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2篇“ 燕山带“的相关文章
辽东台隆、燕山和兴蒙造山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p/Vs)的横向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和兴蒙造山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p/V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
危自根陈凌杨小林
关键词:燕山带兴蒙造山带地壳厚度波速比
文献传递
辽东台隆、燕山和兴蒙造山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的横向变化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0
2011年
本文研究采用接收函数H_K方法获得了辽东台隆、燕山和兴蒙造山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波速比(V_P/V_S).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三个构造区地壳平均厚度略有差别,分别为32、33 km和35 km,但横向变化特征各异.辽东台隆地壳中间厚两端薄,燕山地壳厚度的变化相对平缓,而在兴蒙造山内,以索伦缝合为界地壳呈由东南向西北增厚趋势,并在缝合附近变化迅速.V_P/V_S比值在整个研究地区也表现出显著波动,特别是在燕山波速比横向变化明显,在靠近兴蒙造山的边界附近(大致对应于南北重力梯度位置)明显增高;而在兴蒙造山波速比则相对偏低,且横向变化较小.燕山与兴蒙造山地壳结构特征的差异表明,燕山在中-新生代可能经历了更为强烈的后期改造.南北重力梯度附近地壳结构的明显改变,并结合前人观测到的该处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强烈横向变化,表明重力梯度可能是一条岩石圈尺度的大型陆内构造边界,其两侧地区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显生宙岩石圈演化过程.兴蒙造山(索伦缝合附近)以及辽东台隆地壳厚度的变化与地形相对应,而其波速比值也相对稳定,这可能反映了两个区域各自受到的地壳改造横向差异性相对较小,结构和成分相对均匀.
危自根陈凌杨小林
关键词:燕山带兴蒙造山带地壳厚度波速比
燕山中生代岩体的侵位深度——角闪石压力计的初步结果及其地质意义的讨论
@@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可以应用于钙碱性侵入岩结晶压力和侵位深度的研究,具有潜在的花岗岩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意义。根据标定该压力计的相平衡实验和理论基础,应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条件是岩石的矿物组合满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
姚瑶汪洋
关键词:侵位深度
文献传递
燕山中部平泉营子一构造特征与三叠系沉积物源分析
位于燕山板内造山中段的营子盆地内沉积的三叠系陆相碎屑岩序列具有同构造沉积的特征,盆地内自下而上沉积了刘家沟组一段~四段、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下部的交错层理砂岩以及二马营组上部的砾岩层,古水流方向的统计结果显示砂岩的物源来...
刘碧洪
文献传递
华北燕山东部三叠纪和侏罗纪大地构造演化:来自备受争议的邓杖子组及相邻地层的线索(英文)被引量:24
2009年
位于辽西凌源市南部的牛营子—邓杖子地区侏罗系地质问题多年来困扰着地质学家。争论最多的构造形迹是一套平面上呈狭长矩形,以断层为界的近直立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石英岩,及局部长城系顶部地层。这套地层绵延35km,呈北北东展布。其西界为近直立的大齐子断层(新命名断层)和大部分向东倒转的陡倾下侏罗统邓杖子组;东界为近直立的朱杖子断层(新命名断层)和西倾的中侏罗统郭家店组。前人的构造解释倾向于大齐子断层为邓杖子组一侧下降的陡倾正断层,朱杖子断层为郭家店组一侧下降的陡倾逆断层。文中不同意这样的解释,并发现有证据表明上述两个断层都形成于之前尚未识别出的侏罗纪构造事件时期。将大齐子断层解释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一条向西逆冲的断层,沿着它使长城系推覆于邓杖子组之上,然后,该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共同卷入后期褶皱变形当中。朱杖子断层原本为正断层,形成于原来未识别出的中侏罗世伸展变形阶段,并构成了郭家店半地堑边界断层。朱杖子断层沿着向东倾斜的常州沟组石英岩与串岭沟组页岩的界面发育。随着断层的发育,位于常州沟组石英岩之上的串岭沟组及长城系上部地层发生拆离沉降并被埋藏在半地堑之下。随后,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或晚侏罗世早期收缩构造变形,改造了邓杖子—常州沟—郭家店组构造组合的几何形态。本期改造导致以下结果:(1)朱杖子正断层发生反转成为逆断层;(2)蓟县系沿着杨杖子—瓦房店逆冲断层向东掩覆于断层围限的长城系地层及相邻侏罗系之上。同时,邓杖子组倾角加大并向东倒转。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侏罗纪构造演化过程远比原先所认为的要复杂。
Gregory A. Davis
关键词:中生代构造
燕山早白垩世早期地壳厚度、古地形高度、构造背景与羽毛恐龙、原始鸟类的形成-来自东狼沟组和义县组火山岩的信息
北京西山大灰厂东狼沟组火山岩(约135~130 Ma)由钾质粗面玄武岩、钾玄岩和安粗岩组成,属于严格意义的钾玄岩系列,富集K、Ba等LILE和LREE,亏损Nb-Ta,而Th-U相对Ba、La和K亏损.我们的研究认为,东...
汪洋姬广义夏希凡
关键词:火山岩原生岩浆
文献传递
华北燕山:构造、埃达克质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英文)被引量:47
2003年
埃达克质火成岩在中国东部,包括燕山是很常见的,一般认为它们是下地壳不均匀的镁铁质岩石及/或富集的上地幔岩石在高压(≥1.5 GPa)下部分熔融的结果。在燕山内埃达克岩浆的形成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约190~80 Ma),然而岩浆活动的峰期却与约170~130 Ma间有基底岩石卷入的陆壳收缩期相一致。尽管埃达克质岩浆活动的历史很长,但那种把岩浆活动与岩石圈的拆沉效应相联系的模式似乎是不适当的。在该内,埃达克质与非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有一部分是同时的,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是相间的,这说明了在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中成分是相当不均匀的。侏罗纪及白垩纪熔融作用的热源应当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中生代板底垫托的玄武岩浆。除了局部例外,在燕山,埃达克质岩浆活动的终结和碱性岩浆活动的开始约在130~120 Ma,在此时期收缩作用使东亚大达200万km^2以上的地区发生了NW—SE向的区域性伸展作用。强烈的地壳伸展仅局限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分布的少数几个变质核杂岩中。陆壳的伸展减薄合理地解释了130~120 Ma间发生高压埃达克质熔融条件的终结,尽管还有局部年轻的埃达克火山活动(约120~80Ma)可以在伸展规模有限而厚的地壳依然存在的地区继续出现。燕山区早白垩世的碱性侵入体中的锆石不存在前寒武纪?
Gregory A. DAVI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6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California 90089-0740 USA
关键词:燕山带中生代构造
燕山中生代主要构造事件与板块构造背景问题被引量:220
2000年
对冀北、辽西火成岩体和火山岩的定年与野外构造的研究揭示,燕山地区主要缩短变形期为:①前中林罗期(180 Ma);②晚侏罗期(161~148 Ma);③早自垩期(143~127 Ma→117 Ma)。前中侏罗期的SN向缩短可能与蒙古弧—华北板块沿索伦缝合拼合有关。晚保罗世—早白垩世的缩短变形可能是西伯利亚与蒙古—华北拼合板块沿其北1000~1800km外,蒙古—鄂霍茨克缝合碰撞的板内响应。我国东部NNE向构造与岩浆的展布以及京北云蒙山区早白垩世向南的基底推覆和岩体侵人间密切的时空关联表明,它们遭受了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相关的热体制的影响。
郑亚东G.A.Davis王琮B.J.Darby张长厚
关键词:燕山带中生代
燕山地震活动的可公度性被引量:2
1990年
燕山地震活动具有可公度性,M≥6地震可公度周期约50年,M≥5地震可公度周期约3.78年。本文分析了燕山M≥5地震可公度性活动特点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郯庐北M≥5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根据可公度性特点建立了燕山地震的可公度性预测公式。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检验表明,公式具有较强稳定性和较高预测精度,可用于预测。文中提出了对燕山潜在5—6级地震的预测,可供地震监测预报参考。
朱兆才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可公度性地震带
燕山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1989年
本文对燕山地震近30年来的地震活动参数E、N、E^(1/2)和b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该在此期间内发生的两次Ms≥5.5级地震前,上述参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故以这些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为依据对燕山未来地震趋势作一估计。
邱竞男马丽李志雄
关键词:地震活动特征燕山带

相关作者

汪洋
作品数:321被引量:1,90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滑坡 花岗岩 地质意义 大地热流 地球化学
危自根
作品数:15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壳厚度 波速比 地壳结构 接收函数 岩石圈厚度
杨小林
作品数:22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
研究主题:气压 钻孔体应变 飑线 波速比 燕山带
姬广义
作品数:35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地质意义 东岭台组 早白垩世 岩石化学特征
夏希凡
作品数:17被引量:36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燕山期 古地形 燕山造山带 燕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