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4篇“ 献血反应“的相关文章
- 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血站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血站街头献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94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12月参加无偿献血者(47名)作为常规组,2021年1—7月参加无偿献血者(47名)作为心理干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后2组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献血反应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献血者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心理干预组献血者献血总反应率为8.51%,低于常规组的27.66%(P<0.05);心理干预组献血者总满意率为95.74%,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结论对血站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献血者心理状态,减少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值得在血站街头献血车护理中应用。
- 徐慧敏刘敏卞海燕胡伟伟
-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无偿献血献血反应
-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
- 对于无偿献血者在献血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无偿献血者确定更为优质的保护手段,降低献血风险。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于本中心进行献全血的42506人的献血记录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在42506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122例,占比0.28%;在出现献血反应的122无偿献血者中,首次献血者为84名,占比68.85%,有过献血经历者为38名,占比31.14%。其中,由于机体疲劳发生献血反应9例,占比7.37%,由于睡眠不足发生献血反应5例,占比4.09%,由于空腹献血发生献血反应20例,占比16.39%,由于环境不适发生献血反应13例,占比10.65%,由于心理紧张发生献血反应75例,占比61.47%。结论 影响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在献血的全过程应当对其进行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合理防护,以此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
- 邵志娟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影响因素
- 预防献血相关迷走神经易发人群献血反应的体会
- 目的通过规范医务人员对初次献血者易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识别,采取特殊措施,减少反应发生,提高献血者献血体验与满意度,保留献血者。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在我站献血的150例初次献血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
- 高志萍
- 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2022年5月31日在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的20181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人数,总结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等基础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结果:20181名献血者中,无献血反应19931名、出现献血反应268名,其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250名,血管迷走神经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24%(250/20181),将献血者分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asovagal response,VVR)组(250名)、非VVR组(19931名)。两组献血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40.151、45.562、9.011,P<0.05);两组献血者在职业、献血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770,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作为自变量,将发生VVR作为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年龄(18~<40岁为1,40~55岁为2,>55岁为3)、体重(<55 kg为1,≥55 kg为2)、献血次数(初次献血为1,重复献血为2)、献血量(200 mL/次为1,300 mL/次为2,400 mL/次为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年龄(18~<40岁)、高体重(≥55 kg)、初次献血、高献血量(400 mL/次)均为VVR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体重、献血次数、献血量均为VVR的影响因素,应做好献血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运动指导等干预工作,减轻患者精神紧张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降低VVR发生风险。
- 王红梅
- 关键词:献血次数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惠州市中心血站接受无偿献血者14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3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评估指标包含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身心应激反应、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绪反应、躯体反应以及行为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情绪反应、躯体反应以及行为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予以其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机体疼痛耐受程度,减轻身心应激反应,缓解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肖晓梅陈红霞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考察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无锡市中心血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的23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5名)和观察组(11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方法。比较2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等情况。结果机采开始后30 min与机采前60 min、30 min相比,以及机采前30 min与机采前60 min相比,2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低,心率(HR)较快,平均动脉压(MAP)较高(P均<0.05);但观察组在机采前30 min和机采开始后30 min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HR和MAP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佳(P均<0.05)。机采结束后30 min与机采开始后10 min、30 min相比,以及机采开始后30 min与机采开始后10 min相比,2组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更低(P均<0.05);机采开始后30 min和机采结束后30 min,观察组的GCQ、VA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佳(P均<0.05)。观察组献血者的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负性情绪和疼痛感,提高其舒适感,减轻其生理应激反应,降低不良献血反应发生率。
- 姚洁陆远蒋雯颖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护理
- 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探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整体可控,体重较轻和循环血量大人群此类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人群制定相应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实施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机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献血者安全。
- 李松芯
- 关键词: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
-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结合聚焦访谈模式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结合聚焦访谈模式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站90名首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结合聚焦访谈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知信行及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MHC-S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结合聚焦访谈模式用于首次无偿献血者,可有效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其献血知信行水平,有效减少献血反应、降低献血反应程度,值得推广。
- 史亚平
- 关键词:知信行模式无偿献血心理状态献血反应
- 基于多媒体视频的健康宣教结合舒适化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多媒体视频的健康宣教联合舒适化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榆林市中心血站献血的200名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媒体视频的健康宣教联合舒适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献血常识、献血条件、献血前检查、采血注意事项及献血后注意事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基于多媒体视频的健康宣教联合舒适化心理干预可降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及心理应激,提高献血认知及护理满意度。
- 杜英刘蓉莉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心理应激
- 一种献血反应预警监控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测量仪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献血反应预警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献血者基本资料以及实时生理指标,基本资料中包括基本生理指标;还用于根据基本资料计算献血者的血容量,得到血容量安全采集范围,并根据每...
- 刁荣华王世春阮潜瑛付蕾
相关作者
- 秦强国

- 作品数:33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焦作市中心血站
-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采供血 献血 献血者
- 胡一中

-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市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献血反应 初筛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
- 郝彦开

- 作品数:31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血站
- 研究主题:献血反应 献血者 酒精性肝纤维化 组织胺 肝纤维化
- 金志坚

- 作品数:29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血液中心
- 研究主题:无偿献血 献血者 献血反应 无偿献血者 团队
- 孙国栋

- 作品数:119被引量:5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血站
- 研究主题:献血者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ALT 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