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28篇“ 演替“的相关文章
- 不同生命观念视角下的“群落演替”
- 2024年
- 从系统观、动态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等生命观念的视角,对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生物与环境》中“群落演替”的概念进行剖析,讨论人类活动与群落演替的关系,并对“群落演替”的概念教学从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
- 源咏琪冯静茹李德红
- 关键词:群落演替概念教学
- 群落演替启发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 在理论与技术研究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复杂最优化问题。群体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优化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于其不要求建立优化问题的具体数学模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成为解...
- 高铭晗
-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
- 中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水分时空异质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典型中亚热带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时间(年、干湿季)与空间(土层)异质性特征,分析森林群落演替进程中引起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林水资源管理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取云南玉溪磨盘山的典型森林,包括演替初期的云南松林(PF)、演替中期的云南松阔叶混交林(PBMF)和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EBF),应用时域反射法与经典统计学分析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测量样地0~60 cm土层内每1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探析森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在气候干湿分明、干旱频繁的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储水量在时间上呈中等变异且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随演替进行,年均土壤储水量为EBF最大,MPBF次之,PF最小。EBF与PBMF全年土壤储水量较PF分别平均增加31.24%和15.22%。2)3种演替阶段森林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增大,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比50~60 cm土层低45.22%,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3)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林分密度、树高、胸径、土壤密度、土壤砂粒含量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土壤孔隙度、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联程度最高。【结论】云南玉溪磨盘山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的年、干湿季和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19.86%、17.31%、14.06%和20.58%,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异质性,随演替进行森林土壤储水能力不断增强。叶面积指数、土壤孔隙度、砂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土壤不同土层体积含水量产生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
- 涂晓云赵洋毅王克勤欧阳田甜李志成和娴越
- 关键词:森林演替时空异质性中亚热带
- 垃圾填埋场中微生物群落生态演替机制研究
- 微生物在城市固体废物的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填埋场垃圾成分复杂和环境条件复杂,导致填埋场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生态演替过程及其随填埋环境的变化研究不足。本研究以全国6个代表性的填埋场垃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填埋场特点的...
- 王玉欣
-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微生物生态演替
- 苍山植被类型分布及其覆被变化和群落演替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结合植被生态遥感和野外调查对苍山植被覆被类型及其变化开展调查研究。植被遥感解析发现,苍山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格局明显,亚高山带植被群落类型及其转移变化较复杂,核心保护对象苍山冷杉林主要分布于东坡高山带。随着保护区的建立,苍山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各功能分区已基本完全恢复为高覆盖度植被。野外群落调查发现,苍山冷杉林和多变石栎林群落结构稳定,一些海拔区段华山松林、云南松林和旱冬瓜林群落存在衰退风险。相较于以往单一方式的科学调查,本次遥感影像有效地促进了苍山植被覆被类型及其分流变化的解析,能够与野外调查结果相互支持,而对多种植被群落亚型、群系和群丛的野外调查验证依然非常必要。
- 陈丽玲倪春晨李志芳陈有君胡小康蒋显锋刘天猛
- 关键词:植被类型
- 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 2024年
-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者。随着森林演替的正向进行,地上植物类型和多样性的改变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差别。为了深入探究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生物学特性,为长白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数据,本研究选取长白山年龄为30年、70年、300年的森林样地,分析了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水平上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70年与30年和300年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化,70年的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以及多样性均显著高于300年,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土壤pH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显著影响。
- 张诗雨张润牛喜妹李佳南管平婷
- 关键词:演替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
- 采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
- 2024年
- 研究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各演替阶段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及其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为林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分布于小兴安岭地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采伐后形成的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为对象,根据全体乔木和红松的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和动态指数以及对其时间序列预测,进行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分析。1)在次生演替序列中,在先锋群落和中期群落,全体乔木和红松第Ⅰ龄级的株数均较多,分别为1 486 plant·hm^(-2)和467 plant·hm^(-2),占总株数的77.032%和94.341%。2)全体乔木在先锋群落第Ⅳ-Ⅴ龄级死亡率(q_x)最高,达到0.934;而在稳定群落第Ⅲ-Ⅳ龄级的死亡率最低,仅有0.032。红松在先锋群落第Ⅱ-Ⅲ龄级死亡率最高,达到了0.911;而在顶极群落第Ⅲ-Ⅳ龄级死亡率最低,仅有0.065%。3)红松和全体乔木的存活曲线均更接近于Deevey-Ⅱ型。4)从反映红松和全体乔木整体年龄结构动态的V_(pi)和V_(pi′)来看,两者都有缓慢增长的趋势。红松在未来6个龄级时间内,先锋群落第Ⅷ龄级株数一直为0株;稳定群落第Ⅵ和Ⅶ龄级株数增长到11株和7株后会稳定;顶极群落第Ⅶ和Ⅷ龄级的株数有一定的起伏,峰值分别为25株和21株。小兴安岭地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阔叶红松林是能够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红松的种群动态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成活率较低,高龄级成活率较高的特点。建议在小兴安岭地区进行阔叶红松人工林经营时,可以在先锋群落和中期群落时期采取适宜的抚育措施,来调节种群的生长发育以及自我更新。
- 唐国强陈立新王亚飞段文标王郅臻
- 关键词:红松林演替阶段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
- 基于TWINSPAN分类的汪清县温带森林发育演替阶段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森林各发育阶段的经营方式有所不同,温带森林虽占全球森林面积的近20%,但分布分散且多位于易受干扰的人口密集地区,面临物种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如何准确划分温带森林的发育阶段,为各阶段森林经营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实现温带森林的高效经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吉林省汪清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5124个小班的树种组成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进行数量分类,划分森林发育演替阶段揭示该地区温带森林的演替阶段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通过选取林分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蓄积量、总蓄积量、每公顷株数等林分结构和生长变化指标,确定演替发育阶段,并将研究区温带森林分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阔叶混交林、柞树(Quercus mongolica)阔叶混交林、柞树针阔混交林、白桦云杉(Picea asperata)针阔混交林、云杉白桦针阔混交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云杉针阔混交林、阔叶红松云杉混交林等7类。其中,红松云杉针阔混交林面积占比最大,是该地区的主要森林类型。各森林类型演替特征明显,演替过程中以红松、云杉为代表的顶极树种和以椴树(Tilia tuan)、色木槭(Acer pictum subsp.mono)为代表的伴生树种由弱变强,数量占比逐渐扩大,以白桦、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代表的先锋树种逐渐变少,最终形成阔叶红松云杉混交林顶极群落。【结论】本研究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应用TWINSPAN分类方法,在汪清县温带森林中划分出7种演替阶段,总结各演替阶段特征,证实各演替阶段在时间梯度上符合生长发育的特点,为在不同演替阶段中开展高效营林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维持森林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及形成优质高产林分提供参考。
- 贾珂王新杰和敬渊路燕
- 关键词:温带森林TWINSPAN分类森林演替
- 开远市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及综合治理对策
- 2024年
- 分析了开远市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过程,结合调查结果确定综合治理措施。于开远市石漠化区域选取3个样地,设定为Z1(轻度石漠化)、Z2(中度石漠化)和Z3(重度石漠化),对不同样地的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Z1样地调查30株乔木,主要物种滇青冈、清香木、云南木樨榄、小漆树、牛筋条,滇青冈重要值最高是1.29。乔木种类在各径级均有分布,以小径级植被为主,原生林群落结构比较协调,处于稳定生长阶段。Z2样地调查25株乔木,由高原黄檀、昆明榆、黄连木、多脉猫乳组成,缺少Z1样地常见的滇青冈、清香木。Z2样地大中径级优势种不明显,小径级占比过大,群落结构相对单一。Z3调查3株乔木,无灌草丛,仅有云南松、苦刺,群落物种和群落结构单一,各径级植被缺失,石漠化程度高,植被退化明显。指出了开远市轻度石漠化区域原生性植被群落表现复杂,抗旱和抗灾害能力强,中重度石漠化区域植被结构相对单一,退化情况较为严重,针对不同类型的石漠化区域,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可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建设护林队伍、发展循环生态经济等方法,实践中要突出重点,多管齐下治理,落实各项治理内容。
- 李华
- 关键词:植被演替
- 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植被群落演替规律研究
- 2024年
- 通过对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植被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植物群落的空间组合特征,揭示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
- 苗肥
-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植被分布群落演替
相关作者
- 彭少麟

- 作品数:573被引量:12,086H指数:6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南亚热带 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学 生态恢复 退化生态系统
- 曹广民

- 作品数:221被引量:2,734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草地 高寒矮嵩草草甸
- 周国逸

- 作品数:248被引量:5,268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研究主题:南亚热带 森林生态系统 季风常绿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森林土壤
- 王克林

- 作品数:488被引量:7,489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桂西北 喀斯特峰丛洼地 喀斯特地区 峰丛洼地 洞庭湖区
- 程积民

- 作品数:298被引量:3,555H指数:3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黄土丘陵区 典型草原 本氏针茅 半干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