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76篇“ 珠三角城市群“的相关文章
珠三角城市群快速陆路交通一体化发展研究
2024年
快速陆路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构建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实践的区域陆路交通一体化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清晰把握珠三角城市群陆路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分析与讨论珠三角快速陆路交通网络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水平。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陆路交通一体化发展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网络格局不协调、管理服务和政策协调体制不健全、成本分摊及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协同治理相关机制匮乏等问题。研究成果可以从规划建设、协调保障和组织协同等方面为珠三角城市群快速陆路交通一体化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与决策支持,为我国区域性交通网络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借鉴与实践经验。
陈少沛张红玉欧先萍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层次分析法
珠三角城市群城市活力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24年
城市活力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微博地理位置服务(LBS)签到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文化、功能方面的活力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活力呈现东高西低、沿西北—东南轴带延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社会活力呈零散分布,文化活力高值区集聚在广佛中心区和深圳,功能活力高值区在中部或呈散点状分布。(2)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活力以中低活力水平为主,总体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3)综合活力与经济活力为显著正相关,经济发展对城市活力提升有积极作用。(4)在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城市综合活力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活力水平存在不匹配的状况,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开发建设,存在公共设施闲置和利用率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城市活力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聚焦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提高城市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黄小兰罗栩晴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
基于流数据的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2024年
城市群间的要素流动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选择区域协同的核心资源——人流与资金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间精度的跨城通勤数据与跨城企业投资数据构建基于流数据的城市群协同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构建,开展流要素资源分类及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具体资源利用关系分析。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资源流动结构整体上具有以深圳、广州、海为节点,以“深莞惠”“中江”“广佛肇”为异质性结构组团的特征。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不仅应通过优化东岸单元生态位结构促进区域产业集发展,同时应通过拓宽西岸单元生态位宽度,连接低宽度、低重叠度、高交换量的待发展单元,提高区域综合协同发展水平。
吴冠秋党安荣马琦伟
关键词:流数据生态位理论珠三角城市群
基于电商交易数据的珠三角城市群网络分析
2024年
依据珠三角9电商交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群关系网络,从电子商务交易“流数据”动态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网络,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在珠三角9部署分支机构时受区域经济联系影响较大,呈现出路径依赖特点,同时新兴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产生明显溢出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杨韵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社会网络分析
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转型指数测度与格局演变
2024年
文章基于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功能—效益”要素嵌套人地耦合“生产—生活—生态”属性构建了建设用地转型理论框架和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模型、TOPSIS模型及空间差异测度方法对2004—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转型进行了综合测度,探究了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转型呈现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增减交替、趋于平稳的两阶段波动演化趋势,空间差异化程度呈缩小态势。(2)建设用地结构转型呈现以“广深莞”三为轴心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扩大,空间极化效应明显且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和波动性。(3)建设用地功能转型呈现中间高外围低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有所缩小但扩散效应并不明显,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4)建设用地效益转型呈现以深广为双核心的梯度递减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化程度扩大,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水平严重失衡。同时,建设用地转型框架体系强调土地利用系统与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生产、生活、生态属性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土地利用系统视角实现了显性形态转型和隐性形态转型的系统集成。
刘宝涛蒋双玉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及障碍因子识别
2024年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内涝灾害韧性空间分布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递减,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人口素养等维度的发展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内涝灾害韧性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方面广州、深圳两城具有显著优势,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总体处于“梯队式”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是惠州、江门与肇庆的首要障碍因子,社会生活是佛山、东莞与中山的首要障碍因子,生态环境是广州与海的首要障碍因子。
刘丁蓉杨凯孙仕
关键词:城市内涝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城际客运交通低碳发展研究
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极,城际出行量不断增加,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上而下法对2019年珠三角城际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了评估。城市群城际客运交通碳排放空间结构与经济体量和出行密度高度一致,高...
赵莎莎
关键词:城际交通低碳城市群珠三角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2024年
文章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分别进行时序分析和时空分析。11年间,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总体发展趋势向好,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能力较强,但部分城市存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停滞和失调的状况。建议继续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域竞争力,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方案,构建新时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以人才激活城市群的经济协同发展。
黄圣航董善清成洁怡张秋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人口
空间流动视角下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均衡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和供需均衡是当前研究的焦点,然而,现如今研究多聚焦于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对其长时间序列的时空变化特征较少关注,且对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与动态供需均衡和匹配程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仍待进一步探...
陈光栋
关键词: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
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作为区域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反映及衡量指标,进行其时空变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国土空间合理优化管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相关研究日益丰富完善,但研究尺度多以城市为单位,方法层面多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要素空间异质性的探究。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构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模型体系,计算2010~2020年珠三角各县(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对开发强度空间特征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空间差异显著;高强度区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等中心地区,低强度区主要集中于肇庆、江门等周围地区;②珠三角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正向空间集聚效益显著,冷热点空间分布格局与对应开发强度数值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③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支出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珠三角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异质性的主导因素,三者均为社会经济影响要素,在各县区中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与不稳定性。
董泽楷王海军彭小桃孙端谭紫玲王权曾丹旦
关键词:影响因素珠三角城市群

相关作者

王开泳
作品数:148被引量:1,53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调整 城镇化 政区 珠江三角洲
李红锦
作品数:26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珠三角城市群 实证研究 城市群 珠三角 DEA模型
李胜会
作品数:84被引量:63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城市群 珠三角 经济发展 珠三角城市群
邓涛
作品数:115被引量:1,12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溶胶 灰霾 激光雷达 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
李菲
作品数:131被引量:2,231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珠江三角洲 气溶胶 灰霾 气溶胶光学厚度 能见度