,减轻心肌损伤。
- 赵玉祥
-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奈普酶临床疗效
- 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量和血清Hcy、S-100β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量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ICV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于治疗2周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平均流速(Vm)、峰流速(Vp)、脑血管阻力(CVR)、脉动指数(PI)]、检测血清中脑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结果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的Vm、Vp、CVR均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2组患者血清S-100β、Hcy、MDA、NSE均低于治疗前,BDN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液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清CRP、IL-6、TNF-α及MC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ICVD患者脑血流灌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血液黏度、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 吕凤琼唐春梅周瑶付彩雯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纤溶酶脑血流量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过去十几年的病理和临床观察以及大量的实验都支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主要的急性病理机制。一般认为在其他缺血性综合征,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猝死,该机制也起着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及从发病开始3-6小时内,应用溶栓疗法即使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新机或者缩小心肌坏死的区域范围,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举措,在经过溶栓药物的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地急性病死率明显下降,改善了远期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有溶栓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急性心肌梗死地溶栓疗法取得了显著性进步。
- 蒋文世
-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病溶栓药物
- 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疗法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率的积极性影响探讨
- 2022年
- 明确院前急救方案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疗法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当中的优势性。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划分至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前者接受常规急诊救治方案,后者则采取院前急救方案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疗法,并展开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生存率、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及溶栓再通率提升等方面均有优势性,呈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这类进展迅速且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建议针对性完善院前急救流程,以尽早实施脑动脉内溶栓疗法,最大程度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 冉光亮代仕梅李云凤罗绍坤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生存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的预后效益
- 2022年
-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的预后效益分析。方法:以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病例,基于随机动态数字表以及40例单组区间标准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开展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与炎症因子方面所得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大脑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疗法有利于更好的消除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其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李慧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炎症因子NIHSS
- 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96例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1s用力呼气容积/正常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正常预计值(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PT、APT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肺栓塞疗效较好。
- 邢艳欣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脑心通胶囊
- 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
- 2021年
- 观察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用简单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用溶栓疗法,实验组加上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三项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的三个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三项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的三个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预后情况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发现注射溶栓疗法结合脑心通胶囊给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溶栓疗法的疗效。
- 郭静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 脑血栓治疗中尿激酶溶栓疗法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法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42例脑血栓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92.86%。治疗后,患者肠胃不适1例、全身皮疹1例、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治疗1、3、4周,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活力、心理卫生、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肌体疼痛、情绪角色、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建议采纳尿激酶溶栓疗法,临床效果较好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 姜伟
- 关键词:脑血栓尿激酶溶栓疗法安全性
- 腘静脉置管溶栓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目的观察腘静脉置管溶栓疗法在心力衰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2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系统溶栓治疗,研究组应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纤溶系统功能因子含量、下肢消肿率以及溶栓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纤溶系统功能因子含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消肿率及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消除炎症因子,增强纤溶系统功能。
- 赵莉白延平
- 关键词:心力衰竭静脉血栓
- 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溶栓+利伐沙班治疗(治疗组,40例)和单纯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凝血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D-D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延长,肘上、下各15 cm处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均降低;治疗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81.25%)(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血、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和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溶栓治疗比较,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
- 赵伯贤张健潘杰魏强魏锋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溶栓利伐沙班上肢深静脉血栓
相关作者
- 胡大一

- 作品数:3,552被引量:28,772H指数:6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顼志敏

- 作品数:305被引量:1,79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合理用药 心血管病 心肌梗塞 血脂异常
- 许俊堂

- 作品数:187被引量:89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华法林 抗栓治疗 溶栓疗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
- 沈卫峰

- 作品数:708被引量:3,698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 崔亮

- 作品数:133被引量:866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AMI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