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以抑制炎症和治疗各种炎症介导的疾病,能够深刻影响疾病进程,改善疾病症状并缩短病程[1]。然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其中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最常见的激素性骨坏死并发症。SANFH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骨小梁断裂,继而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2]。关于SANFH的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包括细胞的自噬与凋亡、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异常、骨内高压和基因多态性等[3]。然而,SANFH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一种形式———细胞自噬与凋亡的部分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SANFH样本中过度表达[4]。PCD在SANFH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PCD是一个由特定基因介导并调控的细胞(自发)死亡过程,在人体生长发育与疾病调节中起重要作用[5]。PCD在SANFH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有学者发现某些特殊因素可通过干预PCD相关信号通路影响SANFH的发生,其确切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会导致细胞损伤,从而影响细胞的活力和生命力。有害刺激会诱发细胞内的抗损伤机制,导致细胞膜和线粒体损坏,使线粒体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辅助功能失效,进而激活PCD机制。PCD是调控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其与激素性骨坏死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发现激素性骨坏死的防治靶点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对PCD(凋亡型和自噬型)的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诱发SANFH的复杂机制以及PCD(凋亡型与自噬型)在SANFH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以进一步了解骨细胞坏死机制,为探索SANFH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
背景:研究证实淫羊藿苷具有促进成骨和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若能明确其在骨头坏死中的药物-靶点-通路调控机制,则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从淫羊藿苷对Wnt、PI3K/AKT、mTOR和雌激素信号通路调控成骨的作用机制来综述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淫羊藿苷对股骨头坏死的有效防治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2014至2020年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淫羊藿苷,糖皮质激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发病机制,icariin,glucocorticoid,ONFH,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ignaling pathways,pathogenesis,Wnt,Wnt/β-catenin,PI3K/AKT,m TOR,ERs",排除较陈旧及重复的文献,通过整理共纳入56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1)淫羊藿苷具有促进骨代谢和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其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焦点;(2)淫羊藿苷可调控Wnt、PI3K/AKT、mTOR及雌激素受体等相关信号通路,干预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起到成骨作用;(3)淫羊藿苷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信号通路具有调节作用,但目前有关实验研究还不能具体明确其作用机制,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探讨淫羊藿苷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将会是研究的热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