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96篇“ 炎症细胞“的相关文章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因果关联被引量:3
2025年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
陈帅金杰韩化伟田宁晟李志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炎症细胞因子因果关系
炎症细胞因子在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
2024年
近年来对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C反应蛋白等常见的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炎症细胞因子与糖代谢紊乱及胰岛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肝硬化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其在糖代谢紊乱、胰岛功能受损中的作用,为阐明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吴云冲杨颜颜李川吴小欢林世德
关键词:肝硬化胰岛素抵抗炎症细胞因子类
炎症细胞因子及其相关通路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
2024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炎症趋化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等在退变椎间盘中可促进髓核细胞的凋亡和降解,导致IVDD。此外,炎症细胞因子也可以刺激软骨终板细胞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在信号通路方面,NF-κB、MAPK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被发现在IVDD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参与调控纤维环细胞的生存和代谢。因此,针对炎症细胞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干预措施可能成为治疗IVDD的新途径。综上所述,炎症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在IVDD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IVDD的新方法。该综述旨在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IVDD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并系统总结基于炎症反应干预IVDD的措施。
罗林钊刘晏东张彦军李家明檀盛
关键词:脊柱疾病椎间盘退变炎症细胞因子信号通路
炎症细胞因子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间歇性缺氧可以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激活各种炎症通路,加重OSA。炎症细胞因子是一类细胞信号分子,它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OSA和全身炎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之间联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33、IL-17、IL-10、IL-1β、IL-6和IL-8等炎症细胞因子被证实参与了OSA的发病过程,并促进炎症通路的再激活。该文对炎症细胞因子与OSA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东阳郭澳马文彬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炎症反应
中药干预炎症细胞因子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关节疼痛剧烈为特征的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复杂,与关节软骨损伤、软骨基质降解、软骨下骨重塑、炎症和软骨细胞凋亡代谢等诸多因素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骨形态发生蛋白等细胞因子密切参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在中医学“整体观、个体化、治未病”理论和“通经活络、祛风散寒、强骨补肾”等治疗原则指导下,中医药治疗骨痹历史悠久、疗效稳定。兹通过查阅最新文献,总结上述细胞因子与骨关节炎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的最新成果,以期为骨关节炎的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魏晓涛何志军刘涛李金鹏陈杰王威威
关键词:骨关节炎细胞因子软骨修复炎症
一种基于NF-κB细胞信号通路的皮肤炎症细胞模型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F‑κB细胞信号通路的皮肤炎症细胞模型及其应用,属于细胞模型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是选择了HaCaT细胞(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建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NF‑κB转录因子元件编辑融合...
王腾 温振国 张泽羲 贾兆君 罗安 邹晓琳 陈海原
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因子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因子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Ms)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经病理确诊OMs患者72例为观察组,根据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分为I~II期37例,III~IV期35例,另选取同期术后诊断为单纯性卵巢囊肿或良性畸胎瘤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炎症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L-17A、IFN-γ和TNF-α含量),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讨论OMs影响因素,I~II、III~IV期EMs患者中比较外周血独立影响指标CD4^(+)、TNF-α表达差异。ROC曲线评估CD4^(+)、CD8^(+)和TNF-α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对OMs的诊断效能。结果CD8^(+)、IL-2、IL6、IL-10、TNF-α、月经初潮年龄<13岁,经期天数>6天、痛经、人流手术或宫腔操作史和剖宫产史为OMs危险因素,CD4^(+)及CD4^(+)/CD8^(+)为OMs保护因素;CD8^(+)、TNF-α、经期天数>6天、痛经和人流手术或宫腔操作史为OMs独立危险因素,CD4^(+)为OMs独立保护因素;I~II、III~IV期OMs CD4^(+)、CD8^(+)和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与TNF-α联合检测可提高OMs诊断效能。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在OMs发生中发挥着一定作用,CD4^(+)、CD8^(+)和TNF-α参与疾病进展且3者联合检测在OMs诊断方面可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张瑞王文娜陈立乔黄晓颖陈志芳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影响因素
炎症细胞和临床特征对免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炎症细胞和临床特征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ICIs治疗的163例Ⅲ期和Ⅳ期NSCLC患者资料。治疗6~8周进行CT检查,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客观缓解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和非客观缓解组[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患者]、疾病控制组[CR+PR+SD患者]和非疾病控制组[PD患者]、持久临床获益(DCB)组和非DCB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征和炎症细胞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炎症细胞指标对DCB的预测效能。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疾病控制组淋巴细胞计数(ALC)高于非疾病控制组,中性-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淋巴细胞比率(MLR)低于非疾病控制组(P<0.05)。DCB组鳞癌、TNM分期Ⅲ期、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有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高于非DCB组(P<0.05),PLT、NLR、PLR、MLR低于非DCB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NLR、PLR、MLR可作为预测DCB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3、0.602、0.635、0.604,最佳截断(cut off)值分别为187×109/L(P=0.004)、5.0(P=0.026)、235(P=0.003)、0.35(P=0.0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鳞癌[包括腺癌(HR=1.565,95%CI:1.057~2.316)和其他(HR=2.285,95%CI:1.326~3.936)、ECOG评分2~3分(HR=2.375,95%CI:1.652~3.415)、AMC≥0.65×109/L(HR=1.847,95%CI:1.160~2.938)、PLR≥235(HR=1.557,95%CI:1.016~2.386)是PFS时间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COG评分2~3分(HR=4.615,95%CI:2.882~7.391)、AMC≥0.65×10^(9)/L(HR=5.161,95%CI:2.984~8.925)、PLR≥235(HR=1.732,95%CI:1.059~2.833)是OS时间较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不良反应(HR=0.472,95%CI:0.294~0.757)是OS时间较短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PLT、AMC、NLR、MLR、PLR较低,ALC较高,鳞癌,TNM为Ⅲ期,ECOG评分0~1分
郑清月闫春良薛旗山刘亚峰马丽云任喜艳
关键词:炎症细胞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7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信息(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生育、既往是否接受腹部手术、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高血压疾病、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1例,未发生切口感染93例。感染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47.62%vs.13.98%)、引流管放置时间(6.68±0.98 vs.5.50±1.40)、手术时间(3.95±0.84 vs.3.01±1.14)及住院时间(12.71±1.49 vs.10.74±1.82)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感染组患者术后血清中hs-CRP(37.66±4.10 vs.22.12±3.63)及IL-6(39.67±7.18 vs.20.35±4.42)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患者,而IL-2(18.59±3.18 vs.26.57±4.42)与IL-10(36.23±5.37 vs.45.67±3.93)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hs-CRP及IL-6水平与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发生呈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系数=0.325、0.544、0.482、0.632、0.670、0.662),而血清IL-2和IL-10水平与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发生负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系数=-0.573、-0.583,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久、血清CRP水平高及IL-6水平高均是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HR=5.594、3.838、4.647、6.003、3.942、2.232),而血清IL-2水平高及IL-10水平高则是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的独立�
叶建红李红吴金晶
关键词:宫颈癌炎症细胞因子术后切口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炎症细胞因子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曹方正

相关作者

吴移谋
作品数:415被引量:1,610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研究主题:梅毒螺旋体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嗜衣原体 重组蛋白
李建生
作品数:1,327被引量:7,539H指数:4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龄大鼠 证候 脑缺血 脑缺血再灌注
董竞成
作品数:256被引量:1,984H指数:2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支气管哮喘 淫羊藿苷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李焕章
作品数:95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急性肺损伤 肺肿瘤 气道 大鼠气道
尤昭玲
作品数:723被引量:3,311H指数:26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尤昭玲教授 中医药疗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名医经验 《傅青主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